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日本人提出的「崖山之後無中華」純屬笑談

為什麼說日本人提出的「崖山之後無中華」純屬笑談

?南宋時期,中國的科技文化發展到了巔峰,南宋全年的收入在1.2億貫,唐朝的全年收入只有700萬貫。經濟上開放程度不亞於唐朝,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港口是泉州港,往來客商數以萬計,很多都是從中東漂洋過海而來的阿拉伯人,他們形成了自己的街區——蕃坊,甚至一度掌管這座城市對外貿易,由此可見南宋的開放與包容甚至超越盛唐。由於國家的富裕,南宋時期已經初步建成了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用以救濟窮弱。這些都僅是南宋社會發達的一個側面。

然而經濟上的發達並沒有軍事上的強盛作為保障,由於蒙古人的快速崛起,加上南宋軍事制度局限和兵種劣勢(紹興議和之後宋朝基本喪失所有良馬產地),抗擊蒙古的戰爭節節失利,最終宋朝殘存勢力同蒙元在崖山展開了海上決戰。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 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崖山海戰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 同時也意味著南宋殘餘勢力的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滅亡標誌著中國古典時代的終結,由日本學者認為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但這次失利也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存續不息的核心並非軍事、經濟,而是先進包容的文化,蒙古人雖侵佔漢人土地、牛羊,但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落後使蒙元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無差別的實現快速漢化,進而融入了中華民族。在之後的明清時期,中華民族進一步發展,經濟總量始終佔據世界第一,文化輻射整個東亞甚至西方,從這個角度看「崖山之後無中華」純屬割裂歷史的局限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瞳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黑瞳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