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艦沒油了也能開,航天測量船將如何創造奇蹟?

軍艦沒油了也能開,航天測量船將如何創造奇蹟?

近日,有軍事博主提出一種艦艇間充電提升整體續航能力的方案。筆者認為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足之處。特撰文加以討論。

由於目前世界上沒有哪個海軍實現全部核動力化,故此即便是美國海軍的艦隊也混合有核動力艦艇和常規動力艦艇。這些艦艇在航速、續航能力方面都有一定差異,從而降低了艦隊的整體戰鬥力。比如燃油艦艇需要考慮剩餘一半多的燃油用於返航,而核動力艦艇則在理論上具備無限航程。由於目前各國均認為研製核動力驅護艦、核動力補給艦缺乏緊迫性和必要性,「全核艦隊」在可預見的未來恐將難以實現。如何減小不同艦艇間的航行性能差異迫在眉睫。

美國也只有航母實現了核動力

這個問題並非全無解決方案。我們應注意到,全電推進是現代船舶尤其是軍用船舶動力的發展方向。這類軍艦將不依賴燃氣輪機或柴油機直接驅動,而是由前者帶動發電機發電,之後再通過電力分配系統向電力推進系統及其他艦上分系統供電。這種技術將本來各自為戰的系統連為一體,便於能源分配、提高電能利用率。

船舶電力推進結構圖

在此基礎上,核動力艦艇和常規動力艦艇的動力差異將僅限於電能的產生方式,而在輸配電環節將完全統一。艦艇間互相傳輸能源的技術和物質前提已經具備。這項技術就是通過由能源充沛的核動力艦艇給非核動力艦艇充電,從而實現艦隊遠洋續航能力的整體提升。

熱心網友提出的電纜充電方案

但他給出的具體方案為電纜輸電。這種方式源於陸地有線輸電方式,看似成熟可靠、簡單易行,實際應用很很多困難。

1.對電力專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電纜是不能直接受力的。除了自身重力和風載等不可抗外力,電纜不宜再承受其他外力。但海上環境與陸地差異巨大,風平浪靜的時候不多,波濤湧起、大風陣陣才是常態。在這樣的海況下,電纜必將承受反覆的拖曳、扭轉外力。一旦造成電纜保護層破損、海水侵入內部,輕則導致電纜打火甚至短路,輸電被迫終止;重則導致輸電和受電艦艇分系統或全艦跳閘停電、電氣設備受損乃至火災,危機艦艇作戰使用。

電纜結構

2.輸電電纜束縛艦艇,一損俱損。遠航途中難免出現多艦同時充電的情況,大家集中在一片很小的目視範圍內密集編隊航行,戰鬥隊形將被徹底打亂。如果此時敵人來襲,被電纜拴在一起的艦艇無法自由機動、佔領攻擊位置且攻擊/防禦扇面互有遮擋,不但無法作戰還容易被敵人「一鍋端」。這並非聳人聽聞,三國年間赤壁之戰中曹軍鐵索連環船陣被東吳火攻擊破就是一道真實的案例!

赤壁之戰曹軍慘遭火燒

筆者認為可見有線輸電改為無線輸電,即可擺脫電纜的束縛。有朋友會質疑,海上波濤不斷,無線傳輸如何時刻保持收發天線對準?這種技術我國早在70年代就已突破,具體工程實踐就是「遠望」航天測量船的天線對準系統。該系統可保證天線在搖擺不定的船上始終對準遠在千里之遙且高速運動的衛星,對準距離近得多的友鄰艦艇豈不輕而易舉?

本文系軍事自媒體「米格軍事評論」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原創發布,未經授權轉載改編,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公眾號「米格的空天小站」(微信號:mir-2ss)可獲取更多高質量軍事科技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格空天防務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發推邀請80後聊天,這個黃皮膚老頭坐不住了
日本加速部署先進隱身飛機,我們卻要減產殲-20?

TAG:米格空天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