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稅收印記:中央蘇區財稅機構的建立

稅收印記:中央蘇區財稅機構的建立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轉戰贛南、閩西,在更大範圍內開拓工農武裝割據政權。紅軍部隊占崇義,取大余,入定南,首捷大柏地,東固會師,擊斃郭鳳鳴,軍心大振,威震贛南閩西,建立了長汀縣紅色政權。3月20日,毛澤東在長汀辛耕別墅召開了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以贛南、閩西20餘縣為範圍,以游擊戰術,從發動群眾以至於公開蘇維埃政權割據」,揭開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序幕。此後,革命形勢如火如荼地向前發展。紅軍攻佔於都、興國、寧都縣城,建立了贛南三縣紅色政權;隨後,紅軍第二次入閩,三克龍岩,攻佔上杭,建立了永定、龍岩、上杭紅色政權。朱毛紅軍由此在贛南、閩西站穩腳跟,安營紮寨。

1930年1月,毛澤東發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黨內通訊,標誌著中國革命道路理論的初步形成。隨後,贛西南、閩西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高潮,廣大貧苦農民獲得土地,革命熱情迸發,紅色地方武裝和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發展。以曾山為主席的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以鄧子恢為主席的閩西蘇維埃政府先後成立。1930年6、7月間,紅一、三軍團相繼成立。隨後,紅三軍團攻佔長沙,一時名震全國。8月,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湖南省瀏陽永和會師,合編為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毛澤東任前委書記兼總政委,朱德任總司令,全軍發展至4萬人。9月,紅一方面軍二打長沙,久攻不克。10月,撤圍長沙,揮師江西,攻克吉安重鎮,建立以曾山為主席的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從而奠定中央蘇區的堅實基礎。

紅軍和根據地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國民黨蔣介石的驚恐和仇視。1930年10月底,蔣介石調10萬兵力向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紅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兩戰兩捷,俘敵逾萬,活捉敵師長張輝贊,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一次「圍剿」。1931年5月中下旬,紅軍五戰五捷,橫掃七百里,15天內殲敵3萬餘人,粉碎了20萬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7月至9月,紅軍從福建建寧千里回師贛南,六戰五捷,以3萬兵力打敗蔣軍30萬之眾的進攻,擊潰敵人7個師,殲敵3萬餘人,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紅軍三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使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1931年9月,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由於鄧小平主政瑞金的出色工作和紅軍總部居中指揮的軍事需要,蘇區中央局研究決定奠都瑞金。

1931年11月7日—2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勝利召開。會議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勞動法》、《土地法》及經濟政策等重要決議,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和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27日,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執行委員會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黨(中共蘇區中央局)、政(人民委員會)、軍(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機關統轄和領導全國蘇維埃區域的鬥爭,中央蘇區的紅色首都瑞金改為「瑞京」。

中央蘇區從開創之日起,就處在激烈的軍事鬥爭環境中,革命戰爭在蘇區鬥爭中占著絕對主導地位。但是,就是在這樣艱難困苦的烽火歲月里,蘇維埃各級稅務機關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建立了統一的財政稅收機構。

一、中央稅務局

1931年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設立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是蘇維埃政府財政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財政人民委員部設稅務局。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稅務局(簡稱中央稅務局)是蘇區稅收工作的領導機關,其職責是:掌管關於各項稅務之計劃、整理與徵收,各級稅務機關之建立和監督。在國家登記局設立以前,兼管工商業之登記事項。1933年4月,中央稅務局的主要內設機構有:農業稅徵收科、商業稅徵收科、關稅徵收科、商業登記管理處、財會總務處。

1931年11月,中央財政部建立後,在瑞金葉坪村謝氏宗祠辦公,只有一間約10平方米的木板隔房。稅務局沒有單獨的辦公房,與財政部擠在一起辦公。

1933年4月,稅務局隨財政部遷至沙洲壩新屋家楊兆洛祠堂時,才有了一間小小的辦公房。

1934年7月,隨著稅務機構的完整和人員的充實,單獨遷往瑞金西北部的雲石山豐壠村下塘上新屋樑氏祠辦公,祠堂用木板隔成了20餘間小房子,每間只有一張桌子、一張床、一盞馬燈、幾條凳子,稅務局人員吃住均在這裡。

