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穿戴市場低迷 但是蘋果依舊瘋狂撈金

全球穿戴市場低迷 但是蘋果依舊瘋狂撈金

智能穿戴產業近期進入低谷期,無論很多之前有名的穿戴廠商都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畢竟設備的空間有限,很大限制了產品的功能研發,很難做到像其他電子設備能裝下那麼很多的晶元和電源,而目前的技術也無法滿足用戶的更高需求。

近幾年虛擬現實和人工智慧的產業大熱,很多投資人都將資金鏈轉向了VR頭顯、智能家居等方向。沒有了資金的援助,最後能存活下來的都是能夠依靠產品銷量養活自己的廠商們,整個穿戴市場沒有了良性的循環。

蘋果僅憑3個月 佔領穿戴市場

就在2017年的第四個季度,蘋果的第三代手錶一經發售就大受好評,僅僅3個月就賣出了800萬支手錶,一款單品就承包了全球21%的銷售份額,並且超越了瑞士全品牌機械腕錶的銷量,是目前銷售業績最好的智能穿戴產品。

蘋果在2017第四季度銷量同比增長8%,佔領了全球21%的市場份額

雖然眾多安卓手機廠商的智能手錶在外觀、功能性的各方面都不輸給Apple Watch,但在銷售量上卻落後了很多,這不單單是手錶產品本身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了品牌用戶的轉化率。

雖然現在很多的安卓手機並不比iPhone更便宜,但iPhone的大多數用戶是對生活品質有追求的消費群體,而這部分消費者中,就佔有很大用戶願意嘗試新鮮事物,並願意為了嘗試體驗而消費。而且蘋果產品還是相當保值的,即便用戶嘗試過了,想把它折現回血,也不會像安卓手錶掉價那麼快。

Apple Watch Series 3的成功與獨立蜂窩數據密不可分

況且今年的Apple Watch Series 3還是很有市場價值的一款智能手錶,它新加入的eSIM卡,可以允許用戶在手錶中植入一張虛擬SIM卡,並且可以與你手機的號碼一致,這樣手機和手錶任意一端都可以接聽來電或發送訊息,並且手錶不需要藉助手機在旁邊。

縱觀智能穿戴產業的發展史,穿戴產品一直是作為手機伴侶一樣存在,無論功能如何性能如何,總之都要與手機互聯,好像智能手機互聯了之後什麼都可以叫智能設備了。要想產業變成良性發展,擺脫智能手機的束縛就是一項必然的結果。雖然現在來看還是有些不太實際,但是eSIM卡技術的出現,就是智能穿戴產品邁出「獨立」的一小步。

雖然我們都知道首創eSIM卡技術的並不是Apple Watch,就像「全面屏」也不是iPhone X的首創一樣,但正是因為蘋果品牌的強大,才能夠讓eSIM和「全面屏」這種優秀的技術得到市場的認可,或許這就是蘋果這家科技巨頭所獨有的魅力與影響力。

蘋果僅憑單季度銷量,首次反超Fitbit和小米成功問鼎2017年度銷量榜單

雖然我從一個專業人士的角度來說,Apple Watch並不能算是優秀的智能手錶,不過從它目前的銷量來看,Apple Watch的確成為了蘋果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即便是智能穿戴產業在逐漸走下坡路的時間點上,Apple Watch的盈利也許並不是產品設計的成功,而是用戶群體購買力的體現。如果你能認可花79元買一個小米手環來玩玩的話,那麼相信你也一定可以理解那些花30個79元買一個Apple Watch來玩一玩的人。

安卓陣營近半年下降明顯

反觀現今的安卓智能手錶,因為手機都使用的是安卓系統,手錶使用的是安卓手錶系統,手機和手錶之間可以任意互聯,三星手機可以用MOTO的手錶,小米手機可以用華為的手錶,雖然更高的兼容度看似可以提升手錶的銷售群體,但是由於每家手機廠商幾乎都擁有自己的智能穿戴產線,所以最終他們只擠掉了很小一部分iPhone的用戶,並吃掉了很多安卓手機的同陣營用戶,而大多數堅定的果粉則依然會選擇Apple Watch。

