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呂洞賓路過岳池,留下一首詩

呂洞賓路過岳池,留下一首詩

遠望洞賓觀。

呂洞賓,這可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名字,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神仙當然都是虛構的,說他路過岳池,一些人一看到文章標題就急了:「寫這文章的人是不是吃錯藥了,又在神吹了?」

別急,筆者還真沒有神吹——呂洞賓來岳池,還真是一個不爭的史實。

呂洞賓是傳說中的神仙,這不假,但在唐代,他還真是一個現實中的人物。據史料記載,呂洞賓,本名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唐代河中府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出自官宦家庭,他的爺爺叫呂渭,還是朝庭的一個大官——禮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但呂洞賓就沒有他爺爺那麼能幹了,前後兩次想考取進士,都沒有成功,於是一氣之下出家入道,浪跡江湖了。

呂洞賓來岳池,是有證據的,那就是他在岳池洞賓觀留下的那首詩。

岳池清代志書記載的呂岩(呂洞賓)《題集虛觀》詩。

洞賓觀石壁上清代重刻的呂洞賓《題集虛觀》詩。

岳池洞賓觀原名叫集虛觀,故呂洞賓寫的那首詩便叫《題集虛觀》,後來,人們因為呂洞賓來過的緣故,便更名為洞賓觀了。

《題集虛觀》是一首七言絕句,內容為:「青蛇煉影月徘徊,夜靜雲閑尚未來;應是有人新換骨,暫留蹤跡到天台」。這首詩被後人收錄於《全唐詩》中,詩後還加了批註:「集虛觀,在岳池城西3里。」

洞賓觀處的呂洞賓古石像。

根據岳池民間傳說,唐朝年間的一天,呂洞賓來到岳池,眼看夜幕將至,他抬頭遠望,只見遠處一石山狀如龜伏,一道觀立於山腰之間。呂洞賓不禁嘆道:「此寶地也!」便情不自禁地向山上走去。

他在樹林里迂迴攀行,終於來到道觀,然而,道觀大門緊鎖,不見一位道者。「想必道長定是採藥未歸。」呂洞賓心裡這樣想著,他決定等著道長歸來。

夜色一點點襲來,月亮也漸漸爬上了山頭,直到月至當空,道長仍未歸來。由於行走了一天,疲憊的呂洞賓只得來到觀前一石岩下休息。但由於肚中空空,加之林中蚊蟲較多,呂洞賓靜靜地望著天空的月亮和雲朵,根本無法入睡,而在林間的一些樹枝上,似乎也能看見一些蛇影在遊動。望著天上雲月,聽著山間蟲鳴,呂洞賓就這樣一直捱到天明。

然而,觀內道長仍未歸來,呂洞賓很是失望,決定離開此地,前往天台,便在石壁上題下了先前所講的那首詩。呂洞賓在這詩里提到的即將前往的「天台」,在今岳池縣齊福鄉境內,是一個佔地100餘畝的山寨,唐朝時曾為集鎮。

近看洞賓觀。

由於呂洞賓的緣故,岳池洞賓觀在唐宋時期成為響譽天下的一大名觀,被稱為「天下第一道場」。這同樣是有石刻為證的——在洞賓觀岩上,有南宋乾道年間的題刻:「復古第一道場」。其意是說,洞賓觀在唐代時就號稱天下第一道場,後逐漸毀於歷史的煙塵中,到了宋代又來對它進行復修。

洞賓觀岩壁上的宋代「復古第一道場」石刻,在民國年間被拓印下來,並拍成圖片,交給民國的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佑任鑒賞。

到了民國年間,「復古第一道場」被人拓印下來,並拍成黑白照片藏於縣城最大的私人圖書館——朴園。

民國時期,朴園在整個川東北地區都有較大名氣,又叫朴園書藏,當時藏書五萬餘冊。主人名叫陳樹堂,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四川省通志館編修、中央國史館名譽顧問。國民政府時期的監察院院長於佑任、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都曾到過朴園書藏並題詩。

儘管朴園藏書極豐,但在陳樹堂眼裡,「復古第一道場」照片卻極為珍貴。當於佑任來到藏書館時,陳樹堂專門把這張照片找出來,推薦給於佑任鑒賞。或許,在陳樹堂看來,洞賓觀應是岳池縣各個古迹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它應該是岳池的一大驕傲。

如今,洞賓觀經岳池縣宗教事務局批准復修,已初具規模。駐守道觀的楊道長為人親切,知書達禮,得道頗深,且寫得一手好字,但凡有心結之人,與其交談,定能猛然醒悟,萬事頓開。

駐守洞賓觀的楊道長。

楊道長也是一個文人,好作詩,並寫得一首好字。

在楊道長的主持下,道觀不僅規模逐漸宏巨,原有文物也保護較好,至今仍能看到完好的呂洞賓古石像,還有清同治年重刻的呂洞賓詩,以及其他殘留的諸多明清字刻等。

洞賓觀周邊環境頗為清幽,是岳池縣城郊難得的踏青訪幽之地,時常可見一些遊客自發前往。

時常有遊客在洞賓觀自發遊覽。

洞賓觀外的清幽小徑。

洞賓觀外的清幽小徑。

站在洞賓觀後方山頂遠望岳池縣城,前方一馬平川,盡收眼底。

洞賓觀後方山頂極為寬平,為整石構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傲雪松 的精彩文章:

岳池老母寺:傳說朱元璋出生於此
偏僻鄉村變成千畝動物園

TAG:傲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