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過渡期內新能源車企如何見招拆招?

過渡期內新能源車企如何見招拆招?

終於在春節前,業內翹首以待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方案塵埃落定。

2月13日,四部委發布《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 2018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如期而至,補貼細則將暗藏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影響著產業鏈各企業的利益。

不可否認,政策的出台一直是各種利益博弈的結果,但今年卻出人意料的理性。

關鍵在於新增新能源汽車補貼過渡期政策,極大緩解車企此前對新補貼標準的措手不及,同時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實現產品的階段性銷售。

不過,正因如此,卻有可能出現不同新能源車型產品的暢銷與低迷。

可以預見,目前市場暢銷的A00級新能源汽車,將成為過渡期內銷售的主力軍,當2018年新補貼政策實施後,高續駛車型將成為新寵。

面對利弊並存的新政,車企將如何應對?

新增過渡期

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進一步縮水的前提下,明確提出了過渡期政策。

原文為:"本通知從2018年2月12日起實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過渡期。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財政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

2018年補貼將分為三個階段,以新能源車輛上牌日期作為分水嶺,1月1日-2月11期間執行2017年新能源補貼標準;2月12日-6月11日為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均按照2017年補貼政策的折扣補貼標準執行;6月12日以後則按照2018年補貼標準實施。

為此,針對上述三個階段的補貼金額,我們繪製了一份補貼金額對比圖(不包括地方補貼)。

圖表1:新能源乘用車各階段補貼金額對比(單位:萬元)

從圖表分析可知,根據續航里程的不同,過渡期內補貼金額與2018年補貼標準存在明顯的優劣勢。

第一,2018版補貼政策中,取消了150 km以下的純電動車型補貼。但在過渡期內,150km以下車型仍可獲得1.4萬元的補貼金額。

第二,續駛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純電動乘用車型,在過渡期內補貼金額明顯高於2018年補貼。其中150km≤R<200 km和200 km≤R<250km區間的純電動乘用車在過渡期內補貼分別高於2018年補貼1萬元和2萬元。

目前,市場上地續航里程車型大多以A00級別車為主,因此可以判斷上半年這類車型將成為影響銷量的主力軍。但6月12日之後,這部分車型的市場份額或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第三,高續駛里程車型過渡期內競爭力減弱。250km≤R<300km、300km≤R<350km,350km≤R<400km及400 km以上的車型,過渡期均比2018年國補分別減少0.3萬元、1.4萬元、1.4萬元和1.9萬元。

高續駛里程純電動車型補貼金額在過渡期明顯低於2018年補貼,或將導致上半年此類車型銷量的下滑。不過自下半年開始,補貼政策則傾向此類車型。當前國家致力於推

廣高續駛里程車型,未來的扶持力度仍有可預見性。

第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在過渡期國補僅1.7萬元,相比2018年國補金額的2.4萬元減少0.5萬元。由此可見,過渡期內的補貼對插混乘用車並不有利。

相比之下,新能源客車過渡期調整幅度較為緩和,2018年補貼新政對新能源客車將進一步縮緊,但補貼幅度並不會造成太大差異。

圖2:新能源客車各階段補貼金額對比(單位: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客車市場"半年閑"的發展規律,過渡期政策並不會給新能源客車市場帶來較大影響。相反,各客車企業為獲得補貼款,需要在下半年之前推出符合補貼標準的產品。

針對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車型而言,過渡期按照去年的0.4倍補貼進行發放,2017年單車國補上限為15萬元,過渡期單車國補上限僅6萬元,同時比2018年國補上限10萬元減少4萬元。這將導致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在上半年銷量失利。

圖3: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補貼標準金額對比(單位:萬元)

廠家自掏腰包補差價

顯而易見,之所以提出過渡期政策,根本原因在於2018年補貼新政標準短期內難以企及。

那麼,正值過渡期內主流新能源車企又將如何應對?為此,記者走訪調查北京和上海兩地多家新能源汽車經銷商店。

北汽新能源:目前主要在售EU400和EC200兩款車型,其售價均按照2017年補貼後價格銷售。此外,EX360於2月26日已經正式開啟預售。

吉利:其新能源車型僅有一款帝豪EV300,但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該車僅接受預定,補貼金額不詳。升級版車型帝豪EV450預計在三月份上市,目前接受預定,據店內銷售人員告知,帝豪EV450下半年將依照2018年補貼政策銷售。

奇瑞新能源:小螞蟻eQ1作為奇瑞新能源銷量最為火爆的車型,目前在售車型為150公里,今年將推出251公里和301公里續駛里程車型。北京地區小螞蟻eQ1暫無現車,可按照2017年補貼標準的價格進行預訂,上海地區仍可銷售現車。此外,251公里續駛里程車型已可接受預定,但需按照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銷售。

江淮汽車:店內江淮iEV4、江淮iEV6E、江淮iEV7、江淮iEV7S四款車型均可有現車,並按照2017年補貼標準進行銷售。

比亞迪:北京地區比亞迪新能源僅銷售純電動車型,上海地區同時銷售混動版車型。其2017款車型,無論純電動車型還是混動版車型均按照2017年補貼銷售,2018款車型將按照新補貼標準銷售。

總體來看,目前在售的2017款新能源車型,均按照2017年補貼政策銷售。雖已進入補貼過渡期,但廠家卻自行填補補貼差價。此外,2018款新車即將陸續上市,6月12日之後將採用2018年補貼進行銷售。

在補貼退坡這個既定的政策下,各新能源車企為提升銷量也紛紛推出補救措施,例如北汽新能源開啟"衛藍基金",江淮也推出"i藍眾享基金"等。店內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新款車型雖按照2018年補貼標準銷售,但仍可享受廠家的優惠福利。

從各品牌廠家反饋看,在過渡期政策內,企業第一要務將是儘快清理低純電續駛里程車型庫存。在記者採訪中發現,2017款車型優惠幅度較之前明顯增多。

高續航車型成主流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其中,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上,A00級車型成為銷量的主要貢獻者。數據顯示,A00級車型銷量達30.9萬輛,在純電動乘用車中所佔比例在40%左右,成為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一大支柱。

尤其以北汽EC系列、奇瑞eQ、江淮IEV系列及長安奔奔EV等品牌,A00級別車型成為品牌銷量的主力軍。面對即將實施的2018年新補貼政策,產品升級成為必然趨勢。

圖4:2018年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產品規劃

根據目前已經產品規劃可以看出,為順利與過渡期接壤,各車企也將陸續推出2018年升級產品,其中高續駛里程、大車型產品已經成為主流。

今年,汽車企業將迎來發展的關鍵年。一方面,雙積分政策的實施讓部分企業不得不正式轉型。另一方面,由於補貼政策的縮水和嚴苛,面對短期內難以企及的標準和模稜兩可的規定,讓企業壓力倍增。

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國家之所以提出過渡期政策,有利於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產品序列。尤其在後補貼時代的特殊背景下,用政策手段倒逼企業實現技術升級。

目前新能源汽車正處於政策推動與市場需求的雙驅動發展時期,政策與對策之間博弈,才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本文來自汽車商業評論,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吳曉波:中國家電製造業其實都是一個平台玩家
過自己的日子,不要被「孝」捆綁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