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歸真實:零劇本綜藝《三個院子》的藝術價值

回歸真實:零劇本綜藝《三個院子》的藝術價值

傳媒內參導讀:什麼樣的綜藝節目才是好的綜藝?什麼樣的綜藝才是觀眾喜聞樂見的?快要收官的《三個院子》,有人說「太慢」,有人說「太時尚」,但是我們發現了更多值得說道咂摸的地方。

文/朱強、周彥雨

《三個院子》是一檔提倡「共享生活」概念的觀察體驗類真人秀,節目邀請了三對不同關係的明星分別代表「友情」、「愛情」、「親情」,分別入住三個院子。

與之前大熱的《親愛的·客棧》等民宿節目相比,《三個院子》沒有選擇單一的切入點,而是大膽囊括了人生情感的三大命題,希望通過三處院子反映人與人之間真實可貴的情感交流,在繁忙的生活中給予觀眾一絲心靈的慰藉。

《三個院子》大膽去明星化,呈現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在具體的生活交往中生成藝術感染力。

在以往的真人秀綜藝節目中,明星大多被賦予了既定人設,真人秀於是乎成為了明星的秀場,明星假意扮演,大秀人設,吸引IP,節目也許可以一夜爆火,但是快節奏的真人秀也會帶來審美疲勞,綜藝節目儼然成了粉絲們追星的另一個平台。

《三個院子》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節目中素人成為了嘉賓的主體陣容,也給予了素人更多的鏡頭。放棄了高流量明星,不賣人設,不捆綁營銷,而是給予了普通人更多的表達空間,呈現了真實的共享生活,記錄和觀察普通人生活現狀,用真誠打動觀眾。

《三個院子》揭下明星外衣,將明星平凡化、去格式化,盡量還原他們真實的面貌。如,陳小春過去被觀眾貼上的標籤是兇悍,即便在《爸爸去哪兒》中與兒子相處,也保持了一貫的「酷」姿態。但在《三個院子》中,他卻對太太言聽計從,想耍酷騎摩托車去買菜,卻因應采兒不同意作罷;聽到小朋友需要皮筋,就默默地回房取來,甚至幫小朋友扎辮子;在看到年輕人不當的行為時,也會嚴厲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凡此種種,多元化、全方位展現了陳小春的真實個性,其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節目的說服效果自然更好,與此同時,節目也是恰到好處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普通群眾,避免陷入過度明星化的泥潭。

《三個院子》拋棄經營,採用「零劇本模式」,回歸真實,返璞歸真,創造豐富戲劇衝突。

許多真人秀節目,刻意策劃,精心設計,依靠劇本的矛盾設置和明星的出位表演,大賺觀眾眼球,實現傳達節目內涵的目的,雖然看似是一條捷徑,卻也更是一個陷阱。

通過節目組刻意營造出來的節目效果,或是灌輸「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心靈雞湯,或是推崇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看似美好,實則是現實版《楚門的世界》,當節目組忙於營造一個盡善盡美的桃花源時,卻忘了它可能為觀眾帶來的慾望和焦慮。

真人秀作為主流綜藝,理應承擔起更多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但這並不意味著填鴨式的價值觀灌輸,而是應當提升大眾的審美品味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認知。

不然,長此以往,觀眾們獲得的更可能是對眼前生活的不滿,而非節目預期中所想傳遞的「正能量」。究其根本,就是因為真人秀失去了基本的真實,沒有以社會現實為基礎,節目過分理想化、戲劇化。

反之,《三個院子》帶給觀眾的是對新生活模式的一次嘗試,是對如何改變現狀的一種思考。當人們因環境污染、資源浪費、高物價、人情淡泊等現象焦慮不已時,《三個院子》提供了一種文本層面的、想像式的解決方案——共享生活。

節目在一開始便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什麼是共享?什麼是共享生活?你會嘗試這樣的生活方式嗎?」並以代表友情的真心院子,代表親情的大霞131院子和代表愛情的許願池院子作為三個觀察點,聚焦不同情感關係下的相處模式和生活狀態。節目組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卻更加引人深思。

《三個院子》大膽突破,嘗試零劇本拍攝,只觀察不引導,沒有過度解讀,沒有刻意經營。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他們在鏡頭前呈現的都是最真實的自我,是素人與明星在點點滴滴生活中共同建構的都市「慢生活」的軌跡和印記。

在《三個院子》中,觀眾看到的林更新只是一個愛吃辣條和泡麵,愛打遊戲的宅男;大張偉只是一個喜歡耍寶的調皮兒子;陳小春則是一個買菜都要砍價的普通男人……

在節目中,觀眾們看到的是,明星和我們別無二致,在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和觀眾一模一樣,會為了逃避做飯而花樣百出,和新朋友接觸時會不知所措,會為了便宜十塊錢和賣菜的大媽討價還價……這是他們的生活,同樣也是我們的生活。

《三個院子》沒有一驚一乍的情緒爆發,也沒有張牙舞爪的綜藝炫技效果,更沒有跌宕起伏的催淚劇情……觀眾看到的,彷彿就是隔壁鄰居的生活,平淡無華卻又真摯溫暖。不流於形式,不設置劇情,但卻能讓觀眾在觀看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三個院子》通過生活真實的細節,而不是刻意安排的矛盾衝突,引發思考,產生共鳴。

《三個院子》真實再現平凡生活點滴,反映庸常中的喜怒哀樂,通過平凡的場景傳遞不平凡的情感。入住之初的主客「尬聊」、清晨在天台上彈琴唱歌、為煮飯加幾碗水爭執不下、一同圍坐在沙發上讀書……細節之處,盡顯真情。

院子里沒有為兄弟兩肋插刀的轟轟烈烈的友情,沒有捨己為人、大情大義的親情,也沒有幾經磨難後的情比金堅的愛情,有的只是和你我一樣簡單平常的生活。

但這卻能給觀眾以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看到林更新和朱楨互相調侃,你是否會回憶起和朋友的點點滴滴?看到大張偉帶媽媽拍寫真完成心愿,你是否會反思自己能為父母做些什麼?看到陳小春對應采兒的無盡包容,你是否會重新升起對愛情的渴望?

通過院子里的生活場景折射出的是每個平凡大眾的日常,每個人看完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思考,這或許就是《三個院子》真正的目的:用真實的情感碰撞,真實的生活場景還原引導觀眾探索屬於自己的答案,找回日漸缺失的人情味。在真情實感之中展現主流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提倡和諧社會。

好的綜藝應該思考什麼樣的話題?

傳播學者李普曼曾提出:大眾傳播活動形成的信息環境,並不是客觀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對新聞和信息的選擇、加工和報道,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後向人們所提示的環境,即「擬態環境」。而觀眾對外部世界所形成的「主觀現實」又極大程度上依賴於「擬態環境」所提示引導的「象徵性現實」。

共享生活是對信息時代人與人缺乏交流的反思和改變現狀的新嘗試,手機和網路不是社會的主體,只有人才能構成社會。《三個院子》針對現狀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無論結果如何,至少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同時,節目放棄劇本的做法和堅持真實呈現的態度,也值得其他綜藝節目學習與推敲。

讓真人秀回歸真實,是廣大觀眾的期待。基於此,如何把握真實與虛擬,如何準確引導觀眾,形成正確的「主觀現實」,應該是一檔好的綜藝節目首先應該思考的話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內參 的精彩文章:

2017中國電視綜藝的三種狀態:焦慮、思變、摸索
2018今日頭條進軍長視頻領域,意欲打破愛優騰三巨頭格局?

TAG:傳媒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