二、各級財政部稅務科

省、縣、區政府均設財政部,地方各級財政機構受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1932年8月17日中央人民委員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財政部暫行組織綱要》規定:「財政部在中央政府則隸屬於人民委員會,稱財政人民委員部,省縣區則受各該級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指導,稱財政部,城市則受城市蘇維埃主席團的指導,稱財政科。」「各級財政部或科在行政系統上直接隸屬於上級財政部,建立上下級的系統關係,絕對執行上級財政部的命令,但同時受同級政府主席團的指導,發生橫的關係,財政部須設立財政委員會,由三人至十一人組織之。」

各級地方政府稅務機構的設置,根據1933年1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地方蘇維埃暫行組織法草案》規定:「省、縣、區、市各級財政部之下,設會計科、稅務科、國有財產管理科。」稅務科的職責為管理農業稅、商業稅、山林稅之徵收、整理、調查、登記並檢查和指導下級稅收賬目與工作。稅務科之下,設農業稅股、商業稅股及記賬員,必要時設山林稅股。鄉政府配有專職或兼職的財稅員,負責本地各項稅收工作。

三、各級各類稅收委員會

除了專門的稅務機構外,省、縣級蘇維埃政府還組織營業稅徵收委員會,討論工商業之登記與出租、估定利潤等第、調查商人舞弊,督促和監督徵收人員工作,必要時幫助調查商店營業情況和徵收商業稅,為常設機構。農業稅徵收時,省、縣、區政府都要組織土地稅徵收委員會,幫助徵收農業稅,任務完畢後撤銷。中央為檢查各地土地稅的徵收情況,專門以區為單位設立土地稅檢查委員會,人員由區政府主席團委任,工農檢察部、財政部、土地部及區僱農工會派人參加。

四、關稅處

1933年2月26日,中央人民委員會召開第三十六次常會,決定設立邊境稅關。3月,中央財政人民委員部發出《關於建立關稅制度》的第十五號訓令,對關稅機構設置地點及大小關稅處的管轄範圍作了部署,決定在15個縣設立24個關稅處。

(一)關稅處地點及管轄範圍如下:

會昌縣:筠門嶺關稅處徵收運下壩貨物關稅;白埠關稅處徵收運武平、東流貨物關稅。

尋烏縣:吉潭關稅處徵收運梅縣、興寧貨物關稅;老鴉橋關稅處徵收運梅縣貨物關稅。

安遠縣:龍安區關稅處徵收運三南貨物關稅;版石區關稅處徵收運信豐貨物關稅。

信豐縣:牛嶺關稅處徵收運信豐城貨物關稅。

贛縣:茅店關稅處徵收運贛州、信豐水陸路貨物關稅;良口關稅處徵收運吉安、贛州貨物關稅。

萬太縣:寺下關稅處徵收運萬安及遂川河出口貨物關稅。

公略縣:直下關稅處徵收兩河出口及來往吉安、贛州貨物關稅。

樂安縣:水南關稅處徵收運永豐城貨物關稅;太平寺關稅處徵收運崇仁貨物關稅。

宜黃縣:王陂關稅處徵收宜黃城貨物關稅。

永豐縣:牛山關稅處徵收運永豐城貨物關稅。

南廣縣:甘竹圩關稅處、白水關稅處徵收運南豐城貨物關稅。

建寧縣:東門外關稅處徵收運延平、將樂等貨物關稅。

寧化縣:店上山關稅處徵收運歸化貨物關稅;東門外關稅處徵收運清流貨物關稅。

汀州市:汀州關稅處徵收汀州出口貨物關稅。附設在汀州市營業稅徵收處內。

上杭縣:官莊關稅處徵收運杭城、中都貨物關稅;同坑塘、石圳潭關稅處徵收運杭城貨物關稅。

(二)各關稅處的隸屬關係

筠門嶺關稅處管轄白埠、吉潭、老鴉橋等關稅處;龍安區關稅處管轄版石關稅處;茅店關稅處管轄牛嶺、良口關稅處;直下關稅處管轄寺下關稅處;黃陂關稅處管轄水南、太平寺關稅處;白水關稅處管轄甘竹圩關稅處;石圳潭關稅處管轄官莊、同坑塘關稅處;寧化東門外關稅處管轄店上山關稅處。

五、其它協稅護稅組織

除了以上稅務機構和組織之外,中央蘇區時期根據當時的鬥爭實際,廣泛發動各級蘇維埃幹部和群眾參與協稅護稅,如在農業稅徵收時,區鄉幹部都要深入群眾中對農業稅收政策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群眾主動繳納稅收;支援紅軍作戰的地方武裝赤衛軍也都起著監督稅收徵收情況,檢查打擊偷漏稅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燊 的精彩文章:

稅收印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暫行稅則的頒布

TAG:易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