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陽明先生一生所追求的真理,知名和一,對於我們又有哪些知道意義呢?

陽明先生一生所追求的真理,知名和一,對於我們又有哪些知道意義呢?

「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精華,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命題,先知先覺的聖賢,知而能行,思想與行為一致,是後知後覺之人效法的榜樣。

「知行合一」論後由王陽明發揚光大,發展成較完備的哲學體系。作為哲學命題的「知行合一」雖出現較晚,他們都認為知行必須統一,並看作為人為學的根本,否則就談不上「善」。湯一介先生認為:儒家特別關切知行關係是因為儒家崇尚入世,要「明明德」於天下,就不能僅是理念,必須見於事功。《尚書》說「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左傳》說「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大學》三綱領八條目即是知行的統一過程。王陽明集知行學說之大成,作為其哲學核心的「知行合一」主要有三層涵義:

首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一體兩面。其次,真知必行,不行假知,注重躬行實踐。再次,以知促行,為善去惡,強調自律自覺。知行合一強調知與行要相互貫通和促進,化知識為德性、化德性為德行,這在今天依然有很好的借鑒意義。那麼要怎樣修鍊知行合一呢

王陽明:知行合一 做事是最靠譜的修鍊

1、最靠譜的修鍊是做事

【原文】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2、一點私心都不能留

【原文】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3、工作生活忙亂,皆因得失之心

【原文】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4、只知逃避永遠沒出息

【原文】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5、蒙蔽心靈的,永遠是物慾

【原文】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6、要善惡分明,更要愛恨分明

【原文】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便是聖人。

7、心正就是少發怒

【原文】凡人忿懥,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8、這個世界沒有對不起你

【原文】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如若不厭外物,復於靜處涵養,卻好。

9、遇到惡人,最好的辦法是別理他

【原文】凡文過掩慝,此是惡人常態。若要指謫他是非,反去激他惡性。

10、好好吃飯,就是修行

【原文】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天空下 的精彩文章:

傳奇人物,王陽明的一生
陽明先生一生思想的精髓—「致良知」

TAG:歷史的天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