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媒體「進化論」:世界首家電視台誕生於何處?新媒體市場體量有多大?

現代媒體「進化論」:世界首家電視台誕生於何處?新媒體市場體量有多大?

文 | 蔣清

媒體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它主要是用於人際間交流時的信息傳遞與存儲。時下媒體已成為社會的一部分,成為各群際間溝通、認知的重要平台,如果沒有媒體,這個社會是很難達成共識的。

我國唐朝時的敦煌唐歸義軍《進奏院狀》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報紙媒體,這份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印的《進奏院狀》現存英國倫敦不列顛圖書館藏。可以說媒體的最初出現是人類的生存與部落戰爭的需要,國家出現後,它在國家管理和統治的過程中佔據重要的位置。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革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媒體發展的步子越來越快,媒體的形式變得豐富和多樣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一、現代媒體——報紙的出現

16世紀的歐洲出現了手抄小報和新聞書,這是古代新聞傳播活動向現代新聞事業轉型的重要過渡期。報紙首先在那些權力薄弱或統治者較為寬容的地方興起。

伴隨義大利威尼斯城商業和貿易的繁榮,商人對信息越來越重視。為了及時掌握更多的信息,「手抄小報」便運用而生,其內容多為刊載船期、貿易行情、軍事和政治信息、災禍等。它的特點是采、編、寫、發行一人完成,且不定期。發行的方式大多是貼在公共場所、也沿街叫賣、訂單寄送。

17世紀,歐洲正是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工業技術的進步和商品貿易的繁榮促進了報刊業的發展,1609年德國的《通告——報道或新聞報》《報道》創刊,此後《法蘭克福新聞》問世,1621年英國的《每周新聞》創刊,1631年法國的《各地見聞》創刊。

到了17世紀中期、18世紀初,出現了日報這種形式的報刊。1650年德國創刊的《新到新聞》是世界上第一份日報,1702年《每日新聞》在英國倫敦創刊,1777年《巴黎新聞》在法國巴黎問世,1783年《賓夕法尼亞晚郵報》在美國費城創刊。

二、廣播媒體的發展

1906年,美國科學家德福雷斯特用無線電傳送聲音成功,同年聖誕節前夜,匹茨堡大學教授費森登在馬賽諸塞州的實驗室里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廣播實驗,獲得成功,標誌著廣播時代的到來,廣播的內容是兩段笑話、一支歌曲和一支小提琴獨奏曲。

1920年11月2日,西屋電氣公司創辦的匹茨堡KDKA電台開播,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向政府領取營業執照的電台。一般認為,它的開播是世界廣播事業的開始。人們把這一天定為世界廣播事業的誕生日。KDKA電台開播時的內容是報道總統選舉中的票數。

中國境內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1922年美國人奧斯邦借用日本張姓華僑的資本在上海成立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呼號XRO,於1923年1月23日晚間首次播齣節目。

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哈爾濱廣播電台,台長劉瀚,1926年10月1日開播。中國政府創辦的第一座電台是南京國民政府於1928年8月1日創辦的中央廣播電台。1932年,南京中央廣播電台發射功率擴大到75千瓦,當時在亞洲首屈一指。據全盛時期的1947年12月統計,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所屬廣播電台共42座,全國收音機大約有100萬架。

中國共產黨的廣播電台是從新華社的無線電通信報務活動中派生出來的,在很長的時期內,廣播電台隸屬於新華社,稱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將廣播事業脫離新華社的領導,擴充成立中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1949年12月5日改名為廣播事業局,習慣上稱中央廣播事業局,同時,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一般認為廣播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20世紀20年為代初創階段。1922年,莫斯科中央廣播電台、法國國營電台、英國廣播公司相繼開播,而到這年的年底,美國的廣播電台已經發展到500家,1923年德國、1924年義大利、1925年日本相繼建立了電台。

至20年代末,北美和歐洲各國均普及廣播,亞洲和拉丁美洲也出現了電台。20世紀三四十年代為發展階段,二戰的爆發凸顯了廣播的宣傳功能,各國民眾把它作為獲得國內外信息的重要途徑,歐美、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廣播事業蓬勃發展,亞洲和非洲不發達國家的電台也在增加。

二戰後40~80年代為繁榮階段,亞非拉民族獨立,戰後經濟恢復,文化和科技發展的需要推動了廣播的繁榮,1995年英國BBC率先進行數字音頻廣播,隨後法國、德國、荷蘭、美國先後開始數字廣播。1998年,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的1550個電台在網上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融合全媒體廣播則是廣播的時代召喚。

三、電視媒體的發展

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建立電視發射台,同年11月2日在倫敦郊外的亞歷山大宮以一場規模盛大的歌舞開始了電視的正式播出,這一天被認為是世界電視的誕生日。

1938年蘇聯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相繼建立電視台,第二年正式播送節目。1939年4月30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電視台(RCA)轉播了紐約世界博覽會盛況,美國總統羅斯福致開幕詞,成為有史以來在電視上出現的第一位總統。1941年,第一批商業電視台獲准開業。

1958年5月1日,中國內地第一座電視台——現中央電視台前身(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9月2日正式播出,當時北京僅有50台電視機。1958年12月20日,黑龍江電視台前身(哈爾濱電視台)問世。1957年,香港麗的電視台開辦黑白有線電視系統。1962年2月14日,中國台灣地區第一座電視台「國立教育電視實驗廣播電視台」誕生;同年10月3日,中國台灣地區第一座商業電視台「台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開播。1967年11月19日,香港「電視廣播有線公司」成立,設有兩套節目,中文的是翡翠台,英文的是明珠台,1971年開始彩色電視播出。 1973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試播彩色電視。1974年10月1日,彩色電視正式播出。1978年,北京電視台正式改為中央電視台。

