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攜手力克,即發描繪跨時代藍圖

攜手力克,即發描繪跨時代藍圖

青島即發集團於20世紀50年代白手起家,60年代艱苦創業,70年代靈活經營,80年代改革開放,90年代合作創新,新世紀又開啟了全新的發展。從一個農村手工小作坊起步,從做單純的髮飾品加工入手,經過六十年的創新發展,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嬗變。

改革開放以來,即發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升級轉型,以結構調整優化市場布局,在克難攻堅中積極應對競爭挑戰,進一步豐富了科學發展的內涵,成為營業收入百億元級企業,以自身跨越式發展的突出業績,為行業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鑒的新理念、新經驗、新案例;同時,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影響了當地上千家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使得青島即墨區成為中國針織名城和中國童裝名城。即發集團一路走來,背後承載了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有幸走進即發實地採訪,一探究竟。

雄關漫道六十載,披荊斬棘砥礪行

即發集團始建於1955年,經過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創業、創新和創牌發展,打造了配套完善的髮飾品、針織品和梭織品產業鏈,實現了由髮飾品向針織品和梭織品的兩次轉型和跨越。

近年來,即發圍繞高端化、科技化、品牌化和「互聯網+」戰略,努力推進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進程,目前主導產業涵蓋了科技紡織、高端健康、金融服務、高效農業等領域,綜合競爭力連續多年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目前其主要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即發是一個很有特點的企業,在快速發展的三十年里,絕大部分時間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即使在金融危機中也都是『逆勢增長』。」 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剛自豪地說,在即發集團走過的六十多年歷史長河中,領導率先垂範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以即發集團董事長陳玉蘭為首的領導班子,集中體現了中國一代代創業者的優良素質,培養了一支好的職工隊伍與即發共進退。

除此之外,即發集團對質量和信譽的要求,使得其擁有了一批願意長期合作的上下遊客戶。萬剛向記者介紹道:「日本市場目前在即發訂單量中佔據大約50%~60%左右的比重,規模較大。眾所周知日本對質量近乎苛刻的標準,如果沒有好的質量和信譽的話,是完全不能夠建立長期合作的。」

走出即墨拼世界,機遇挑戰同來臨

中國企業「走出去」大潮方興未艾,且勢頭更具可持續性,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產業援疆」號召,即發積極開拓新市場,先後在越南、柬埔寨建立了織染、成衣一條龍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更好的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生產、設計、營銷各環節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優化配置。除此之外,即發還在新疆喀什地區成立了服裝工廠,對當地紡織服裝產業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

機遇是歷史性的,但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從企業內部來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所有產業企業都必須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對此,萬剛表示,創新是一個持續的投入,即發無論是從基礎環節到應用環節,還是車間的小改小革也好,需要在不同應用層面上不斷變化,在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些核心技術,逐步提高技術含量、產品質量以及原有產能的自動化應對能力。

特別是近年來,即發把促進「兩化融合」 建設作為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推動升級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先後實施了50多項信息化工程,率先實現了ERP系統對產業鏈上下游工序的全覆蓋,圍繞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在紡紗、織布、印染、成衣製造等工序,均引入了目前先進的控制系統,加快促進了即發集團由規模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逐步實現了由大規模傳統服裝製作向柔性敏捷製造的過渡。在參觀過程中,記者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即發技術中心展示廳內的智能創新成果,從中不難窺探即發這個「中華老字號」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的新面貌與生命力。

攜手力克聚合力,主動探索謀轉型

90年代初期,國家雖然出台了一些鼓勵合資企業的優惠政策,但當時招商引資的開放度還不高。而日本的製造業初現產業轉移的趨勢,即發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即發集團下屬企業貴華針織有限公司就誕生於這一時期,成為即發與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合作成立的第一個合資公司。

