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樣的工作最有價值

什麼樣的工作最有價值

作者:景紅

最近團隊做了幾個非常有趣的單子。

案例一,我們給羅輯思維找了位技術工程師,羅輯思維開價遠過百萬,為了搶這位專家(我們已經自動把這位工程師上升為專家),羅胖親自談過幾次,我看過發的Offer後深深嘆氣,已經是金領標準了。但是問題是:另一家更火的公司也在搶這位專家,薪水還超過羅輯思維開的價格,而且這家公司還給股權……希望羅胖口才能把中間的Gap 填上,希望這位年輕的專家更看重情懷,而不是中間差額近百萬的年薪吧。

薪水不是問題,主要是人家16年才畢業,也就才工作一年半, 雖然是好學校,但也不是北清交大這樣的頂級名校,也沒有海外背景…….

案例二,我們團隊也在為一些客戶找非常有經驗的資深人士,比如,我們最近為一家央企找農業方面的種田專家,都是在比較偏遠的縣甚至鄉,年齡放得極寬,50歲都非常受歡迎。科學種田…….

很多人問我,什麼樣的工作市場價值高?

雖然這兩個案例中的工作差異很大,但都有共同的特點,這也是市場上永遠價值最高的人才的特點:

1. 稀缺

少,供應量有限。

2. 不可替代性強

不僅少,且不可少。市場此類人少,但市場需要。

這兩類工作很有代表:

供求很難短時間改變。

都不是短時間可以複製的工作。

案例一是大數據方向的技術人才,趕上行業風口,現在的這種和大數據相關的技術人才較少,市場需求量大,整體起薪就較高;

案例二是農業方面的技術人才,時間的沉澱,N多年在一個不怎麼有花頭的行業里老老實實的堅持下來,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能解決問題

案例一市場供給少,學校的課程設置總是滯後於市場的,其實沒有這種技術的專業,候選人在校所學也只可能是相關專業,主要靠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即使同樣是熱門的計算機相關專業,但明顯我們的這位候選人看到了技術中的風口,自己進行研究,在這個領域比較空白時解決了公司實際問題

案例二雖然起點並不高,但能解決實際問題,在傳統行業新技術改造時特殊經驗顯得越來越重要。

抓住風口和持續積累

案例一是新興行業的新技術,整體起薪高,但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後會怎麼樣,如何保持稀缺性,這個方向的人才會保持稀缺嗎,還未可知,風口行業的尖端人才永遠是稀缺的,但我做獵頭十多年,看到的風口行業,風口公司已經太多太多,正如十多年前通信行業的人才是多麼搶手啊,其中一些專門的核心人才價格也是遠高於平均水平的,後來慢慢行業人才需求狀況逆轉,有些問題也不再是問題,也不需要人去解決了…….

案例二農業一直是極傳統沒任何「風口」可言的行業,但是這樣的行業關係民生,是永遠不可少的行業,即使在絕大部分人看不起,其實很多傳統行業里一直有非常不錯的機會,真正有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人甚至會越老越值錢

對於個人來說,判斷自己的價值,大概要看幾個方面:

1. 要能解決問題,能解決的問題的的市場價值就是你的市場價值

大部分人喜歡根據行業來看價值,但是實際上為什麼行業/組織有市場價值,是因為有市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如果能自己解決一些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市場的痛點,問題多大,機會就有多大

組織能解決市場什麼層級的問題,組織就有多大的價值,個人能解決什麼層級的問題代表了自己有多大價值。如果問題不存在了,或者問題的重要程度下降了,價值也會下降,所以要不斷評估自己解決的問題的價值。

2. 要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產品

前一段時間大家評價春晚,王菲又引來了很多的流量,為什麼她二十多年都持續是話題女王,她的生活就那麼多人感興趣,任何事都有人關注?主要還是她是一位有作品的歌星,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不僅要看Ta做什麼,做了什麼,還要看Ta的作品究竟是什麼

演員有作品,作家有作品,企業家有作品.......其實每個人都有作品。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又不會寫又不會說。怎麼做才能有作品呢?只要業績突出,可以有證明,有報道的,有記載的,有傳播的,這就可以是自己的產品。

即使大數據相關的人才現在比較熱,但大部分也只是比平均的技術高一些而已,案例一的候選人為什麼在一眾大數據相關的人才中,從而脫穎而出,遠超同齡人的成績是因為他在工作的這一年半中,有一個非常出色的業績,是與雙十一相關,他的技術被廣為認可,被廣為報道。即使我這種技術盲一聽也大概明白他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就是產品。

同樣,案例二種田的人也有無數,除了能種田,有職稱,也要有實際的業績加持,這種業績如果能有證明,有報道,有記載的,也是自己的產品。

3. 自己的可替代難度

有的工作很容易替代,比如一般的前台、基礎的行政、常規的文員、流水線工作…..重複性強,成長性較差,入門門檻普遍較低。

而案例一就是那種技術很新而且綜合分析能力要求高,會的人很少,入門門檻高的。案例二是入門不難,會的人也很多,但需要堅持,堅持到專家的人很少,這種工作成長性強。

前一段時間,有人問我,有的單位面試流程長,面試也較難,即使堅持下來,條件似乎也不是特別好;有的單位只要隨便面試一下,就已經拿到Offer了,是不是就不要再管面試難的。

其實入門難的,有層層篩選的,反而是應該好好爭取的機會。入門門檻高,進入難,但入門後競爭不會太激烈,當然並不是說就很容易了。

入門門檻低,往往進入容易,但這樣要麼成長性差,要麼進入後競爭很激烈,往往環境都不會太好。

在有選擇的時候,盡量選擇入門困難的,如果限於各方面條件,選擇範圍小的時候,要將工作做成一件可交付的產品。無論什麼工作,都要想想自己的工作成長性如何,自己是不是成長速度高於同事同行.....

無論從哪一行入手,其實職場都會有很多機會,一次選擇都不會完全決定你的一生。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