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女性擁有現在的地位,尚不足百年

女性擁有現在的地位,尚不足百年

原標題:女性擁有現在的地位,尚不足百年


儘管在就業、家庭分工等方面,女性仍然需要爭取更為充分的權利和機會。但當今世界,無論是在公共領域還是一家之內,女性都與男性一道,一定程度上享有相對平等的競爭、共事、說話權利。


然而,女性作為群體獲得現有的地位、社會角色、生活方式、兩性關係,至今尚不足百年。佔據一半人口的女性,其實是歷史敘事的「失語者」和「缺席者」。她們究竟是如何生存且如何講述他們的生命故事的?


我們邀請了四位專註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婦女史、性別史的優秀女性學者,進行「女性與歷史」的專題討論。


從秦漢至晚清,我們追溯女性的歷史,亦是追溯當今女性的前世故事,追溯一個個女性個體如何為自己的自由和權利付出努力、做出犧牲,從而使得我們最終成為今天的女性。

女性史研究繁複且博大,我們只能借幾位學者所專註的領域之維度,揀選某些歷史時期女性生活的片段,一窺中國古代女性如何度過她們的生命歷程。


圓桌討論之


回望歷史


我們如何成為今天的女性


采寫 | 新京報記者 張暢


本期嘉賓:


李志生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婦女史、社會性別史。


趙崔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女性史、社會史研究。


衣若蘭台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明代研究》主編。


夏曉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已退休),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文學思潮、女性生活與社會文化。

女性地位


女性為獲自由,也曾付出生命代價


Q


從秦漢到隋唐,中國婦女的社會身份、家庭地位發生了哪些轉折性的變化?



李志生


關註:唐代


從秦漢到隋唐,重大變化起碼包括如下兩次:


一是《晉書·刑法志》記載的毌丘儉大獄,自此女子「從父」、「從夫」的界限劃定;


二是隋煬帝仁壽四年(604)出台的一項劃時代規定,即婦女不再承擔租調之課,「煬帝即位,是時戶口益多,府庫盈溢,乃除婦人及奴婢部曲之課」(《隋書·食貨志》)。

按照均田制「未受地者皆不課」的原則,這就意味著原本受田的已婚婦女從此不再受田。也就是在理論上,均田制雖然並未廢止,但婦女已不再承擔租調之課,也不再承擔勞役,由於這一政策的出台,均田制下婦女的社會身份大幅降低。


Q


在唐代社會中上階層的觀念看來,不同身份的理想女性需要具備哪些與之前不同的特點?



李志生


關註:唐代


在唐代中上階層的婦女觀中,對各階層婦女的基本要求即儒家的基本性別觀——「三從四德」、「男女有別」(男主外、女主內)。


這些化為婦女的具體日常實踐,就是要敬尊先人、敬順舅姑、敬貞丈夫、誠謙族人。為了達到夫家族屬的延續、更好團結族人的目的,唐人也主張婦女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婦人亦要讀書解文字」。這些觀念反映了唐代的支配觀念依然是儒家的性別觀。


雖然在通常的認識中,唐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但它卻是婦女撰作女教書多且盛行的時代。其中最弔詭的是,武則天居然是中國歷史上撰作女教著作最多的一位女性。


Q

傳統觀點普遍認為,明代貞烈之風盛行,那麼明代婦女的社會地位是怎樣的?



趙崔莉


關註:明清


傳統觀點認為:明清社會,程朱理學盛行,封建禮教造成社會上貞烈之風盛行。的確,相比漢唐等朝代,明清婦女的節烈不但數量多,種類繁,而且程度慘烈,情節離奇。但以此臆斷明清婦女社會地位低下,是不準確的。


明清兩代,古老的傳統中國悄然發生著改變,開始向近代社會過渡,從而孕育了中國性別政治的一次劇烈革命。明清女性參與經濟活動,涉及農業、工商及服務等領域。在文化氛圍深厚的江南官宦之家,產生了江南閨閣女性文學創作的繁榮景象。明清女性還從事體育鍛煉、旅遊活動和文化等休閑活動,她們在家禮佛、寺廟拜佛、職業禮佛和參加廟會,還參與到一些宗族活動和公益慈善。還有少數女性涉足政治,在法律領域也獲得一定的寬宥。


Q


《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中,你指出「女性在社會現實中的處境遠較男子複雜,遭遇的困擾也遠較男性繁多」。以晚清為例,為什麼說女性的社會處境較男性更艱難?



夏曉虹

關註:晚清


中國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束縛多於男子,比如「三從四德」,都是對女子片面的道德與行為要求。這些已成為常識,不必多說。由此也使得晚清婦女的解放之路走得格外艱難。


我在《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中設專章討論的胡仿蘭,就因為放足和想進女學堂,被公婆逼迫服毒自盡,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案例。因為纏足的功能,除了滿足男子畸形的審美心理,更重要的是限制女性的活動範圍,以便把女性禁錮在家中。


因此,胡仿蘭的放足才會讓她的公婆十分恐慌,擔心她「自行潛逃」,進學堂,信洋教,有辱家門,以致不惜將其置於死地。可見,女性為了獲得自由,確曾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理想女性


從三從四德,到新型女子教育


Q


清文人為女性作傳的風氣是如何形成的?這一過程如何塑造了明代女性的群像和想像?如何影響了社會對於女性角色及道德的普遍要求?



