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店之子:潘光旦紀念圖片展舉行

羅店之子:潘光旦紀念圖片展舉行

寶山區羅店鎮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作為羅店走出的代表性人物,潘光旦正是這種底蘊的集中體現。

為了傳承先賢精神、發掘文化根脈,3月7日,民盟寶山區委、寶山區檔案局、羅店鎮人民政府、《新民晚報》(社區版)聯合舉辦的「羅店之子——潘光旦先生紀念圖片展」在羅店鎮社區文化中心舉行了開幕儀式。

1899年,潘光旦出生在江蘇省寶山縣羅店鎮(今屬上海市寶山區)。羅店潘氏自明代中期遷至羅店鎮以來,亦商亦讀,至潘光旦父親潘鴻鼎中進士、點翰林時達到了頂峰。潘光旦就是在這樣世代書香的氛圍下成長為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社會思想家、活動家,以及中國民盟的早期重要創始人。

抗戰期間,潘光旦任教西南聯大,以優生學研究聞名。圖為潘氏夫婦與女兒們在昆明。

潘光旦身兼新舊、中西之學,在優生學、社會學、性心理學、民族學多個領域做出了傑出乃至開拓性的貢獻。「潘先生是學人,同時也參與政治,他的學術活動與政治活動是一致的,都是在參加把傳統中國轉型為能夠與現代文明世界和諧相處的現代國家的建設。」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克艱評價道。

在現場,除了可以看到展現潘光旦生平和學術的歷史圖片外,還可以看到由潘氏後人捐贈的手稿、生活用品等遺物。作為潘氏家屬代表,潘光旦的外孫女潘玉回憶了與外祖父相處的時光:「我5歲前跟外公一起生活。他是一個殘疾人,但在我心目中沒有這種感覺。他走路非常快,我只能在後面跑。」

「他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文革』時家被抄了,什麼都沒有了,我們睡在地下,他還給我講故事。同時他也是個很嚴格的人,小時候吃飯絕對不能浪費一粒糧食,不可以挑食。」在潘玉看來,記憶力的這些瑣事,當時不覺得什麼,現在回看,「他的五個女兒個個成材,和他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新中國成立後,潘光旦轉向民族學研究。他克服身體殘疾的不便,跋山涉水,為土家族「正名」。圖為他與鄂、湘、川交界地區的土家族老人聊家常。

「潘光旦先生的著作近年來出版了不少,這是一個開始,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去讀潘先生,研究潘先生,他的遺意將會為我們今後的學術文化事業和社會建設事業提供更多的啟發。」陳克艱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林丹微博怒斥國際羽聯:發球不得超過1.15米,你們想幹嘛
馬斯克包裹地球的1.2萬顆互聯網衛星如何運行?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