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最好的幸福是什麼?不虛榮,不浮躁,與學生一起追求美好

教師最好的幸福是什麼?不虛榮,不浮躁,與學生一起追求美好

什麼是最好的幸福?做自己喜歡的事,無關乎名利得失,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虛榮,不浮躁,踏實做人,和學生一起追求美好。

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應該當教師,就應該是一個語文教師。20多年的教學生涯,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儘管這理想很卑微,儘管當今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詬病很多,教師甚至屬於「高危」職業,可我依然說:做教師我無怨無悔,我是一個實現了理想的幸福人。

歪打正著 樂教語文

記得師專畢業後去單位報到的時候,校長接過派遣證後問:「你想教什麼學科?」我說:「什麼都行。」他說:「要不你教語文吧,正好缺語文老師。」現在回想起來,我依然能夠記起自己當時的激動,因為語文是我最喜歡的學科,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太幸運了。

上師專的時候,一些同學非常不喜歡語文,結果他們卻上了中文系,而我那麼喜歡語文,卻最終被錄取到政教系——有點造化弄人的意思。兩年里,我對專業課沒有下多少功夫,只保證成績能及格就行了,儘可能擠出更多的時間泡在圖書館,恨不能一頭扎進文學作品裡。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我都借來讀,幾乎全部看完;《少年天子》《穆斯林的葬禮》《死水微瀾》《鐘鼓樓》《第二個太陽》《芙蓉鎮》等,我都讀得津津有味;林語堂、錢鍾書、賈平凹、席慕容、三毛、張曉風、劉墉等都是我狂熱捧讀的對象;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大批翻譯作品,如莎士比亞、巴爾扎克、大仲馬、小仲馬、海明威等大家的作品,我都讀,讀到如痴如醉,讀到忘了自己。

那兩年,生活費餘下的錢我都用來買書,甚至掏光了口袋裡的最後一毛錢,只是為了自己心儀的好書。那時候讀書僅僅是因為喜歡,打發無聊的時光。也曾有過考研的打算,但最終還是抵不過懶惰,毅力不夠,放棄了事。我一直不認為那段時間的讀書有用,也不知道日後在自己的成長生涯中會有厚積薄發的時刻,現在看來,那兩年狂熱的讀寫生活,應該是自己文學修養的「原始資本積累」時期。

當聽校長說「你教語文吧」時,我欣喜若狂,覺得自己終於實現了夢想。然後校長又說了一句「你當班主任吧」,把我嚇了一跳,我那麼瘦小的身板兒能制服學生嗎?忐忑中還是答應了下來:「我試試吧。」這一試,就把青春交給了這個自己喜歡的崗位。

鄉下教書 自成風景

鄉村中學的生活豐富又單調。豐富,是因為大家在一起,那時候年輕教師都住校;單調,是因為課餘生活娛樂活動不多。男教師的活動是打球、談論摩托車,女教師上班之外的事兒是做飯、織毛衣。男女教師各自為營,成為兩道不同的亮麗風景,我似乎不屬於任何一方。我讀我的書,備我的課,管理我的班。於是,更多的文學著作進入我的視野。放學後的時光,我愛家訪,與孩子們一起聊天,隨他們勞作,了解他們的生活——我可能也成為一道風景了吧。

那個父親腿瘸卻依然進城打工、母親癱瘓卻依然動手縫紉的女孩,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妹妹,生活不易,但父母給她的依舊是最深的愛,我敬佩這樣的父母;輟學的我去勸說,有時候得去好多趟;打架鬧矛盾的我去處理,有時不得不約見家長。有時候不得不拉下臉來嚇唬他們,甚至照著屁股打兩巴掌,以示懲罰。

