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航六院證實,中國正研空間核動力,實現地球到火星只需1個多月

中航六院證實,中國正研空間核動力,實現地球到火星只需1個多月

資料圖:中國火箭發射

就像奧林匹克的格言那樣,人類在自我的發展上,從未停歇。作為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能源領域,我們也在朝著運用率更高,更加環保的方向上發展。其中作為未來的主要綠色能源之一,中國在核能領域一直投入了大量精力進行發展。而近日在核能的應用領域,我們又傳出了好消息。

據3月9日的媒體報道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表示,中航六院正同國內其他核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單位一起,對空間核動力方案進行論證和對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研究,以拓展核能在空間任務中的適應性。

資料圖:中國火箭發射

核能推進因為具有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推力(比沖)高、壽命長等優點,是航天器大規模深空探測的理想動力,也被稱為是目前人類技術水平多能達到的下一代空間推進系統。以此製成的空間核動力裝置,在海洋軍事偵察、全球通訊、激光、粒子束武器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優越性,同時這一裝置在宇航領域也是具有很大發展前途的先進電力裝置。

中航六院院長指出,現役火箭的化學推進發動機,難以承擔未來的載人火星探測等任務需求。而以氫為推進劑的核熱火箭發動機,理論推力可達上百噸,比沖能是現役發動機的2倍以上。以往地球到火星需要8個月,而用核動力航天器,1個半月就夠了,比以往花費的時間縮減了近8倍。

資料圖:中國火箭升空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與俄羅斯就在這一領域進行了深度研究,但由於驗證條件及核安全防護等問題,至今還沒有取得真真切切的成果。要知道在核能應用方面,這一直被認為是美國的「搖錢樹」,而據目前的資料顯示,美國在這一方面的投入已經不如中國了。

按照我國早前發布的《2017—2045年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圖》,在2040年前後,我們在核動力空間穿梭機方面將有重大突破。我國目前在核電領域已經解決了產業化的問題,畢竟我們起步較晚,不少專家也認為事情都有一個過程,在核應用領域,我國已經從原來與美國之間存在著技術代際差,到現在實現產業化的巨大發展,因此現在中國需要的僅僅只是一點時間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邊觀察 的精彩文章:

日媒罕見盛讚中國將成人工智慧第一大國,日網友不淡定,吐槽亮眼
印軍抱怨伙食太差,跟中國軍人一比懵了,隨後印度幹了件奇葩的事

TAG:周邊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