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養壺可以養心,更可以養出你的氣質

養壺可以養心,更可以養出你的氣質

編輯:小馬談紫砂 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歡迎關注探討學習紫砂壺文化

壺即是我,我即是壺。壺映我影,我戀壺真。我處處顯露屬於壺的本色之美,壺卻時時顯現屬於人的涵養之身。

紫砂壺,為什麼人人稱好?

除了因為紫砂泥原料的化學成分、分子結構,吸水率、透氣性等性能獨特。使用的年代越久,泡出來的茶湯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壺裡注入沸水都會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還由於紫砂壺「壺經久用,滌拭日加,白髮黯然之光,入手可鑒」,使用把玩得越久,顏色越顯古雅光潤,越能「久且色澤生光明」,壺身色澤益愈加光潤古雅,成為極具收藏價值的古董和藝術品。

養壺者養心

養壺的過程是對養壺人內心的歷練,養壺者養心。養壺是心急不得的,不然的話就會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

養壺的每個細節都要細心,養壺的過程簡單,但要心平氣和,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去養,急於求成,如果此刻你仍浮躁,仍在展示你養的壺,你的壺一定養不好,至多是點表面的浮光掠影,而不是發自內在的黯然之美和內斂之光。

每個環節都是一種享受,至少要有了這樣的感覺才算是明白了養壺的真正意義。在喝茶養壺的過程中,看著壺一天天地變化,情感更深厚。

同時我們也不妨用養壺的心情讓自己去學壺之「有容」,而又不急於「盛滿」。以歲月為茶,去涵納歲月,也讓歲月蘊養自己,這樣,到最後,當歲月流逝如倒掉的茶,我仍如壺,有著帶不走的溫香!

養壺的最高境界——人壺合一

養壺已和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受人青睞的國粹。俗話說「有壺之人有福」,養壺的最高境界是能做到人壺合一!

我們通過養壺,在養的過程中,通過泡茶,擦拭壺身,不斷摩挲壺體,使自己發現壺的美、欣賞壺的美、愛護壺的美。而通過發現、欣賞、愛護美的這個過程,使我們自身的心靈美起來。養壺一段時日就能吸收茶香,散髮油潤光澤,這也是賞心悅目、非常開心的事,因此令人樂此不疲,沉浸在養壺的樂趣中。

紫砂壺是孕育茶香的搖籃

想養好壺,首先要盡量選擇質地上乘的紫砂壺,那些低劣,殘缺之壺養得再好,終究也是殘缺。養壺還有外養與內養之說,只有內修外養,兼收並蓄,才能養出好壺。一把新壺從開始泡第一泡茶的時候就和你結緣了。

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

泡茶時,壺的溫度較高,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要用細紗布擦拭氤氳的水汽,讓茶油順熱吸附干壺壁之中,久而久之,壺壁就逐漸生輝了。

平時用壺沏茶,應以手經常撫摩壺身,一日十遍、百遍,盡量讓手澤接觸壺身。如此使用日久,壺身定會日漸細膩、晶瑩、光滑、凈亮,如玉似鑒,手感舒適,且能心神寧靜,給人以古樸之神韻美感。另外,需提醒的是,使用紫砂壺時間長了,則應停用一段時間,以利於壺身的滋養、吸附、透氣。

如果壺暫時不用,亦應將壺用清水洗凈,壺身內外擦乾,使其不積濕氣,貯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在養壺泡茶的過程,切勿用洗潔精或菜瓜布來浸冼砂壺,否則會把茶味洗掉,外表也會失去光澤的。

內養的關鍵是一壺不事二茶。

因為紫砂壺有特殊的氣孔結構,善於吸收茶湯,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來的茶湯才能保持原汁原味,這樣用久了,散發的茶香才純凈。否則,相互混雜,幾無個性可言,養出來的壺品性也不見得高雅。如此泡出來的茶味才清醇。另外,養壺最好用好茶,這樣養得就快。

一兩紫砂一兩金

經過「盤養」過程,數月,乃至數年之後,一把紫砂壺的身價便大不一樣了,按行家的話說:壺經養護,身價倍增。紫砂壺經久用,久養,渾圓脂潤,方敦厚重,似玉沽瑩。紅泥小壺,養得脂潤如南國之紅豆。方壺的面養得似鏡一般。有書畫篆刻裝飾的壺,經養壺後,筆法.刀法加強了立體感,更有書卷氣。

愈是紫砂古壺、舊壺,愈能養出個名堂;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養出精神;愈是別人覺得難養的壺,愈能養成好壺。如果本來就是名家設計、製作的高檔料壺,那麼說不定就真能重現「一兩紫砂、一兩黃金」的身價呢。

等你能做到平心靜氣,寵辱不驚了,你的壺一定就養好了,好的壺是茶人內心的風景,如此長年養壺,養到後來,怕已分不清養的是壺的氣質,還是自己的氣度了。玉不琢不成器,壺不養不出神。這種水滴石穿之功,不溫不火之韻,正是壺藝陶冶性情之境界。

所以說,養壺可以養心,更可以養出你的氣質。

編輯:小馬談紫砂 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歡迎關注探討學習紫砂壺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乾貨分享,普洱茶的11個硬知識
紅塵之上,我是水,你是茶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