中國內地第一次自辦的新聞節目是1958年5月15日北京電視台播出的4分鐘圖片報道《東風牌小轎車》,第一部電視劇是1958年6月15日北京電視台播出的《一口菜餅子》,第一部譯製片是1979年7月菲律賓《我們的過去》,第一條廣告是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台播出的1.5分鐘《參桂補酒》。

四、互聯網媒體的興起

(一)從「阿帕」網到萬維網

互聯網起源於美蘇的冷戰。1968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組建了一個計算機網,名為ARPANET,又稱「阿帕」網。它由一個又一個分散的點組成,這些分散的點通過某種形式的通信網取得聯繫,這就是的互聯網的雛形。1973年,「阿帕」網跨越大西洋,利用衛星技術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擴展到了世界範圍。

1975年,「阿帕」網由美國國防部通信處接管。1983年,「阿帕」網被分成軍事網(MILNET)和民用網兩部分,民用的「阿帕」網改名為互聯網。同年,「阿帕」網的TCP/IP協議在眾多網路通信協議中勝出,成為我們至今共同遵循的網路傳輸控制協議。

1991年8月6日,萬維網公共服務在互聯網上首次亮相。萬維網是我們熟知的環球信息網(WorldWide Web,WWW)的縮寫。WWW可以讓Web客戶端(常用瀏覽器)訪問瀏覽Web伺服器上的頁面。1993年4月30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宣布萬維網對任何人免費開放。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放棄了專利申請,將自己的創造無償地貢獻給人類。

(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軌跡

1.起源時期(1987~1994年)

1987年9月20日20:55,按照TCP/IP協議,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成功發送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標誌著中國與國際計算機技術接軌。此後,中國用了近7年的時間真正接入了世界互聯網。

2.孵化時期(1994~2001年)

1994年,中國第一個互聯網接入服務商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創立,標誌著中國互聯網商業化運行的開始。瀛海威曾經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跑者,2001年9月開始裁員,自此後業務發展舉步不前,三年後徹底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1995年,郵電部開始向社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之後,一系列以商業為目的的「.com.cn」域名的數量增長迅速,各種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這一時期湧現出一大批綜合門戶網站,代表是新浪、搜狐、網易。

1999年7月,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2000年4~7月,三大門戶網站先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此為標誌,中國開始真正擁抱互聯網。

3.成長時期(2001~2011年)

這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的10年。在這10年中,中國互聯網行業形成了產業群體,包括電子商務、視頻網站、網路遊戲、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等主體業務,在形成產業規模的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條。期間併購事件頻頻發生,企業競合行為加劇。

其主要特點,一是網民的快速擴張成就了互聯網的產業規模和影響力——2002年中國網民規模是6000萬,2011年突破5億,2008年中國網民數量和寬頻網民數同時超過美國,2011年第二季度中國個人電腦(PC)銷量首次超過美國,同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首次超過美國;二是多樣的商業模式和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使得互聯網行業額盈利能力不斷增強——騰訊憑藉龐大用戶基礎、用戶黏著力及產品更新能力獲得市場的認可,阿里巴巴憑藉強大的電商平台的開發能力和平台的聚集能力成為獨佔性極強的電商先鋒,百度憑藉技術優勢和本土化服務在搜索領域獨佔鰲頭;三是產業梯隊初具雛形,電子商務成就了許多互聯網企業,如C2C模式的易趣,B2C模式的卓越、噹噹,B2B模式的阿里巴巴等。

4.快速擴張期(2011年至今)

如今中國互聯網市場體量非常大。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手機網民佔比達96.3%,其規模高達7.2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

其實,早在2013年,中國互聯網經濟整體規模就已達到6004.1億元,國內互聯網市場的霸主「BAT」已經成三足鼎立之勢。到2014年3月11日,T(騰訊)的市值達1500萬美元,是B(百度)的兩倍多,超過了英特爾、思科和惠普等美國科技巨頭。2015年9月19日A(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市值超過2400萬美元。它們將主宰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

五、中國新媒體市場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網路視聽產業始終行進在快速發展的車道上,網路音視頻作為流量貢獻率最大的互聯網應用領域,其流量已經佔到網路總流量的70%以上。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5年我國網路視聽產業規模達到368億,在過去數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50%的增長率。

中國這幾年在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在網路視頻方面,截至2017年6月,用戶規模達5.65億,使用率為75.2%;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5.25億,使用率為72.6%。最新的《2017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綜合視頻網站方面,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處在行業第一陣營優勢明顯,第二陣營是湖南衛視的芒果TV、樂視視頻、搜狐視頻、暴風影音、嗶哩嘩啦等,第三陣容是酷6網、風行網、56網等,且這三個陣容的差距非常大。

在微信公眾號方面,據企鵝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自微信公眾號2012年8月17日開放至今,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計8.89億月活用戶,新興的公眾號平台擁有1000萬個。微信這一年來直接帶動了信息消費1742.5億元,相當於2016年中國信息消費總規模的4.54%。

這一切都顯示中國的互聯網媒體在以雲計算、智能化和5G網路的未來發展道路上將爭奇鬥豔,方興未艾。

(作者系湖南省衡陽市電視廣播台副台長)

本文來自廣電獨家,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來見識一下真正的民國綠紫砂壺!
從互聯網技術公司到「美好生活締造者」,網易越來越像蘋果了?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