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教育孩子,要從其可塑性方面去培養

南懷瑾老師:教育孩子,要從其可塑性方面去培養

南懷瑾老師:教育孩子,要從其可塑性方面去培養

教育孩子,要從其可塑性方面去培養

我們做一個比方,等於一個人生下來這個脾氣,我們現在講這個人的脾氣,這個人的個性,他從娘胎出來,由嬰兒變成幼童,由童子變成成人變大人,他的脾氣個性,天生的,所以我們現在在教育上特別注重孩子的性向問題,孩子有這個天才,有這個個性,他有畫畫的天才,結果呢,你硬想他學物理,或者學電子、工程,這就要了命,不行的。如果這個孩子生下來有文學的天才,你硬要他學運動,學科學,違反他的性向,他的本身……這個現在教育非常注重這個,所謂性向教育,這完全是準確的。我常常說世界上一般人做家長的,一個教育,文化教育,基本在家庭教育。自己做父母的,對於孩子基本的教育,沒有弄好,要求學校,這是不可能的。學校教的是知識,基本的教育在父母。由一個嬰兒到幼童,到十幾歲的一個孩子,父母兩個人的一舉一動的生活就是教育。假使父母兩個人天天吵架,這個孩子受的教育,已經非常高明了,甚至孩子對父母是反感,下意識裡頭已經種下了種子。

所以我說今天我們的國家最嚴重,我所擔心,憂心忡忡是下一代。一家生一個孩子,然後兩家配來寵愛他。等於一個嬰兒生下來兩方面,五六個人在愛他,寵愛得比皇帝比太子還厲害,下一代不曉得怎麼辦,我所憂心的是這個,而我們做家長的人呢,做父母的,老實講,自己的教育還成了問題,如何把這個模式教給下面。同時做父母的還有個錯誤呢,自己一輩子沒有做到的希望,都寄托在後代身上。因為自己讀書笨,希望兒子讀書啊,要讀書啊,實際上你都不會讀呢,讀個屁,就是要嚴厲的管他讀,因為自己做不到,要他來做,下意識的,他不是有意的。自己想發財,做不到,叫孩子趕快啊,拚命發財呀,做不到的。這是性向問題。

摘錄自《南禪七日》



現代對於兒童的教育,有所謂性向的測驗,以決定其「可塑性」。例如有的小孩喜歡在牆上亂畫,有的小孩歡喜玩機械,看見手錶的指針會走動,覺得稀奇,就拿小螺絲刀去拆開來玩。有些講究性向問題的家長、老師們,就讓他去拆,認為這孩子將來可能成為一個發明家。

可是,假如我是這孩子的家長,則不一定讓他去拆,最多是破舊不堪的廢棄物,才讓他去拆。因為小孩子天生有一種破壞性,人性中是具有反動成分的;尤其小孩好動,看見稀奇的東西,非打爛來看看不可。不過也有人生來想當領袖的,也有人生來想當和尚或神父的,這就是性向問題。所以教育孩子,要從其可塑性方面去培養。有時候父母看到子女是不可造就的,就要趕快給予他職業教育,使他將來在社會上站得住腳,能夠有飯吃;對於造就不了的,如果一定要他有很高深的學問,出人頭地,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成功,各有各的道理,不一定要書讀得多,這就如中國的諺語:「行行出狀元」,也就是現代的理論,要注意性向問題。

摘錄自《孟子與滕文公、告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傳統文化:《紅樓夢》中豐富多彩的行酒令
我們打坐修行,為什麼要修白骨觀、安那般那?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