正如筆者在蘋果手錶篇章中提到的,安卓手機用戶的層次從低到高非常不等,所以很難保證智能穿戴這種非剛需的科技消費品的市場穩定性。即便高端安卓機的售價與iPhone持平,但是安卓陣營的絕大多數用戶,還幾乎都佔比在500-3000元檔的產品用戶之中,而一位2000元檔手機的用戶,會再花2000元買一塊一天一充的手機配件嗎?

當然,安卓陣營還是有一些不錯的產品,例如也擁有eSIM技術的三星Gear S3和HUAWEI WATCH Pro 2,以及兩年未更新迭代的小米手環。可以說國內的穿戴市場,正是小米手環引領的一波運動風潮,79元的親民售價讓這款手環成為了國內眾多用戶的入門穿戴設備。

雷軍微博「靦腆」透露,小米手環3離我們不遠了

即便是自己不用,79元用來送親朋好友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的消費方式讓這款設備銷量驚人,在2016的下半年全面超越Fitbit,成為了當時全球銷量最好的智能穿戴設備。不過這款手環已經將近兩年沒有過更新迭代,不但影響了國內的智能穿戴市場銷量的嚴重下滑,並且將2017年銷量最好的穿戴產品拱手讓給了蘋果。

根據華米放出的一些內部消息,小米手環3很有可能會在近期發布,如果這款產品依舊能在保持百元以內的價格,再帶給我們一些在功能上的創新,或許能為整個穿戴市場迎來新的方向。

傳統的智能穿戴廠商舉步維艱

對於熟知智能穿戴產品的運動愛好者來說,Fitbit、Jawbone、Misfit和Pebble這些早期的穿戴巨頭肯定是有所了解的,然而如今隨著整條智能穿戴產業鏈的蕭條,目前僅有Fitbit一家穿戴廠商仍然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2017年Q4季度前5的穿戴企業,很多穿戴廠家倒閉,僅剩Fitbit與Garmin挑戰眾多手機廠商

原因是大多數的智能穿戴產品,幾乎都是手機產業鏈下的其中一環,而手機廠商們做這些穿戴產品,並不是指望他們可以為廠家帶來多大的利潤,而是拓展自己的產品線。而這些純粹的智能穿戴廠商們,卻只能靠著穿戴設備進行盈利,在售價上又不能太低,現在的資本市場又不看好這邊,就讓這些穿戴廠商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

去年上半年,全球第二的穿戴廠商Jawbone被Fitbit收購,使得Fitbit的實力大增,而隨著Misfit的沒落,和Pebble的倒戈,Fitbit幾乎成為歐美運動愛好者的不二選擇,不過具體能不能靠著智能穿戴設備一直走到最後,這仍然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

總結

根據目前IDC、ZDC以及眾多數據平台的調查數據結果來看,智能穿戴產業的總銷量仍然處於逐步下降的態勢,雖然蘋果依靠著Apple Watch是唯一一款在2017年有著頗高銷量的產品,但仍然挽救不了整體市場的低迷。

即便是目前國內迎來一股運動風潮,很多國人都開始關注健身,但國人的消費觀念,還是很難去在一款穿戴設備上投入近千元的。所以今年智能穿戴產業能否回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米手環能否給用戶和市場新的驚喜。不過想要在這麼小的產品上實現突破,我們知道這都是很難的。

如果不能改變市場格局,那就讓他變得普遍起來,也許當所有人都適應可穿戴設備,習慣每天監測自身健康的時候,或許就有可能迎來智能穿戴的二次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美學官方 的精彩文章:

從CES看影像行業的這些年——上篇
MWC 2018:新技術第二彈

TAG:科技美學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