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道樹高顯願 誦經得慧願 慧辯無限願 照見十方願

道樹高顯願 誦經得慧願 慧辯無限願 照見十方願

道樹高顯願 誦經得慧願 慧辯無限願 照見十方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二十八、道樹高顯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1]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章旨】

得見自性,無量光明。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皆見菩提樹無量光色,高拔四萬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道場,本覺也,自性也。樹,光明也,智慧也。道場樹,即自性光明,亦名般若智慧。證得自性光明,謂之證得正覺,謂之「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

「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這是個比喻,比喻自性智慧,廣大無邊。道場樹、無量光色、四百萬里,如此名相,皆不可作實物想。若把道場樹當作木頭樹,若把無量光色當作物理光輝,把四百萬里當作世間距離,即名依文解義,亦名三世佛冤。

見性之人,見性程度,各有不同。有徹見自性者,名曰有大功德。有稍見自性者,名曰少功德。有徹見徹脫、究竟圓滿者,名之曰佛。往生凈土者,見性程度,各有不同,所見自性,無有二致,故云「皆見菩提樹無量光色」。

二十九、誦經得慧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2]者,不取正覺。』

【章旨】

不拘一格,盡顯自性。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菩薩,於諸經法,受持讀誦,諷詠宣說,辯才無礙。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如何是經法?如何是諷誦持說?如何是得辯才智慧?這些問題,不搞清楚,甚至錯解,那就不能取得正等正覺。

問:如何是經法?

答曰:指頭示月,月在指外。文字表法,法在文外。諸佛教典,滔滔文字,指歸何處?所指之處,即是經法。

千經萬論,指歸心源。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是名見佛人,是名誦經人。「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儘是魔說,魔家眷屬,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憑何免生死?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3]

文字教典,真經所出,悉皆指示,無字真經。莫落文字,落即成障,終生守之,終成空亡,不得真實益,反受其危害。

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諸人將一部《佛說無量壽經》放在案頭,每天讀誦,每天思想。這樣便是諷誦持說么?答曰:未見真佛,不名轉經人。依照文字,妄想經義,皆是魔障,不名受持。

問:如何是諷誦持說?

答曰:見得此經,方可誦經。未見此經,誦個什麼?這個經法,無有一字,名曰無字真經。這個無字真經,即是諸人的無相真心。見了此心,依順此心,隨緣起用,是名「諷誦持說」諸佛經法。

問:如何是「得辯才智慧」?

答曰:辯才智慧,不是口齒伶俐,能說會道,不是橫說豎說,滿口道理。

上契諸佛之理,下合眾生之機,隨緣應用,無所障礙,即名辯才智慧,亦名辯才無礙。諸佛真理,只是一心。契了么?眾生之機,千差萬別。合了么?若能上契下合,即名辯才智慧。若不然者,即是世智辯聰,自生魔障也。

三十、慧辯無限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章旨】

智慧通達,無所障礙。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菩薩,智慧辯才,不可限量。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曉了自性,隨緣應用,縱橫自在,無所住著,是名智慧辯才,不可限量。空性不空,生生不息,妙用無窮,起應無機,是名智慧辯才,不可限量。神通妙用若有限量,則非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無有限量。若有限量,則非正覺。設我悟心,自心妙用,無窮無盡。若有窮盡,則非正覺。

三十一、照見十方願

【原文】

『設我得佛,國土清凈,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得自性,朗現十方。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土清凈,照徹十方,無量佛土,猶如鏡中,照見己面。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心性光明,本來普照。猶如大日,光及十方。猶如圓鏡,遍現萬相。這個普照十方、遍現萬相的心性光明,本然如是,非假人為,不屬修成,不屬緣生。若言修成,修成還壞。緣具則生,緣盡還滅。

若欲普照十方,只須回歸自性,只須往生凈土。往生凈土,即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即是往生凈土。回歸了自性,往生了凈土,則諸人的當下,便是一個本然的佛光普照,亦名本然的心光普照。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佛二名,同一實際。故云佛光普照,即是心光普照。若悟此心,則得心光普照。昧卻此心,盡屬顛倒妄想。

若欲「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當須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性,語異而實同。

[1]道場樹:自性道樹高顯願  誦經得慧願  慧辯無限願  照見十方願名道場,智慧假名樹。自性智慧合稱,名道場樹。道場樹,是個比喻,比喻自性光明,比喻般若智慧。

[2]辯才智慧:善說法要的智慧。悟得自性,知曉法要。悟得自性,善說法要。悟得自性,起無量方便之用,是名善說法要。善說法要,不局限在口上,一切方便誘導,引領學人,回歸自性,皆屬善說法要,皆屬辯才智慧。

[3]《達摩大師血脈論》。《卍續藏》第六十三冊,第二頁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那邊會了卻來這邊行履
一生補處願 供養諸佛願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