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祖上多積福德必惠及後世子孫,從鋼琴家郞朗身上可見一斑

祖上多積福德必惠及後世子孫,從鋼琴家郞朗身上可見一斑

特別提示:本文轉載湖心亭看雪客。

鋼琴家郞朗的名聲如今響徹海內外,甚至他在國外的名氣比在國內還要大。他今天所取得的榮譽和地位與他自身的天賦和非比常人的勤奮是分不開的,特別是他父親郎國任和母親周秀蘭的傾情付出更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但不能不說郞朗是幸運的,因為當年中國像他那樣學鋼琴的孩子不在少數,有天賦並勤奮且舉全家之力為之努力的孩子也還是有的,但最終能像郞朗這樣取得世界級成功的可以說是獨他一人。他的成功勤奮絕對是主要原因,但每一次的成功背後,確有如神助,這其中的原因在了解他的家史後,似乎可以找到些答案。那麼,今天讓我們從郞朗的曾祖父說起,看看祖上積德對後世子孫是否有影響,這裡面所體現的因果、福報的關係,還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

郎朗的曾祖父郎恩凱,字洗塵,滿族人,生於1889年,吉林省東豐縣人。東豐縣立師範講習所畢業,他很有學識,文理皆通,在那個年代素有教育救國,育人成才的抱負。據《東豐縣誌》記載,「當地人民群眾希望有文化知識,但又不滿足於殘存的私塾教育,他們迫切要求新式學堂出現。因此有人不辭勞苦熱心興學,又有人慷慨解囊,贊助建校。楊木林學校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基本上是以募集捐款興辦義學的方式逐漸建立起來的。這個為創辦學校而奔走募集善款的人就是郞恩凱,當他看到滿清末年中國文化落後,國勢日頹的現象時,深深感到要振興中國必須從興學育人做起。於是他立志興學,要在楊木林創辦義學式的新學堂。郎恩凱在一些地方人的支持下,奔走於縣內外,登門拜訪紳商富室,籌募捐款。接著便著手購買土地,營建校舍,選聘師資,約經二年的時間,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成立了楊木林子蒙養小學,並正式招生開課。這是東豐縣鄉村教育第一次出現的民辦學堂(現已改為公立學校)。此時的郎恩凱,主要的精力是用在創建學校上,因此他不擔任校長職務,而是另聘有學識又有德望的人為校長,直到第三任時,他才擔任校長親自主持校務,在創建蒙養小學之後,為了繼續辦高小,就需要繼續募捐,增建校舍,添置教學設備。凡此種種都得募捐、籌劃、採購、施工,都要郎恩凱自肩重擔,為此他傾注了很多心血。」 (以上記載來源於《東豐縣誌》)

右一為朗朗曾祖父

幾年以後,初小、高小完全辦成了,並且辦得很有成績。郎恩凱這時想的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家成業就,名利雙收,而是從全縣教育著想,要辦新教育就得有新師資。而當時縣裡每年接收的師範生還不到十人,遠遠達不到需求。為此,郎恩凱決心在楊木林子辦一所師範講習科學校,這樣就可以持續的為當地輸送人才。因中等專科學校不同於小學,師生全在學校住宿,光是校舍就得增加十幾間,教學設備要重新購置。在創立師範講習科學校的工作中郎恩凱付出的勞力和時間超過辦小學的幾倍。歷盡幾年辛苦,終於在1922年(民國11年)楊木林子師範講習科學校終於建成。這是繼蒙養小學之後,出現於東豐鄉村的中等專業性質的學校,是東豐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楊木林學校辦學成績卓著,縣、省都很重視,曾多次受過各方面表揚和嘉獎。當時東北的軍界要人常蔭槐也到校作過視查指導,並給以獎勉,學校的門洞里,辦公室、校長室掛滿了嘉獎令和匾額。其中有張大帥(張作霖)、奉天省長王永江、等獎給的匾額,其匾文分別是「熱心興學」、「興學育才」、「為國作人」、「振興教育」等。郎恩凱也因熱心教育、辦學有功,成績昭著,在1918年(民國7年),當時34歲,當選為東豐縣教育會副會長,期滿後又連任幾次。

不僅如此,從楊木林學校畢業的學生中絕大多數都走向了重要的工作崗位。這些人中,在解放後參加工作,學銜在工程師以上,軍政級別在縣團級以上就有幾十人。(以上記載來源於《東豐縣誌》)

郞恩凱為當地的教育事業,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興辦蒙養小學開始,到開辦師範講習科,培育教師,他不僅在培養人才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他考慮如何讓教育在當地延續,他播下教育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他如此忘我的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上,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楊木林學校現在已經是一所有百年建校史的學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樣積下的大功德不得不說是福德深厚。

所謂祖上積福德必惠及後世子孫,從郞朗身上就能可見一斑,郎朗的父親郞國任在《我與郎朗三十年》一書中就提到這樣一件很巧合的事情,說的是郞朗第一次走出國門赴德國參加鋼琴比賽,所有的手續都已經辦完,可在出發前一天還沒有拿到簽批好的護照,而進大使館是要叫號排隊的,按當時的情形,恐怕使館下班前是拿不到護照的,郞國任急得不行,就在使館外面轉,看到使館門口執勤的士兵,想到他當年也當過兵,就與執勤的士兵攀談起來,一聊發現對方有東北音,一問竟然是吉林東豐的,這下可好,郞國任說我祖籍就是東豐的,我爺爺郎恩凱還在當地興辦學校呢,結果執勤的士兵說他上的就是郎恩凱先生創辦的楊木林子學校,執勤士兵聽完郎國任講裡面的工作人員正等著他呢,但這樣等下去時間恐怕來不及了,隨即就讓他進去了,而當時離使館下班時間很近了,走進去後,郞國任看到使館的工作人員也正拿著兩本護照焦急的等著他呢。而此次德國之行,郞朗也順利的拿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國際大獎。

朗朗祖父與曾祖父

不僅是郎朗,郞朗祖父一共有三個孫子,其中老二是郎朗,老大也是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現在中科院某所任副研究員,老三是留德的單簧管演奏博士,現在南方某大學任教。可以說郎氏家族的後世子孫在學業上都是非常精進的,家族裡也都是妻賢子孝,這一定與郎氏家族祖上所積福德是分不開的。

分享此文的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佛學善知識 的精彩文章:

明天大年初八送您16個好,好運一整年

TAG:每日佛學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