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四:生理肌張力不用干預就能好,病理肌張力不干預會越來越高(下)

乾貨四:生理肌張力不用干預就能好,病理肌張力不干預會越來越高(下)

搜索「tiedandongdong1234」關注鐵蛋咚咚公眾號

前言:

咚咚媽最忙的時候不是上課的時候,而是休息的時候,一周只休息一天,這一天也不能閑著,要去採購物資,為下個星期做準備,現在天氣暖了,要帶著咚咚去遠點的批發市場去買菜了,和其他寶媽一起去,就為了給孩子買條鱸魚,北京這裡買魚,小販還可以幫你處理,把魚片好,回家分裝,這樣夠咚咚吃兩個星期的。另外,讓我們可樂的是碰到賣紅心柚子的攤販,四個10元,我和那個寶媽拼了四個,抱著兩個沉甸甸的柚子,兩個孩子一周的水果都妥妥的了,原來開心可以如此簡單。

正文:

很多人一直會Diss任世光,說他要求孩子每月複診,不光是任,黃正華也是,復旦也是,很多人就不理解,又扯到錢上,說別人想掙你的錢,但事實如何呢?是否需要每個月複診呢?要。

實際上,真正負責的評估師是要求每月複診的,因為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動態的,姿勢的異常也不會一開始就出現的,而是在出生後的六個月里慢慢顯現出來的,如果只是在孩子頭一個月就盲目判斷這個孩子是否正常,是真的評估不出來的。只有通過每個月的評估來看,這個月孩子有沒有新的問題,舊的問題是否有改善。但也不是這樣無限期地隨訪下去,有的孩子趨勢很好,就改為兩個月隨訪,或者直接到會走了之後再隨訪一次。

所以任是以這種隔月隨訪的方式來判斷是生理的肌張力還是病理的肌張力的,如果一個月大劑量的推順按摩下去,如果肌張力降的很明顯,即使肌張力還沒有完全正常,那個趨勢是好的,基本可確認這是生理的肌張力,但相反,沒有明顯改善,就要高度懷疑是病理的,並且月齡越大,改善越不明顯,就要高度懷疑了。

人腦是很聰明的,大運動開始了,大腦就開始支配肌張力要降了,配合大運動的開始,角度開始慢慢拉大,為坐,為爬做準備了,不然孩子的大運動怎麼開始呢?

有一種誤區你陷入過沒?

因為太多媽媽想區分肌張力高不高,想區分病理的還是生理的,所以就陷入一個誤區,不停地找不同的醫生就評估,天南地北地評,各種康復師來評,結果評到最後一頭霧水,有的說高有的說不高。最後評到孩子肌張力不高了,就不評了。

與其天南地北地評估,還不如管管生理肌張力呢,好好地按摩按摩,你天南地北地跑的這點時間,就已經幫你得出答案了,到底是啥肌張力。

獨走後的評估有沒有必要?

前兩天康康媽問我,說他家孩子快獨走了,問我要不要再到北京來了,我回復要,不管去上海還是北京,獨走後一定要讓康復師再看一下。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會走了還要再看,雖然醫囑有這條,但真的做到的沒有幾個家長,因為理解的還不夠透徹,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走路無異常姿勢,那是自己認為,咚咚的爬一直爬的不好,要挑毛病能挑一大堆,可家裡老人覺著孩子爬的可好了,他們不講究運動質量,只求孩子搗騰地往前挪了,那就是爬,這就是誤區。

在此之前的評估都是預測孩子會不會有異常姿勢,但真的走起來了就不重視了。有很多時候,差一點即差很多。之前我在群里聽到一個媽媽Diss教授,說孩子走起來都是扭扭捏捏的,姿勢不好看的,就說別人有問題,我走過來我知道,正常的孩子姿勢不好看,或者不穩,可能就幾天,就走穩了。今天走8步,明天就可以走到50步了,但是有問題的孩子,可能一個月後才能走到50步,這就是差別,這種差別還有走路的距離,始終走不長,孩子走不了直線等等,這些細小的細節很容易被家長遺漏,認為孩子剛學會走路,是正常的,走熟練了就好了。

真的一塊肌肉不得勁就影響了整個運動的質量,我們看不出,康復師以專業還是能看出的,還是那句話,剛學會走就糾正肯定比之後糾正要容易。

正確讀懂鮑奶奶的話

很多媽媽會看奶奶,小月齡的,看完後,奶奶說,肌張力沒有問題,之後回家就不管孩子了,認為孩子肌張力這塊就正常。奶奶的意思實際是「肌張力符合月齡」,小月齡的這點角度肯定不夠走路用的,這口氣還不能松,誰能保證孩子之後內收角會開,萬一開不了呢!自己還是要多留個心眼,真正松這口氣的時候是所有角度都打開了,或者那個趨勢,肯定沒問題的時候再松那口氣。

南北理念差異

黃正華那時和我強調病理肌張力是治不好的,復旦也是如此強調,包括大J也是如此說的,他們都是一派,認為最後靠提升肌力來對抗肌張力,孩子肌力上來了,就能自己控制肌肉,對抗肌張力了。

而任的北派,認為通過大劑量地按摩能有效地控制肌張力。

說說我的看法。不以專業角度來說,誰的理論是對的。我曾經想知道高肌張力是種什麼感覺,在咚咚睡著後,我學著他的樣子,把腳綳直,綳一個小時,結果很難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在承受著什麼痛苦,但我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確實在按摩後,他的腳不綳了,那就行了,哪怕是短暫的舒服,之後又回去了,那也可以,只要有一分鐘他感覺舒服,我就替他按摩,綳了,就再按摩,不去管是否可以真的降肌張力,只要能讓他有短暫地舒服就行。這是我堅持每天四次給他揉的原因。

請正確理解評估師的用意

之前群里很多媽媽Diss教授,說他動不動給別人下個腦癱的評估,把人嚇的半死,但是想問題不要這麼膚淺好嗎?正確讀懂別人的意思,嚇你也是為了你好,就怕你不當回事,回家不好好乾預,耽誤了孩子。為什麼教授會如此,我是很能感同身受的,如果你家是生理性的,最多是虛驚一場,但如果是病理的,那麼沒有重視起來,幾個月對孩子都有本質的區別。

黃正華就不主張用腦癱嚇,他也有他的道理,他覺得這樣會影響媽媽的心情,對孩子不好。側重點不同,無法說誰的好,誰的不好,但你得正確讀懂他們的意思。

尾聲:

如果生理性的肌張力被誤診斷成病理性的肌張力,這不是最糟糕的,最多虛驚一場,生理肌張力不會再增高,不干預就能好,最後結果是向好的,但是漏診了病理肌張力,那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孩子得不到及時的干預,他的病理肌張力會越來越高的。有些事情只有親眼所見才知道可怕,這兩天一直很難受,一個我認識的孩子,之前不是這樣的,這次我看見這個孩子,我都想哭了,才幾個月而已,這個孩子就張力高到膝反張了。他不是漏診,是其他原因導致的。

之前在群里撕,也就這個原因,生理的是可以像他們說的那樣去干預,無論怎麼折騰最後一定是向好的,但是病理的孩子呢?窩在家裡自己干預,沒有正確認識,萬一干預不到位,這幾個月的黃金時間是多少錢都彌補不回給別人的。

如果您覺得咚咚媽的經驗可以幫助到您,就請您打個賞吧,多少不計,以此鼓勵下咚咚媽能繼續原創將我的經驗分享出來。

咚咚媽簡介:坐標上海,康復途中全職媽媽一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蛋咚咚 的精彩文章:

TAG:鐵蛋咚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