當走進工廠內部生產車間時,記者了解到,在這裡已經實現了由智能生產、智能管理構成的智慧化轉型升級。建立了ERP、MES、物聯網、機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系統,結合精益管理,實現了生產運營各環節實時監控與設備的信息交互,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供應鏈的協同水平,推動企業由傳統的大批量、大規模製造向柔性生產、敏捷製造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發集團下屬貴華針織有限公司男裝生產車間內,最新添置的一台力克裁床為車間的生產增添了新動力。貴華針織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孫維法表示,隨著現在產品款式趨於複雜多變,對面料剪裁的精度要求更高了,在過去使用過的一些設備中,無一達到像力克設備這樣高的精度。「質量保證基礎,用了力克的設備後裁剪精度更好了,這直接影響到後道工序與產品品質。此外裁剪層高從6公分提升到8公分,面料利用率也提高了0.5%。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物有所值!此外力克的設備對我們的客戶來說,也足夠具有說服力。我們做世界品牌訂單時,能更輕鬆地取得客戶的認可。」 孫維法如是說。

作為即發與力克合作的項目牽頭人,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副部長李松明表示,在前期的設備評估中,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對市面上所有的裁剪設備進行客觀的比對和分析,然後決定購入一台力克裁床進行試用。在裁床交付時,力克技術人員專業、規範的交付操作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力克的服務真的非常到位,有一個非常嚴格的項目計劃,多少小時有什麼服務內容我們事先是清清楚楚的。」第一台力克裁床投入生產後,無論是在生產效率和裁剪精度,還是在與設備的銜接方面,或是在工人的操作體驗方面,力克都以其出眾的實力打動了即發人的心。李松明說:「在將來和力克的合作上,肯定是逐步深化的,我們訂的另外幾台力克設備已經在路上了,企業選擇設備歸根到底是性價比,一個是性能一個是價格,性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力克提供的價值不止在軟硬體的性能,還有服務!」 李松明還表示不論是哪一行,都要嘗試為產品附加更優質的服務,上游下游服務延伸得越長,產品才會做得更到位。像力克這樣提供優秀的設備之外,還能給予企業全方位的諮詢服務和解決方案,正是企業戰略轉型過程中最需要的。

智能時代新運維,深耕市場破浪行

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思考如何由OEM向ODM邁進。「整個行業都在面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企業『由大做強』。」萬剛表示,自動化、智能化是企業接下來必須要去關注的方面,也是未來即發的符號之一。對於類似力克研發的這樣一些新設備或新技術,企業要第一時間去了解和探索,從而形成一種建議性的引導,如果產品供應市場的能力不足,產品覆蓋市場能力有限,無法做到貨通天下,何來攻城掠地?據了解,下一步即發將全力打造一個全流程改造的智能化車間,也會通過與國內的一些裝備生產企業深化合作,來實現共贏。即發已經堅定地走在了這條用「智能化」來增強武裝的道路上。

數字化時代悄然來襲,智能製造成為主導,傳統製造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管理上將迎來新一輪的技術變革。力克之所以能成為即發集團智能製造布局的參與者,得益於幾個方面的強大積累,包括:實時管理數百個安裝在裁剪解決方案中的感測器發出的信息;擁有10年的工業物聯網經驗,也是業界唯一的一家擁有全系列工業 4.0 相關增值產品和服務的公司;提供更加優化的設備、軟體和服務最佳的集成。就拿在力克的裁床設備內部的180個感測器來說,不僅可以用於收集並存儲生產數據以備定期查看,更能夠實時地分析、管理這些生產數據,從而實現企業的可視化運營管理。

事實上,力克深耕中國時尚服裝市場已有30多年歷史,致力於為中國服裝企業提供與時俱進的整合解決方案和專業諮詢服務,不僅幫助企業優化流程、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加快產品上市,更重要的是,通過流程創新服務和業務模式轉型,讓企業從容面對挑戰,實現長期發展目標,而這也是即發集團之所以選擇力克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即發和力克又先後成為了中國服裝智能製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重要成員。這將成為另一良好契機,使雙方共同打造智能生產線,並深度攜手推進落實中國製造2025,在從大批量生產轉向高品質高附加值生產之路上邁出堅實的腳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范冬雲,有一種感動叫一線女工!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