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河博來了一群特別的「狗」,聽說看過的人會從頭旺到尾!

河博來了一群特別的「狗」,聽說看過的人會從頭旺到尾!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全國20多家文博機構聯合推出的《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正在河北博物院展出。河北博物院展生肖文物圖片,幾幅古畫中的「狗」,姿態各異,意趣有別。

GIF

展覽時間:2018年2月6日起

展覽地點:河北博物院南區陽光大廳

古人曾言畫有「四難」:「畫人難畫手,畫獸難畫狗,畫花難畫葉,畫樹難畫柳」——因為人類對狗太過熟悉,國作中的狗稍有「不順眼」的地方,觀者很容易發現,畫狗便成為畫中「四難」之一,可見成功畫出一幅以「狗」為題材的作品是多麼不容易。

觀眾參觀《駿犬嘯天》生肖文物圖片展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全國20多家文博機構聯合推出的《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正在河北博物院展出。展覽以文物圖片為主,包含800多件全國各博物館藏與狗相關的文物、民俗珍貴資料,講述人與狗相依相伴的人文故事,多方面展現狗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獨具中國特色的生肖犬文化。

戰國中山王愛犬的金銀項圈(展覽圖片)

觀眾參觀《駿犬嘯天》生肖文物圖片展

除戰國中山王愛犬的金銀項圈(此前本人已有專文介紹)外,河北博物院館藏宋代絹畫《雞冠乳犬圖》、《萱花乳犬圖》扇頁以及宣化遼墓壁畫《備茶圖》、懷來雞鳴驛泰山行宮壁畫《張仙送子圖》的圖片資料也一併入展。這幾幅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畫作中,都有靈犬入畫,或乳犬萌萌,或靈犬跳躍,或天狗飛騰……真可謂:姿態各異,意趣有別。


河北博物院藏《雞冠乳犬圖》與《萱花乳犬圖》扇頁

《雞冠乳犬圖》與 《萱花乳犬圖》扇頁,是河北博物院院藏古代繪畫作品中,時代較早而又比較珍貴的。兩幅扇頁畫幅雖小但格調甚高,技法嚴謹,用筆工細,設色明麗,極具觀賞性,是南宋畫院畫家們的優秀的作品。

《萱花乳犬圖》(右)展示的是一幅充滿溫情和天真爛漫的場景。萱花叢中,一群剛出生不久的小狗在頑皮地嬉戲,母犬在一旁慈愛地看著它們。在古代,「萱」是母親的代稱,以萱花和母子犬寓意母慈子孝,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河北博物院藏南宋《雞冠乳犬圖》扇頁

《雞冠乳犬圖》幾乎與之是同一個題材:太湖石玲瓏剔透,雞冠花紅如胭脂,彩蝶舞姿婀娜。茸茸草地上,三隻小狗在母犬的愛憐下嬉戲玩耍。情趣盎然的畫面,小中見大,令人玩味無窮。

在傳世的南宋至明代繪畫中,將狗描繪於植物環境之中的畫法很常見,而且多以「乳犬圖」居多。伴隨著平民文化的流行,表現社會風俗的繪畫主題興盛於兩宋。畫家們開始熱衷於表現日常生活中的狗,而不再只是描繪貴族生活中常見的獵犬。

河北博物院藏南宋《萱花乳犬圖》扇頁

我國古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狗」沒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意義。繪畫作品中雖常有狗出現,也只是作為配角,描繪得不夠具體。從宋代開始,畫師的創作理念有了很大進步,廣泛湧現出《雞冠乳犬圖》與 《萱花乳犬圖》之類,以動物為主體的繪畫作品。從這兩幅扇頁可見,宋代畫家的寫實表現能力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所謂「畫狗」之「難」,已經遠遠不是問題了。遺憾的是,兩幅扇頁均無款,畫作出自何人之手已無據可考。


河北宣化遼代張匡正墓壁畫《備茶圖》

展覽中,有兩幅以「備茶」為題材的遼墓壁畫,均出現了「小花狗」形象。

從1971年春天開始的二十二年間,考古工作者在古城宣化西北4公里處的下八里村,先後發現了十一座遼代墓葬。這些遼墓出土文物眾多,最為珍貴的當屬墓中的彩繪壁畫。壁畫總面積達300平方米,出現人物206個,集中體現了遼代墓群的特殊價值。宣化遼墓壁畫內容十分豐富,是研究遼代社會生活狀況的珍貴資料。十一座墓葬中,「備茶圖」非常多見,八座墓葬中出現了類似畫面。有選茶、碾茶、煮茶、點茶等場景,展現了一些列備茶的操作程序,反映了當時飲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只不過,壁畫的表現手法各不相同。