鄉下孩子淳樸,讓我心安。教書、讀書、寫字,我們都在一起。當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文學作品中不可自拔時,也將讀書理念與方法傳遞給我的學生。若干年後學生們相聚,他們對我當時的言行舉止如數家珍:我愛穿裙子,我的北方口音,我上課的習慣,甚至我生氣時的形態,他們描述得惟妙惟肖。看得出他們對我的喜歡和肯定。

後來進了城,一切重新開始。我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研究。課餘時間,我依然讀我喜歡的文學作品,寫我喜歡的文字。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愉悅。

走近教育 發現喜悅

這樣,許多年又過去了,我依然很隨意地讀著喜歡的書,對教育專著卻極少看,也覺得自己看不懂。

生命中總有一些機遇,在你迷惘時,能夠引領你走向更好的路。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團隊。我是幸運的,因為我遇到過這樣的人,這樣的團隊。

曾經,我所在的學校校長是一個知性優雅的美女,她謙和正直、標新立異,校園文化建設不落俗套。她倡導學校要培養厚重大氣、高遠時尚的中學生,學校的育人理念是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在這樣的理念下,活動引領課堂,活動引領課程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於是,校園「十二節」產生了,體育季、藝術節、讀書節、狂歡節……如火如荼;各種社團、大講堂開展得有聲有色;閱讀的推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尤其是選修課更是把活動引領課堂和課程的理念推向了新階段。

2016年春天,在校長的鼓勵和積極推動下,我加入了民間教師成長團隊——「敘事者」,開始追隨團隊一起讀書寫作。無序的寫作有了規範,一年多時間,我寫了超過70篇敘事文章。

我也開始跟大家共讀教育書籍。第一部共讀的書是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孩子的人格教育》,阿德勒說:「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兒童的某一特定行為,就必須首先了解其總體的生活史。」兒童的每個行動都是他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不了解行為中隱蔽的生活背景就無從理解他所做的事。阿德勒還指導我們:因為家庭教育的扭曲而造成的「問題孩子」,學校教育者不適合再採用懲罰作為教育手段了。讀到這裡,我想到自己也有不耐煩的時候,也有訓斥學生、懲罰學生的時候,我意識到,這種教育其實是在給學生雪上加霜。

學校教育不僅要有成績方面的追求,更要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是我第一次認真潛心閱讀的教育專著,真正讀進去頗受益,一氣呵成寫下近3000字的讀後感,自己也很吃驚。同時,我覺得教育專著也沒有那麼可怕,於是很欣然地追隨敘事者團隊讀了下去。

讀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我讀到了 「量體裁衣」和「交響樂團」的「潤澤」教室,前者是個性化教學,後者是不同思想之間的對話,對話的對錯不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重要的是課堂應該通過對話和思想的碰撞,讓所有人都能說出自己的看法。我體會到在這樣的教室里,孩子不進步都難。我要做這樣的教師,營造「潤澤」的教室氛圍。

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我讀出了「樂觀豁達真實做人,勤奮為學為文為人」的幸福人生,這是人性的光輝折射出來的真正的幸福。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邊讀一邊找差距,把理論應用於自己的課堂。

讀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我讀出了出自於內心的熱愛以及由此迸發出的勇氣和力量。這「熱愛」,就是來自於對教育的激情,來自於教師自身的認同和完善。

讀於漪的《教育的姿態》,激勵我要做有大愛情懷的教師,要做有水磨情結的細緻教育者。

讀吳非的《不跪著教書》,我讀出了堅持的東西、堅信的東西,站直了教書,才是教育者真正的姿態。

後來接觸了語文主題學習,認識了許多有名氣的語文人,看到他們為語文教育的付出與堅守,讓我更堅信語文教學是我一生的追求。我與孩子們一起讀書,一起解讀書中內容,一起討論分享收穫,有時甚至爭得面紅耳赤。這樣的閱讀,孩子們喜歡;這樣的課堂,孩子們有興趣。