衣若蘭

關註:明代


明代社會對於女德的重視,讓許多文人為自己女眷或受邀為他人寫傳,以顯親揚名;家族內若有女德突出者,自然也會在家譜中留下傳記。也有寫文人關心鄉里,自發歌頌貞烈婦女,或者在文集出版、貞烈事迹流傳較為普及的情況下,讀到墓志銘、貞烈相關的詩文而回應。亦有明人意識到留史的重要性與責任而寫作。


明代節婦烈女的表揚制度,更加促成了節婦烈女類型傳記的生產。繁複檢核的旌表制度,在當時「內闈不為人道」的氛圍下,從地方到中央如何理解與斷定一位貞節烈女?相當程度靠的就是女性傳記所提供的事迹。這種側重描寫節烈的傳記,當然會影響家族、社會對女性的品行要求,而此氣氛又催化了不斷傳衍、書寫此類女性的熱潮。


Q


在女性教育方面,女性走出家門,建立公共學堂,接受社會化的教育,也自晚清而始。女學堂的開辦對於女性的精神解放起到怎樣作用?



夏曉虹


關註:晚清


晚清女性生活中的新變化,核心要素實為女學堂的開辦。女性從放足獲得身體的解放,還必須進入新式學校讀書,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無論辦報還是組織社團,知識女性都是其中的主力或主要的訴求對象。「文明結婚」最先也是流行於學堂師生間。因此接受新教育確是新女性成長的關鍵一環。


我在《晚清文人婦女觀》中論及的四位傑出女性:吳孟班、呂碧城、秋瑾與何震,吳、何二人均出身上海的女學堂,呂碧城和秋瑾又都擔任過女學堂教習。這一共同的新教育背景,使她們可以及時感受與吸納新思潮。這些新女性的嶄新言論與行動,全都是以新型女子教育為根基。

生活樣貌


婦女的生活面向,隨社會變遷而不斷變化


Q


作為史學家,如何以文本為依託,力圖還原古代女性的生活樣貌?



衣若蘭


關註:明代


除了研究才女文化可以藉由女性自身的書寫來發聲以外,想要呈現古代女性的生活、生命經驗,確實對現代學者來說是一大考驗,過往我研究明代的三姑六婆,須從筆記、小說、文集、醫案等不同材料,帶著質疑與後設的眼光,穿透史料,探究男性文人為何醜化下層婦女或者避之如蛇蠍的背後歷史文化。


然而實際上,廣泛閱讀會發現婦女史料無所不在,只是我們是否帶著性別的眼光去關注它,這些資料雖然多是男性士大夫所寫,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書寫目的與期待,也就是說,道德勸說的史料當然為符合教化目的而強調女德,不易求得真實與多樣的女性面貌,但是契約、碑文、法律文書或者家庭內部的資料,常可以讓我們看到女性的能動性。而細讀墓志銘等生命史書寫,也可在教化的包裝下,瞥見婦女的生活情境。


Q

作為重要的社會轉型期,明清之際的婦女有哪些休閑活動?



趙崔莉


關註:明清


明代,體育活動得到廣大女性的參與,如蹴鞠、劍舞器、對弈等。節令旅遊休閑活動可分為節日郊遊和閑暇旅遊。如立春、元宵節,還有一些女性色彩濃厚的節日,如花朝、七夕、中秋,明代女性成群結隊,遊山玩水,縱情自然。因佛道信仰盛行,明代婦女多隨香會出行,進香禮佛。


有些青樓女子對山水之娛情有獨鍾,不辭辛苦遊歷,寫下遊記。明代女性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或觀花鬥草,吟風賞月品茶,刺繡、紡織、縫紉等。此外,文化休閑活動還有詩詞、書畫、曲藝、參禪悟道、閱讀史傳諸子等。一些明清女性,在閑暇時間裡廣泛閱讀古訓史書、小說、戲曲,尋找到情感的慰藉與共鳴。


Q


如從報刊等史料回溯歷史,晚清女性的婚姻生活的大致狀況是怎樣的?



夏曉虹

關註:晚清


梁啟超把晚清稱為「過渡時代」,我覺得是非常恰切的命名。晚清社會的半新半舊、方生方死,到處都留下了印記。即如蔡元培1900年所寫的《夫婦公約》,雖然力求體現男女平等,提出家庭中以丈夫或妻子為主均可,但他以君臣關係比擬夫婦,以及無意間流露出的男性優越感,倒是證明了平權的實現並非一蹴可就。


即便像蔡元培這樣努力實踐的先進者,也還需要不斷校正認識偏差,逐步加深對男女平等的理解,一般社會大眾的情況更可想而知。因此,就總體狀況來說,晚清女性的婚姻還是延續著傳統形態,但出現了「文明結婚」。


本文整理自2018年3月10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1-B05版。作者:李志生、趙崔莉、衣若蘭、夏曉虹;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暢;編輯:李佳鈺、宮子、張得得。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3月10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1版~B12版


點擊圖片直接瀏覽


「主題」B01 | 我們如何成為今天的女性


「主題」B02 | 中國婦女史: 她們如何度過生命的歷程?(1)


「主題」B03 | 中國婦女史: 她們如何度過生命的歷程?(2)


「主題」B04 | 史學家應透過史料,看到女性真實的生命


「主題」B05 | 女性為獲自由,曾付出生命代價


「文學」B06 | 《一日長於百年》: 小人物與小星球的無知之歌


「藝術」B07 | 基弗: 穿越廢墟與迷津的藝術鏡像


「傳記」B08 | 庫斯圖裡卡: 生活要求我們記住真相


「思想」B09 | 「我們如何想像這個由各國構成的世界」


「新媒體」B10 | 承認複雜性,而後安身立命


「書情」B11 | 《刺殺騎士團長》等6本


「精讀」B12 | 對話史明智: 一條街道里的中國表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書評周刊 的精彩文章:

著名考古學家宿白逝世,生前遺憾「沒做出什麼東西,連個教材也沒寫出來」
為什麼越親密,反而越容易傷害對方

TAG:新京報書評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