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秒就能自測心臟壽命,5個小動作健體強心

30秒就能自測心臟壽命,5個小動作健體強心

心臟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心臟每天跳動10萬次左右,一生要跳近26億次。

GIF

這個身體里最繁忙的器官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遺憾的是,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已經讓它提前衰老。

美國「心臟年齡」網站推出一項測試,從體重、運動、飲食、吸煙、家族史等多方面進行評估,測算出你的心臟年齡和實際年齡是否同步。

算算你的心臟多少歲

血壓高——加5歲

據統計,我國每年心腦血管病死亡35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死亡與高血壓有關。70%的腦卒中、50%的心臟病發生與高血壓有關。

建議:家裡最好備個血壓計,高血壓患者即使血壓達標也應每周堅持自測1~2次。

如果血壓未達標或經常感覺頭痛、眩暈,最好每天測1次,以免延誤病情,更重要的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和換藥,不要吃吃停停或自行減量。

吸煙——加4歲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研究發現,吸煙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女性吸煙者患心臟病幾率額外增加25%。

建議:盡量戒煙,並遠離二手煙。

有家族史——加1歲

美國《女性摯友》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直系親屬中有超過兩人患有心臟病,發病風險將增加4倍。

建議:有家族史的人更要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是男性——加3歲

美國「心臟年齡」網站收集的600萬數據顯示,男性的心臟年齡比實際年齡老3歲,這與他們吸煙率高、精神壓力大有關係。

建議:除了戒煙,男性更要學會減壓,應讓生活多點休閑成分,不要什麼事都自己扛,家人也要多理解和支持。

愛吃肉——加3歲

研究發現,提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患病風險。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威脅心臟健康。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如果將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換成不飽和脂肪酸,可使冠心病的患病風險降低19%。

建議: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家畜的肉和乳類脂肪,應該少吃,每周最好吃1~2次三文魚等深海魚。從深海魚、橄欖油等食物中攝入一定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提高好膽固醇水平,改善心臟健康。

口味重——加2歲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如果將每天食鹽量減少半茶匙,冠心病的患病率將大減。

建議:每天攝入不超過6克鹽(一個啤酒瓶蓋所盛的量),做菜時若不想放太多鹽,可在菜出鍋時再放鹽,也可加一些醋,能讓偏淡的菜肴變得鹹淡適中。

喜歡熬夜——加4歲

習慣熬夜、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容易精神緊張、煩躁,這會導致小動脈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等癥狀,誘發心臟病。

建議:成年人每天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晚上睡眠不足的人,中午最好睡個午覺。

習慣久坐——加4歲

長時間伏案工作、上網或打遊戲,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而血栓一旦遊離至心臟或肺臟,就容易導致心臟病。

建議:久坐者應該至少每小時起身活動一次,以保持全身血液通暢。

肥胖——加4歲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是導致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此外,肥胖還會增加心梗、中風的發病率。

建議: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超過25的人,應及時控制體重,科學運動加上合理飲食,保持吃與動的平衡。

飲食上,多吃葉菜類、根莖類蔬菜、西紅柿、蘋果、柑橘等水果以及豆類、全麥麵食、稀飯。每天堅持運動,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健身強體保護心臟小動作

1、按按耳門防耳鳴

耳門的旁邊有耳門,聽宮,聽會穴。是比較重要的3個穴位。平時,我們可以將兩手掌同時緊壓左右耳門,以出現酸脹感為度,持續5~6分鐘為宜。此方法具有清竅開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代謝,有利於預防耳鳴、耳聾。在按壓耳門的時候,用手敲擊後腦勺,可以防治頭痛,頭暈等等。

2、抵壓上齶促消化

吃完飯並用清水漱口後,保持坐位,用舌尖抵壓上齶數次,使唾液分泌增加,然後將唾液緩慢咽下。這樣既能促進消化功能,還能改善中風後遺症等引起的吞咽困難。

3、屏氣呼吸助健康

傍晚時分,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目養神,然後用鼻子深吸一口氣屏住,再慢慢吐出,休息2分鐘後,再重複此動作5~6次。這也是一個中醫辦法,可以調節人體功能,改善呼吸。

4、背部保暖抵風邪

背部是風寒病邪容易侵犯機體的常見部位之一,在天涼時候一定要注意背部保暖。當背部發僵、發緊,甚至有酸脹痛感覺,說明背部受涼。在添加衣物的同時,可以拔拔火罐,還可以將紅花、千年健、桃仁、防風等藥物用布包裹後放入水中蒸煮,待水溫適宜時,將毛巾浸濕後敷在背部。

5、擴胸運動護心肺

兩拳緊握,兩側上肢同時向外、向後伸開,連續做15次左右為一個過程,每天重複3~4次。還有一種方法,將手掌伸開,五指合攏,從兩脅往胸口擦去,以擦拭部位感到發熱為度,既能保護胸壁肌肉,還能增強心肺功能。

保護心臟的食物

1、黃豆

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體內脂肪及膽固醇代謝,保持心血管通暢。食用時,除將黃豆加工成豆漿、豆腐、豆豉外,還可做成黃豆米飯,煮飯時,先將黃豆用熱水泡4小時以上,再換水加米烹煮,這樣可以將黃豆中容易產生氣體的多糖體溶解,以免造成腹脹。

2、燕麥

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和B族維生素,可以防止動脈硬化的粥樣斑塊形成。此外,由於燕麥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素,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因此經常食用燕麥,可以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預防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燕麥可用水或牛奶來煮,還可加入果仁或新鮮水果,既營養又美味。此外,食用全麥麵包也有同樣的功效。

3、蘇子油

蘇子油色澤淡黃,油脂澄清,氣味清香,α—亞麻酸的含量最高,為66.7%左右,α-亞麻酸被視為Omega-3系列脂肪酸母體,在人體內可轉變成(二十碳五稀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

EPA是血管清道夫,可以將體內多餘的脂類以及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斑塊等溶解並通過新陳代謝,代謝到體外,平衡體內脂肪酸,防止過多的脂類垃圾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達到清血脂,預防動脈硬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蘇子油亞麻酸含量高.所以,這又決定了蘇子油應該在使用中避免某些烹調方法,比如說,炒肉和油炸。比較能夠保存蘇子油特殊營養成分的烹調方法是蒸菜,涼拌,煮菜等盡量避免高溫煎炸。

4、黑芝麻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維持血管壁的彈性作用巨大。另外,其中含有豐富的α―亞麻酸,也能起到降低血壓、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由於黑芝麻的營養成分藏在種子里,因此必須破殼吃才有效。建議先炒一下,使其爆開,或是將黑芝麻打磨成粉食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這樣的惡搞,要是碰到有心臟病的,恐怕就玩完了
蕩氣迴腸,考驗心臟:比特幣歷史上的暴跌暴漲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