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杜懷超:巢

杜懷超:巢

在鄉間生活過的人都看到過這樣的景觀,在蒼天曠野之間,一棵參天的大樹,褪去盛夏的衣裳,站在冬季緋紅的殘陽里,擎著一隻鳥巢,成為我們視線的落腳點。黑色的樹枝,密密層層地疊加,形成了鄉村圓形的思想,停留於鄉村寧靜和高遠的天空。在高高的鳥巢下,是安詳和諧的村莊、忙碌的人群。



我不禁思索,高處的鳥巢和低處的村莊,在冥冥中是否寓意著什麼?


背對鄉村,我越來越執著於故鄉的含義,特別是田園式的故鄉,為什麼故鄉情牽著無數古今遊子的情愫和魂魄?


從城市回到故鄉,看著在暮色里紛紛歸巢的鳥兒,我感到了莫名的驚悸,一陣鳥群正從我的頭顱里撲稜稜地飛走了……


我不想矯情地敘述在走進城市之後的煽情,真誠地說,走進繁華的城市,是多少人年少的夢想,我也不例外。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在城市虛華和浮躁、汽笛和水泥鋼筋的膨脹、磨礪里,一種乾枯的跡象似乎從身旁蔓延開來,生命的觸角在冷漠的氣體里,逐漸枯萎了。每個城市裡的人,行色匆匆,越來越謹慎於鑽進小樓,關緊防盜門,蜷縮在鴿子籠里,隔著玻璃審視著外面的世界。每到大雪圍爐的冬天,金錢和機械包裝的空調,在抵擋著我們的冷暖,而鄉間熟悉親切的烤火卻成為了回憶……隔著城市迷亂的燈火,我體驗著一種精神的坍塌、生命的枯萎和無助的流浪。


仰視天空,解讀著故鄉枝椏上的鳥巢,溫暖的質感里,生命又一次地找到了生根、發芽的土壤和溫床。我如鳥兒般倘徉在故鄉的時空里,曾經熟識的一切都向我撲面湧來。

門前,返黃的乾草垛、圓形的落葉堆、空曠的鄉場還有稻田溝澗,藏起多少甜蜜的往事。在月色溶溶的夜晚,少年的我們一起卧在散發著香氣的稻草上,吮吸著秋天成熟的氣息,享受著喜悅的金秋。趕上陰雨的季節,我們就會從家裡找到父親捉魚的工具,一種叫蝦籠的漁具,置於流水的下游,不出一頓飯的工夫,幾斤鮮魚就捉到了。回到家,在母親的侍弄下,典型的小魚鍋貼,不知要迷倒多少食客!


要是趕上農忙,那家裡的牛啊羊啊的放養,就會落到我們這些上學娃的身上。我們騎在牛背上,行走在綠色的田野里,眺望著河面上往來的白帆,那遠行的帆檣,勾起我們多少少年的夢想。累了時,就讓牛自己在山坡上吃草,我們則自己躺在草地上,仰望著天上的白雲胡思亂想,多少年後自己會怎樣呢……天地間只有耳畔的風聲。


物質的鄉村,詩意的鄉村,絲綢般的鄉村,包孕著我們多少耐人尋味的東西啊!那些醉心的事兒,曾經那樣靠近我的手、我的臉、我的腳還有我們的心靈,直抵達到靈魂的深處。最讓我激情的,春天的原野上,我走在生機勃勃的阡陌上,一抬腳,就是一撮綠,滋滋地從我的腳後跟冒出來,我整個人也彷彿是一棵綠色的植株,從無邊的大地上長出來,長成了村莊四季守望的背影。此時,我總會一陣震顫,驚異大自然原來可以這樣的壯美,鄉間竟蘊涵著無盡的神奇和魅力。


信步故鄉,我默讀著她的一頁頁文字,春天的打豬草,夏天的捕知了、鉤槐花,秋天的撿稻穗、逮野雞,還有冬季的掏麻雀、堆雪人;其間,還有湖裡那綠色的蘆葦盪,幽深的樹林和充滿神秘的葫蘆崖……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著故鄉給予我的東西,使我多少年後離開她時,我才發現自己的瘦弱、寒冷和幼稚的理想。在外面鋼筋水泥的磨練中,我失去了觸角,染上了冷漠、孤僻,還有自私;走過街頭,看不見了滿眼的生長,竟是琳琅滿目的商品、喧囂的叫賣和赤裸裸的名利啊;從鄉村帶來的泥土、根以及翅膀統統在時間的吞噬中消亡了,只有赤裸的靈魂、襤褸的衣服、麻木的思想……


直到有一天,我外出歸來,腳踏著暮色,急匆匆地行走在寂寥的大街上,兩邊是從不知名的角落裡傳來歌手多情的傾訴。恍然間,我讀懂了故鄉,讀懂一種叫家的定義,追逐到最後,最真的家,竟然不是城市的鴿子籠,而是草木的故鄉啊。那山,那水,那熟悉的雞鳴狗叫,散發著芳香的炊煙,纏繞著我少年歡樂的鄉場、河流,還有熟稔的菜園,父親的鋤頭、母親的針腳……故鄉的枝枝蔓蔓、零零碎碎,一切的一切,原來都是孵我的鳥巢,所有的往事都搭成了故鄉懷裡的巢,在時間的深處,等待和守望著漂泊的我回來。


一棵草可以叫故鄉,一條魚可以叫故鄉,一片落葉也可以叫故鄉,哪怕天邊飛舞的葦絮啊,都是故鄉的面龐。絲綢般的故鄉,是我的鳥巢,而我只是故鄉的一隻小小的鳥。生命的翅膀,屬於的是淳樸的村莊、碧綠的田野和任意舒展的長空。


如果生命可以分為兩份的話,物質的也許給了城市的喧嘩,而屬於靈魂的重量啊,恐怕只會嚮往著故鄉的鳥巢了,因為那是翅膀的方向、命里的天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行動 的精彩文章:

龍應台:繳械
趙麗宏:看雪

TAG:閱讀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