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花草嵌入生活境界:徐文治的瓶花藝術!

讓花草嵌入生活境界:徐文治的瓶花藝術!

讓花草嵌入生活境界

徐文治,

恭王府傳統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

布里藝術文化中心創始人,

資深藝術媒體人、策展人、空間藝術規劃師。

中國插花花藝協會理事。

近年來致力於傳統生活美學研究,

對文人茶事及瓶花藝術頗有心得。

近來更致力於探討瓶花在藝術展覽

和當代生活空間中的運用實踐,

常年為恭王府、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等

相關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提供展陳設計服務。

拙樸的裝扮,平和的相貌,

兩鬢泛白,一副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眼鏡

安靜地掛在鼻樑上。

這樣的形象與其散發出來的儒雅氣質

會讓人立刻想到古代的某一類人

——書生

「人可以貌相。」

最近從文章中讀到的這個觀點

在徐文治身上

似乎正好可以體現出來

他所散發出的書生氣息,

與他平日里飽讀詩書,是密不可分的。

徐文治最初開始接觸書畫藝術

是在2002年

對於書畫藝術,

當時的他可謂是一竅不通

究竟「一竅不通」到何種程度呢?

「齊白石,是何許人也?」

而對於談起八大、雲林,更是不知所云

在意識到自己的「淺陋」後

他開始飽讀詩書

他的茶室里,各種各樣的書籍

也開始慢慢多了起來

尤其是民國以來出版的歷代書畫藝術圖籍寶繪

而隨著書籍越來越多

他也「不得不」買來好幾個高聳的書架。

也許是讀書、省察、心性、審美的原因

關於徐文治的插花,

似乎另有一番趣味。

他的插花無一定之法,卻又自成一派。

虯曲枯枝旁逸斜出,線條清簡,

間綴疏花三兩。

各有意態,如花在野。

對於現代與傳統的關係,

在他的著作《瓶花之美》一書中

我看到這樣一段話:

現代諸事流行獨創,

如果說現代的地基是過去,

那麼只有先抓住舊有的美感,才能看清新東西,

大家都忘了這個自明之理。

也許不是忘記,而是害怕回顧。

但是,不具備背負傳統前行的勇氣,

創造新事物的力量又從何談起?

——白洲正子·信樂的陶器

除了著書立作之外,

徐文治更是一位實踐主義者。

自2015年來,從北京到上海,從春到秋

在時間與空間的雙向維度里

他都在積極傳承發揚瓶花文化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倡導一種生活方式:

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插花也是一樣,就是將這門藝術

如何化在我們的生活里,

如何把我們的生活打造得更好。

而這個基礎,需要我們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至於如何把藝術化到生活里去,

他打了這樣一個比喻:

比如說,做一個香筒,有的人

可能弄的顏色好看些,

有的人可能弄的宗教味道濃一些,

有的人弄的富麗堂皇。

我們可以有更好的辦法把它做出來,

讓它更符合藝術的氣息。

這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生活的審美追求。

徐文治老師插花作品欣賞

轉自《最陶瓷》

增值閱讀

素描中國這些偉大建築

李乾朗,古建築學者。上世紀80年代起,巡著梁思成的足跡,李乾朗在大陸勘察傳統建築,足跡遍及20多個省。他以剖面、掀頂及鳥瞰等透視角度手繪經典古建築,「穿牆透壁」揭示它們的空間美感與內外玄機。

我覺得讓中國人能夠了解中國建築,那是梁先生一輩子的心愿。我當然不如他,但是因為我擅長於畫圖,我就想到一個問題:我怎麼能讓這一個建築物,能夠讓每一個人像一隻蝴蝶或一隻鳥一樣在裡面翱翔。—— 李乾朗

神靈的殿堂

分享內容 —— 石窟 喇嘛寺

中國古建築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忠實而客觀地反映歷史發展脈絡及面貌,甚至保存許多文字無法記錄的史料。古建築雖屬物質文化,作為人與外在世界接觸的媒介,卻也是調試生活的創造物,蘊含了浩瀚無涯的精神文化。

神靈的殿堂—— 石窟

大同 雲岡石窟

石窟是一部形象化的佛經,在岩洞中模仿木構建築雕鑿前廊後室,雕塑菩薩造像,創作出人間佛境。

年代:北魏太和八至十三年 [ 484 — 489 ]

地點: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州山

方位:坐北朝南

敦煌 莫高窟

世界佛教藝術寶藏,以虔誠與毅力開鑿的石窟,化為多姿多彩的殿堂。

年代:唐延載二年 [ 695 ]

地點:甘肅省敦煌市東南鳴沙山東麓

方位:坐西朝東

神靈的殿堂—— 喇嘛寺

青海 瞿曇寺

宣示皇權之漢式喇嘛寺,具有四座喇嘛塔並置的罕見形式。

年代:明初洪武年間 [ 1368 — 1398 ]

地點:青海省樂都縣瞿縣鄉馬圈溝口

方位:坐西北朝東南

青海 塔爾寺密宗學院

漢藏融合為一體的黃教寺院

年代:清順治六年 [ 1649 ]

地點: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

方位:坐西北朝東南

北京 雍和宮萬福閣

飛廊連接左右朵殿,延續唐宋天宮樓閣形制之清代佛閣

年代:清乾隆十五年 [ 1750 ]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

方位:坐北朝南

雍和宮從親王府邸改為喇嘛寺後,大體上仍維持中軸對稱的漢式合院格局。上圖描繪的是從昭泰門到萬福閣的建築配置。

承德 普寧寺大乘閣

象徵佛教宇宙部洲的布局,須彌山大乘閣居中,供奉世界最高大的木雕佛像。

年代:清乾隆二十年 [ 1755 ]

地點: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北側

方位:坐北朝南

承德 普陀宗乘廟

外藏而內漢式,仿西藏布達拉宮之宏偉喇嘛佛寺。

年代:清乾隆三十二年 [ 1767 ]

地點: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北側

方位:坐北朝南

西藏布達拉宮在17世紀時由五世達賴喇嘛重建,位於拉薩紅山之上,設「之」字形蹬道,主體包括白宮與紅宮,前者作為行政之所,後者為歷代達賴喇嘛靈塔,反映政教相結合。建物因地制宜,高低錯落,組合許多藏式殿宇,屋頂上樹立漢式鎦金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堡。

北京 北海小西天

方形佛殿樹立於水池島上,象徵南海普陀聖境。

年代:清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六年 [ 1768 — 1771 ]

地點:北京市西苑北海北岸

方位:坐北朝南

旭光閣為重檐圓攢尖頂,其內供奉巨大的立體曼荼羅,是中國罕見的實例,西藏布達拉宮時輪殿內亦供奉一座。

轉自《廬山手繪特訓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停雲風雅 的精彩文章:

死亡陰影籠罩的魏晉風流;「詩佛」王維是大唐第一軟骨頭!

TAG:停雲風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