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什麼輕易被張達和范強刺殺?原因很簡單

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為什麼輕易被張達和范強刺殺?原因很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94期 文/無常奉天玉)

說起張飛,沒有人會感到陌生,他是劉備麾下最驍勇,也是最重要的大將之一。自黃巾軍起義爆發時起,他便跟隨在了劉備身邊,一路陪劉備南征北戰,平定荊州四郡,奪取東西二川。論驍勇,他在當陽長坂坡一戰,僅率二十餘騎,面對曹操五千虎豹騎,大喝一聲:「身是張益德,可來共決死!」導致「敵皆無敢近者」;論威名,江東周瑜曾言「張飛,熊虎之臣」;論地位,劉備稱帝後,他任車騎將軍,駐守閬中。縱觀他的一生,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英雄的一生,也是輝煌的一生。可惜,他最終卻死在了宵小之手,令人惋惜。

《三國志·張飛傳》記載:「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意思是說,劉備準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張飛率萬餘兵馬,從閬中出發,想在江州與劉備會和。可是就在他將在出發的時候,他的兩個部下張達和范強,將其刺殺,並帶著他的首級到前往了東吳,投奔孫權。說到此處,我們在為張飛唏噓的時候,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那就是張飛作為一員大將,居中軍帳中,有層層護衛,而且自身非常驍勇,那麼他為什麼會如此輕易被刺殺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張飛暴而無恩,埋下伏筆

眾所周知,真實歷史上的張飛,雖然不像演義中那般魯莽,但是他暴而無恩一事,卻是真實存在的。《三國志·張飛傳》中提到,劉備曾說張飛用刑過度,時常鞭打手下。再加上張飛的性格,敬君子而恤小人,說白了就是眼中揉不得沙子。這一品德雖然高尚,但是在軍中並不實用。長此以往,他的手下必然會心生不滿,這種不滿經過積累之後,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二、張飛疏於防範

如果張飛僅僅是暴戾,憑他的威風,就算麾下有人不滿,他也能夠壓制,畢竟不管是單挑,還是群毆,都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萬人敵之稱並不是說說而已。可是他並沒意識到,自己的嚴刑,會對屬下造成什麼影響,在懲罰過一些人之後,這會將這些人留在自己的身邊。據記載:「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可是面對劉備的勸說,張飛並沒有聽從,反而不以為意。他此舉恰好了宵小之輩可乘之機,這也是他身為大將,張達和范強卻能夠輕易刺殺他的關鍵。

三、張達、范強謀而後動

當然了,就算張飛疏於防範,他身邊的親衛、副將、謀士等,也不可能同時不在,然而張達和范強,不但刺殺了張飛,還順利帶走了張飛的首級,沒有遇上任何阻礙。可見此事應該不是他們突然決定的,而是謀而後動,提前將張飛身邊的人都調開了。以有心算無心,他們刺殺張飛的可能性,則又增加了不少。

四、孫權的幕後操縱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疑惑,此處有孫權什麼事呢?前面提到,張達和范強刺殺張飛之後,攜張飛的首級,投奔了東吳。試想,這樣兩個小物,他們為什麼敢刺殺張飛呢?難道僅是因為他們怨恨張飛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他們的家人都在蜀漢,而且刺殺張飛的風險非常大,這幕後一定有人在慫恿,甚至收買他們。再說了,他們刺殺張飛之後,為什麼能夠輕易的逃到東吳呢?若說沒有人接應,是很難說的通的。由此可見,雖然孫權在劉備準備伐吳的時候,便遣使求和,但是他並沒有亂了方寸,而是經過一番圖謀之後,除掉了當時劉備最倚重的大將張飛。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張飛身為一員虎將,自身有萬夫不當之勇,又有親兵相伴,卻輕易被刺殺,這與他的性格有關,與他自己疏於防範有關,也與張達、范強的謀劃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孫權的幕後操縱,否則的話,張、范二人,可能無法如此順利的完成此事,甚至根本沒有動手的勇氣。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世人眼中的草包將軍,卻力壓司馬懿10年,靠裝病逃過一劫
鰲拜到底有沒有被康熙帝殺死?遼寧一個小村莊發現鰲拜後人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