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架制空戰鬥機都不需要!七機殲16編隊展示其存在合理性

一架制空戰鬥機都不需要!七機殲16編隊展示其存在合理性

官方媒體在近日的報道中,首次對外展示了7架殲-16戰鬥轟炸機編隊同框的場景,而且該編隊還採用全新的低可視度塗裝、機身和機徽標誌。這個場景中的一大特色就是編隊之內全部是殲-16戰鬥轟炸機,某種程度上也反應的其全新的作戰特色,也表明了該型戰機存在下去的合理性。

在殲-16戰鬥轟炸機之前,中國執行對陸/對海攻擊任務的飛機包括轟-6戰略轟炸機、殲轟-7戰鬥轟炸機、強-5攻擊機和從俄羅斯購買的蘇-30MKK戰鬥機。轟-6戰略轟炸機主要用於執行遠程打擊任務,配備有遠程對陸巡航導彈、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常規航彈。殲轟-7是我國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鬥轟炸機,但自衛能力差,設計相對保守,必須有制空戰鬥機來提供護航。

強-5攻擊機主要用作近距空中支援,且存在著腿短的毛病,可打火箭彈,投擲普通航彈、激光制導炸彈和集束炸彈,曾經擔負戰術核武器投擲平台的角色,可掛載空空導彈,完全沒有同制空戰鬥機抗衡的資本。蘇-30MKK戰鬥機是外來的和尚,儘管可攻可守,但受到的俄方技術限制比較多,而且時間過去太久,顯得有點跟不上趟了。

蘇-30MKK戰鬥機是在2000-2004年交付,其中空軍有73架,海軍航空兵有24架。在蘇-30MKK戰鬥機交付之前,我國當時可能有感於殲轟-7飛機的不足,基於蘇-27戰鬥機的國產戰轟型號已經上馬。其實在此之前,中國已經開始生產蘇-27戰鬥機的國產化型號殲-11,該型飛機是在1998年開始投入使用的。而且,中國接收首批蘇-27戰鬥機是在1991年,航空工業接觸這個飛機家族的時間可能更早。

也就是說,中國開始進行蘇-30MKK戰鬥機國產化的時候,至少已經對蘇-27這個戰鬥機家族已經非常熟悉,再加上殲-11的研發建造至少也有很豐富的積累,此刻在其基礎上搞一款國產戰轟的技術難度比自主研發要降低了不少。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時候,殲-16戰鬥轟炸機卻遲遲未能取得技術突破,直到2011年10月17日才實現首飛,距項目啟動之初至少已有10多年之久。

殲-16戰鬥轟炸機的批量服役,則是在近幾年才實現的事情。2014年4月,中國空軍接收了一個團的殲-16戰鬥轟炸機。根據最新的消息,中國空軍目前至少已經裝備了3個旅的殲-16戰鬥轟炸機,即172旅、173旅和98旅。也就是說,從殲-16戰鬥轟炸機的開始研發和仿製到形成氣候,已經過去二十年左右的時間。

在這20年左右的時間裡,戰鬥機技術日新月異,美國已經研製出更強的、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的F-35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可搭載2000磅級別的激光制導炸彈,航電設備非常先進,對陸/對海打擊和電子戰能力樣樣都有,更重要的是,它領先於三代戰鬥機整整一代,隱身突防能力突出。以前需要十多架三代戰鬥機才能完成的打擊任務,現在F-35戰鬥機一個4機編隊就能完成。

不同於F-35戰鬥機,殲-16戰鬥機雖然在空中格鬥能力方面同殲轟-7相比有很大提升。但在它批量列裝的時代,中國周邊已經有多個國家開始或準備裝備四代戰鬥機。在中國軍方發布的視頻中,就曾經強調殲-16戰鬥機是殲-20的好搭檔。這意味著,殲-16無法像F-35那樣一個4機編隊就完成打擊,而至少需要同等數量4架殲-20戰鬥機的護航。

在殲-20尚未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時候,將殲-16戰鬥機和殲-20結合起來使用,在對方四代機沒有全部換裝到位的前提下,尚能夠佔到一定的便宜。但在未來5~10年內周邊的五代機大批量服役之後,這種便宜就很難佔到了。

到那個時候,殲-20戰鬥機就必須肩負全隱身打擊這個重擔,或者國內能研製出一款能同F-35戰鬥機相媲美的戰機,而殲-20和殲-16組合未來有可能過時。殲-16戰鬥機是有其存在合理性的,只不過它能早裝備部隊10年就更好了。殲-16戰鬥機雖然填補了全攻全守型國產戰鬥轟炸機的空白,但它有點姍姍來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有種軍艦造價高達14億,和同類產品比起來真的很便宜
巴西首艘鮋魚級潛艇分段建造完工,運往船廠需準備幾個月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