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你還會用嗎?

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你還會用嗎?

原標題: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你還會用嗎?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之為禮儀之邦、君子之國,講究語言美。


《禮記·儀禮》道: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意思就是說,古人對待別人的時候,說話要尊敬、和氣,談吐文雅。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日常是如何講究禮儀的吧~


日常禮儀用語


初次見面——久仰,很久不見——久違。


認人不清——眼拙,向人表歉——失敬。


請人批評——指教,求人原諒——包涵。


請人幫忙——勞駕,請給方便——借光。


麻煩別人——打擾,不知適宜——冒昧。


求人解答——請問,請人指點——賜教。


贊人見解——高見,自身意見——拙見。


看望別人——拜訪,賓客來到——光臨。

陪伴朋友——奉陪,中途先走——失陪。


等待客人——恭候,迎接表歉——失迎。



問人年齡——貴庚,老人年齡——高壽。


讀人文章——拜讀,請人改文——斧正。


對方字畫——墨寶,招待不周——怠慢。


請人收禮——笑納,辭謝饋贈——心領。


問人姓氏——貴姓,回答詢問——免貴。


表演技能——獻醜,別人讚揚——過獎。


向人祝賀——恭喜,答人道賀——同喜。

請人擔職——屈就,暫時充任——承乏。


口頭稱謂語


現在我們稱呼對方的代詞只有「你」和「您」。


而古代,雖然有「汝,爾、若、而、乃」等好幾個稱法。


但是他們無論對長輩、平輩說話時,從來不用這些詞,認為如此稱呼不禮貌。



尊稱


1、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等。


2、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3、稱對方的字、號


4、稱對方的身份時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5、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於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例如,「陛下」代稱帝王;「殿下」代稱皇后、太子;「閣下」、「足下」等代稱一般人。



自稱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聰明」的說法來稱呼自己。如自稱「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輩份低」的說法來稱自己。例如自稱「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下」的說法來稱呼。例如自稱「臣、仆、在下」等等。



4、稱自己的身份、職務有時還加上「卑、小、貧」等字眼。例如自稱「弟子、學生、小生、貧僧、卑吏、卑職」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稱「丘」。


常被應用到的


父母:高堂、椿萱、雙親、家父、家嚴、家慈


妻子:內人、拙荊、發室、山荊;


兄妹:令兄、令妹;


兄弟: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伉麗、配偶、伴侶。


別人父母:令尊、令堂;


別人兒女:令郎、令媛;


別人庭院:府上,尊府;

自己庭院:寒舍、舍下、草堂。


妻子父親:丈人,雅稱為泰山。


學生門生、受業。


學堂:寒窗;


同學:同窗。


俗話說的好,禮多人不怪。謹記這些禮儀用語,處處克己律己,不僅能彰顯個人氣質,還能弘揚傳統,不讓我們優秀的中華禮儀淹沒在漫長的歷史風塵中。

計時的腦洞有多大?請看這隻神秘穿越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法拉利創始人玻璃心,雙魚男因婆媳關係成就法拉利
15個三國歇後語,這些實用談資你還記得幾個?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