河北宣化遼代張匡正墓壁畫《備茶圖》(展覽圖片)

其中,1993年發掘的張匡正墓中,墓室東壁有一幅保存完好的「備茶圖」。壁畫中,一名身著漢服右膝蓋上打著補丁的小童,正低頭側坐在茶碾旁嫻熟地碾茶,旁邊地上擺放著盤子和一塊待碾的圓形茶餅;另有一名契丹人裝束的小童躬腰跪坐,正鼓起雙腮用力給煮茶的風爐吹氣;男童身後,另一著契丹服裝的成年男侍伸出雙手,似乎正要取走風爐上已經煮好茶的茶壺,他身後的桌子上擺放著壺、盞、瓶、夾、宗、扎等一系列茶道工具與器皿。畫面中,兩名姿態優美身著漢服的成年女侍,均手捧茶盞小心移步,一個貌似要去茶壺取茶,另一個像是剛取了茶正要轉身給後室的主人送去。桌案之下,兩隻活潑可愛的小花狗上下跳躍,嬉戲打鬧,正玩得不亦樂乎。張匡正墓中這幅《備茶圖》,是宣化所有遼墓中最為經典的一幅。構圖飽滿,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兩隻小花狗也活靈活現,使畫面的生活氣息更加濃郁。

河北宣化遼墓壁畫《茶道圖》(展覽圖片)

另外,還有一幅八人組合的《茶道圖》:一契丹小童雙腳登在一個雙膝跪地的契丹男童肩膀上,正從在屋樑上掛吊的竹籃里取桃子,下面一個男僕似乎正在撩起圍裙接桃子。此時,恰被契丹女管家發現,眼神中似有不滿,並用手指著偷桃男童責備他們。其他四個契丹男童嚇得躲藏在桌子和茶櫃的後面,正隱隱偷著樂。男僕身後,一隻小花狗正無憂無慮地嘻戲玩耍……整幅畫面,有故事,有情節,寫實生動,畫技高超,令人過目難忘。


河北懷來雞鳴驛泰山行宮「張仙射天狗」壁畫

河北懷來雞鳴驛泰山行宮「張仙射天狗」壁畫

河北懷來雞鳴驛泰山行宮壁畫中的「天狗」

懷來雞鳴驛泰山行宮,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主殿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民間又稱「送子娘娘」。泰山行宮建於清朝順治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殿內壁畫仍舊清晰可見,富於層次感的繪畫效果令今人拍案叫絕。

繪有「天狗」的這幅壁畫,位於主殿西梢間,表現的是「送子張仙射天狗」。畫面中,有騎著麒麟的仙童,張仙騎白馬、著藍袍,手持弓箭正射向黑色天狗,保佑天上星官順利降生於民間。張仙是中國民間供奉的吉祥神,能夠讓信奉他的人得子,因而得名「送子張仙」,還有「男送子娘娘」之稱。

傳統年畫中的「張仙射狗」

《歷代神仙通鑒》則認為張仙還有以彈弓逐打凶神「天狗」,保護世人生兒育女的能力。其神姿與一般神仙不同,一身華麗的貴族打扮,面如敷粉,唇若塗朱,五綹長髯,飄灑胸前,一幅十足的美男子形象。他左手張弓,右手執彈,作仰面直射狀。

傳統年畫中的「張仙射狗」

舊時,天津不少居民家中把張仙的畫像鏡框掛在卧室房山、炕灶煙道出口處「送子張仙射天狗」懸架的供板上,供香碗、蠟燭。板上還要設一小瓷碟,內放四五個濕白面球,每日更換,據說是喂天狗的。傳說因煙囪沖著天,會有天狗從此鑽進屋裡,嚇唬小孩,傳染天花。張仙爺守住了煙囪口,天狗就不敢進屋了,可保佑孩子一年平安。此外,舊時天津還有生男孩「懸弓」的習俗——張仙弓上所夾之「彈」與「誕」字諧音,暗含「誕生」之意,因此,人們將張仙爺奉為專管人間送子之事的「誕生之神」。

河北懷來雞鳴驛泰山行宮「張仙射天狗」壁畫

文物專家認為,懷來雞鳴驛泰山行宮這些壁畫,繪製時間大概在清中晚期。雖然沒有落款,但壁畫風格與天津楊柳青年畫極為近似。有趣的是,「送子張仙射天狗」正是楊柳青傳統年畫中常見的題材!這似乎進一步印證了文物專家的判斷。

展覽名稱:《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

圖文/李立華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博物院 的精彩文章:

一「枕」清涼入夢來,還原《西遊記》前的孫悟空

TAG:河北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