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代表專家談移動支付

代表專家談移動支付

《中國經營報》:近年來,國務院對新業態新模式反覆強調「包容審慎」監管,而另一方面移動支付由於其金融屬性也需要防範潛在風險,對此有何看法?

全國政協十一屆、十二屆委員,中國銀行原外部監事梅興保:

在對移動支付領域的監管上,可以遵循「先多樣化,後規範化」的路徑,在設計改革方案和確定指導方針時,既要全覆蓋、不留死角,也要為新業態留下繼續創新和發展的空間。

建議在監管時要充分地發揮行業治理組織的作用、行業治理機構的作用,這個行業治理機構特別是以民營企業為創新主體的行業,這樣既能形成制度化措施防範惡性競爭,又多了一個向上溝通和反映訴求的渠道。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這個行業治理機構當成一個監管部門的子部門,要形成一個真正的市場中介,發揮起行業自律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慶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太利:

當前移動支付在為社會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由於法律不規範、APP監管不到位等因素潛伏著一些安全盲區,建議從幾個方面降低風險,第一,完善法律法規,儘快完善個人信息法及相應的法律法規,細化原則性規定,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第二,強化移動支付監管技術,嚴懲不法分子。第三,對於移動軟體APP提高審核標準,提升進入門檻。第四,加強金融平台監管,完善應急預案。第五,政府部門及行業要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公民安全意識。

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三屆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

近幾年,「偽P2P」「偽現金貸」企業,引發了一系列風險案件。為此,管理層加強了互聯網金融監管。而第三方支付由於實行持證上崗,規範管理,雖然並沒有產生較大風險,但是也受到加強監管的很大影響。例如限制支付額度、限制遠程開戶等一些舉措,在強調風險管理的同時,也對移動支付的市場創新活力產生了抑制。

《中國經營報》:在移動支付「走出去」的過程中,官方和市場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如何才能通過合力保持和壯大我國移動支付的國際領先優勢?

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三屆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

將移動支付作為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國策的核心戰略,為移動支付創新與「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應支持企業進行具有社會意義的創新,如試點生物識別應用於偏遠農村地區的遠程開戶等。以做強國內為基礎,為「走出去」完善配套政策,進一步提升移動支付的國際競爭力。此外應該支持將移動支付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鼓勵中國企業與國外機構合作。特別應該鼓勵中國企業牽頭制定國際支付行業標準,增強「中國標準」的話語權。勇於與「西方標準」競爭,爭奪未來發展「制高點」。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殷劍鋒:

我國在移動支付方面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國策, 移動支付除了在國內經濟金融運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外,隨著中國經濟走出去,「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移動支付對於增強中國在海外的經濟金融實力,作用巨大。一個國家的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必然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支付體系向海外向全球的延伸。推動中國經濟金融走出去,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移動支付可以有更大作為。目前在「一帶一路」的項目中,主要是央企做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鐵路、公路、橋樑基礎設施,移動支付可以作為軟實力、軟性的基礎設置進行輸出,做到支付網路的互聯互通。

《中國經營報》:如何看待移動支付代表的普惠金融業務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擬在上證所上市:員工近27萬 去年營收3545億
特朗普的貿易戰與「美國優先」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