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一提起故宮,大家立馬想到的就是北京的紫禁城,而想不到其他的宮殿,其實這是沒錯的,誰讓它名氣最大呢。可你想過沒有,為什麼好多旅遊網站上面介紹北京故宮時為什麼還要特意在故宮前面加上北京二字,而不直接寫成故宮呢?那時因為除了北京故宮外,還有瀋陽故宮,台灣故宮,為了不讓人產生混淆,故通常做法就是會在故宮前面加上地名,以示區別。今天,我們就講講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後金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經過增修,又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所以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再介紹一下瀋陽故宮建造的背景吧:努爾哈赤統一完女真各部後,立馬稱汗與明帝國分庭抗禮,不在是明廷治下的一個地方政權,而是與明帝國平起平坐的國家。並且將都城建在了赫圖阿拉,史稱「後金」。建國必有宮,於是努爾哈赤將自己住的「皇宮」也建在了這兒,名為「興京汗王宮殿」,這座宮殿十分簡陋,連琉璃瓦都沒有,還有些草房點綴其中,整個宮殿的城牆就是用石頭和碎土堆積。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接連攻克遼東重鎮瀋陽和首府遼陽,於是努爾哈赤第一次決定遷都,畢竟赫圖阿拉村太簡陋了,這次遷都到了繁華的,同時也在此開始興建宮城,公元1625年,當宮城基本完工後,努爾哈赤突然又做了決定:將都城從遼陽遷移至明帝國的瀋陽中衛城,同年開始在瀋陽中衛城中心部位偏東南角的位置修築宮殿,即現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公元1631年,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用了5年的時間對盛京城和皇宮進行了改建。他在其原來王府的基礎上修建了新的大內宮殿,並將原沿襲自瀋陽中衛城的十字形街道系統改為井字形街道系統,從而將皇宮置於城池的中央。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此去汗稱帝,改國號為清 ,並對瀋陽宮殿各主要建築正式命名。此後又在大清門前東、西兩側分別建文德坊、武功坊兩座牌坊。

清朝入關後,瀋陽故宮失去了作為皇宮的地位,成為陪都行宮。以開國先皇「龍興重地」之宮闕聖跡的崇高地位,而倍受清歷代帝王特殊的重視。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後10次東巡,拜謁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舊宮聖跡和遺物。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為供東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對盛京皇宮進行了多次改建和擴建,形成了先皇舊宮與皇帝行宮並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築,又使瀋陽故宮擁有了東中西三路建築中軸對稱的新格局。不僅如此,乾隆帝還源源不斷地從北京運送來洋洋大觀的皇家珍寶於此貯藏,以示「不忘根本」。

辛亥革命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件》,瀋陽故宮仍作為「皇室產業」歸「盛京內務府辦事處」管理。1924年10月,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重新頒布的《修正清室優待條件》規定,一切皇產歸國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瀋陽故宮。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宮殿的遺址上,正式成立了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雖說北京故宮與瀋陽故宮都曾住過清朝(後金)皇帝,卻有大大的不同點:瀋陽故宮是大清國入關之前所建立的地方政權宮殿,建於1624年。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全國統一政權宮殿。從清朝說,瀋陽故宮的皇帝是北京故宮皇帝的祖先,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就是從瀋陽故宮遷都過去的。

從建築上看,瀋陽故宮是第一個滿族的金鑾殿,在借鑒融合了漢、蒙、藏多民族的建築,更多體現了滿族古老的文化特徵。而北京故宮是明朝漢族人所建,體現的是漢族文化特徵。兩者無論從瓦頂、字匾、建築布局、建築顏色、建築類型等等都是不同的。瀋陽故宮建築更貼近平民生活,和滿族建築的三大特徵: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建在地面上。

此故宮雖不在北京,但來頭很大,即出過皇帝,又是清朝的龍興重地

(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