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則簡單的小故事,迅速講清楚什麼是良知,陽明先生果然是厲害

一則簡單的小故事,迅速講清楚什麼是良知,陽明先生果然是厲害

我們常講的做人要有良知,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良知。很少有人能夠講的清楚,講的明白,陽明先生的一則故事,則輕鬆生動的詮釋了這一點。

一天,陽明與弟子講學至深夜,一個學生弄不明白良知究竟是什麼。突然,房上瓦響,從樑上簌簌地落下一些灰塵。緊接著,門外一陣騷亂,衛兵大喊抓賊。須臾,房門敲開,一個灰頭土臉的小偷衛兵押了進來,等候陽明發落。王陽明讓他們散去,指著小偷對眾人說,我把他的良知找出來,你們就明白了。

說著,陽明向小偷道:「把衣服脫了。」眾人大惑不解,小偷更是驚懼交加。奈何被抓了現行,身不由己,只得戰戰兢兢,依言而行。陽明不停地叫他脫,一直脫到只剩一個褲衩。

這回,任憑疾言厲色,小偷確實死活不肯再脫,並高聲喊道:「打我也罷,殺我也罷,就是不能再脫。」陽明問他為何,小偷支支吾吾說不出來。陽明指著他向眾人道,這就是良知。在情感,是羞恥之心,升華到理性的選擇就是是非之心——脫外衣可,一絲不掛,不可。這才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小偷哭了,給陽明下跪道:「我為生計所迫干此行當,從來就沒有人尊重過我,我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做賊這幾年,被人逮住後只有被打被囚的份,從沒有人說過我還有良知,只有您還把我當人看,我不能辜負您。今後如果再偷,我自己殺掉自己,寧可去死,也絕不能再偷!」

陽明嘆道:「愚不肖者,雖其蔽昧之極,良知又未嘗不存也。苟能致之,即與聖人無疑矣。」

致良知是中國明代王守仁的心學主旨。語出《孟子·盡心上》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慮而知者 ,其良知也。

《大學》有「致知在格物」語。王守仁認為,「致知」就是致吾心內在的良知。這裡所說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他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知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鍊,見諸客觀實際。「致良知」即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學的本體論與修養論直接統一的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天空下 的精彩文章:

傳奇人物,王陽明的一生

TAG:歷史的天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