後來我又遇見了教育行走團隊,教師讀書寫作團隊。他們與敘事者一樣,引領我向著更高更遠的方向成長。儘管天生駑鈍,但一直勤奮快樂地追隨,我也算小有收穫。

頃我一生 遇見詩詞

詩詞於我,是一劑良藥,我喜歡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字裡行間的深情,讀語言凝練的典範,讀出人生,讀出自我。小時不識月,其實是小時不識詩,及至年歲漸長,太多原來讀不懂的情感,漸漸浮出水面,湧上心頭。

向來以為,語文學科所承載的除了分數——甚至說分數是最小的一部分——還應該有更廣闊的空間,比如品德修養,比如對美的欣賞與享受,甚至還有幸福快樂的追求與體驗。也就是說,語文學科是教會孩子走向幸福快樂生活的重要橋樑。

也許這只是遙不可及的理想,但努力去做,堅持去做,即使達不到理想,但是無限接近總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把大量課本之外的內容介紹給孩子們,把課堂作為激發孩子們對語言文字、文學經典產生興趣的陣地;我摒棄一切單是為了加強記憶和背誦而布置的機械性抄寫作業。以至於孩子們說:語文作業真不多,可是很有挑戰性,完成的難度不亞於數理化。我想讓學生知道,簡單的字詞掌握僅僅是語文大廈的基礎磚石,大廈的主要組成是更高端的閱讀和寫作。我總覺得語文的落腳點應該是寫作,能夠用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才是語文學習的目標。

基於這種理念,我在寫上更下功夫,自己寫,帶著孩子們一起寫。

於是,我們開始了詩歌創作的學習旅程,建立了自己的詩社——文樨。課堂、作業,甚至懲罰,都給孩子們的詩歌創作提供機會。比如,與我約定按時到校的孩子遲到了,用詩歌的形式寫檢討。比如,課前演講不帶書的孩子,以演講文章同題作詩作為懲罰。對這些懲罰,孩子們不但接受,有時候還很「期待」,因為我常常會將這些即興創作的作品展示出來,讀給大家聽。

我還在想,能不能試著探索讓各種文字形式相通?能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各種文章體裁的不同狀態?於是,我們的作業可能會有這樣新奇的東西:把古詩改寫成散文,把文言文改寫成有長度的文章,把現代文改寫成詩歌,把讀後感以詩歌的形式寫出來,等等。

分享電視節目《朗讀者》,也成為每周一次的常規課堂。我們會分享觀看感受,分享同主題的美文,大聲說出對講台上朗讀者的表揚或疑問。我希望透過節目,讓學生感悟不同的人生經歷,透過美文思考人生,洞見人生的美好。

傾我一生,遇見詩詞。傾我一生,為孩子們追求美好、感悟美好提供機會,遇見最好的自己。我是那個幸福的引領者。

我是教師,做教師是我喜歡做的事,無關名利得失,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語文教師教孩子們讀書寫作,最好的引導不是方法解讀與指導,而是身體力行地去踐行。用自己的讀寫去引導孩子,與孩子們一起讀書寫作、分享收穫。這個過程孩子們興趣濃濃,語文課堂成為他們最喜歡的課堂。

與孩子們在一起,總能收穫一些新東西,比如童話與科幻小說,他們講給我聽,爭著補充,搶著講解,分享自己的感受,彼時,我是一個洗耳恭聽的學生。

「無所為而為」,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虛榮,不浮躁,踏實做人。很幸運,我就是這樣一個幸福的人。

作者 畢寒

畢寒,山東省臨沂第十二中學語文教師。從教20餘年,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總覺得語文老師承擔著教人做人、教人學會幸福的責任;總覺得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寫作,是最快樂的時光。希望能潛心教育,為孩子們的成長注入一份愛的力量;希望能潛心修鍊,用筆記錄快樂幸福,讓生活因文字的美麗更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師報 的精彩文章:

太有意思了!這些關於狗的典故與春聯趕緊講給孩子們聽

TAG:中國教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