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利偉解密航天員大隊未曾被按響的報警器 全場掌聲雷動

楊利偉解密航天員大隊未曾被按響的報警器 全場掌聲雷動

3月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楊利偉在大會中發言。中國青年網記者 盧冠瓊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盧冠瓊 吳楚) 3月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楊利偉在大會上發表「實現夢想要靠不怕犧牲的奮鬥」主題發言。當他講述到航天員大隊一個不曾被按響過的報警器時,全場掌聲雷動。

楊利偉在發言中說道,二十年前,根據國家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二十年來,全體航天員牢記祖國和人民重託,以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奮鬥精神,勇奪6次載人飛行任務全面勝利。伴隨一次次出征和凱旋,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活動、空間交會對接三大技術,建成了配套完整的載人航天研製試驗體系,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空間科學技術成果,彰顯了我國的大國形象、大國實力和大國風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幾代人鍥而不捨的奮鬥追求,成為美好的現實。

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從「神舟五號」首飛成功到「神舟十一號」問鼎蒼穹,背後飽含著包括航天員在內的無數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艱辛奮鬥和奉獻犧牲。

楊利偉介紹,由於太空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切要素,航天員進入太空前必須進行超乎常人耐受力的高強度訓練。比如超重訓練中,航天員要在時速100公里的離心機中飛速旋轉,相當於體重8倍的負荷壓在身上,人的臉會被拉變形,眼淚不由自主往外流,眼前發灰、發黑,甚至意識喪失,危及生命。航天員一手拿著操作器、一手拿著報警器,只要感到不能堅持就可以報警中止實驗。可直到今天,沒有一個航天員按響過這個報警器。

飛天就是戰鬥,戰鬥就有犧牲。楊利偉介紹,就拿「神五」飛天的2003年來說,那一年裡,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7名航天員遇難;俄羅斯聯盟飛船返回時偏離落點400餘公里,1名航天員骨折;巴西運載火箭在發射場爆炸,星箭無存,21人喪生。在複雜嚴峻的挑戰面前,為穩定思想,組織上給航天員開了多次座談會,結果都變成了請戰會,大家表示沒有任何的恐懼,決不退縮!

2003年10月15日「神五」發射當天早上,楊利偉回憶,「我提前十五分鐘到了發射架平台上,面前就是載著神舟飛船的長征火箭。當時絕大部分人都撤離了現場,因為這480噸的火箭中有430噸燃料,一旦出現意外,後果將是災難性的。進入飛船,離火箭點火起飛的時刻越來越近了,我想到肩負的重大使命,想到有那麼多人在關注著我,我用什麼方式表達自信、決心和感激呢?就在零號指揮員下達倒計時口令時,我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發自內心地向祖國、向關心我的每一個人,敬了一個軍禮。緊接著就是山崩地裂般的火箭點火騰飛聲,火箭徐徐離開地面,在火箭加速上升時,產生了與人體內臟頻率相近的共振,而這種情況是在前期實驗中無法檢測到的,我感覺五臟六腑都要碎了,恐怕要犧牲了。我盯著計時器,算著時間,心想就算是犧牲了也要記錄下這個過程,供科研人員今後改進。持續了26秒共振之後,飛船飛出大氣層,整流罩打開,陽光照射進來,我不由眨了一下眼睛,就聽地面指揮大廳里有人喊:『你看,他還活著!他的眼睛在動!』」

楊利偉感慨,不怕犧牲的奮鬥精神體現在每一個航天員的身上。「神舟六號」任務前夕,聶海勝的母親突發腦溢血,他趕回家待了不到3天就返回,全身心投入備戰。再次回家探望時,母親已經不會說話了,聶海勝心情無比複雜,充滿愧疚、自責、感傷,他弟弟說:「哥,你就放心地去執行任務吧,咱們兄弟兩個,一個盡忠、一個盡孝!」讓我們無不動容。「神舟七號」任務中,翟志剛、劉伯明出艙時艙門幾次都難以打開,軌道艙又突發火災報警,地面指揮員明確航天員根據實際情況、臨機決斷。他們以「哪怕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的決心果斷出艙,最終把中國人的腳步首次留在了太空。

楊利偉表示,「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航天強國的宏偉目標,我們航天員將繼續以不怕犧牲的奮鬥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新時代的飛天夢想,向空間站、向月球、向宇宙更高更深更遠的地方不斷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網 的精彩文章:

ZARA、美敦力中國被曝也將台灣西藏列在「國家」選項
《舌尖3》來襲!這些捨不得快進的中國紀錄片速收藏!

TAG: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