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人的吃喝玩樂,那叫一個「舒坦」!

北京人的吃喝玩樂,那叫一個「舒坦」!

先說吃:老北京的吃講究多了,傳統老字號就不說了,這些外地旅遊者嚮往的東西成了商家騙錢工具,屬於他們的正宗門店全北京只有3-4家,其他全是打著老字號招牌良莠不齊的加盟店。我還是說民俗方面吧!

餃子。說幾個吃餃子的諺語:「冬至吃餃子」「頭伏的餃子、二伏的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由此看來老北京人多麼重視它!在貧困的舊社會只有過年才能吃到餃子,所以又有「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躺著」 這句話。吃餃子還有一講究「不能把盤子吃凈了」!如果那個小屁孩把餃子都吃光了,大人會呲兒他「這孩子吃東西真沒樣兒!」至於留下的幾個餃子要等到下盤兒出鍋把這盤剩的用筷子撥到下盤裡再吃。

除了「餃子」,排行第二的就算得上是打滷麵了。現在你隨便進個餐館,叫碗面來點補點補,服務員會問你要什麼鹵的?餃子叫「餡」、麵條叫「鹵」誰都懂,可老北京人嘴裡的「滷麵」專指「打滷麵」,至於「西紅柿雞蛋」、「茄子肉丁」、「榨菜肉絲」只能叫「汆兒」,沒資格叫「鹵」!

打滷麵對老北京人的非常重要,只有過生日、賀壽才能吃,也叫「長壽麵」。鹵子的食材是:黃花、木耳、肉絲、雞蛋...鹵子可以直接喝,也可以倒在白玉豆腐里就成了老北京著名的「豆腐腦兒」。吃過這碗面,生日就算過完了。比如子女過生日,現在人都是父母圍著子女做好吃的、買生日蛋糕...老北京有這樣講究「孩子生日是母親的難日」所以這過生日的對象應該是母親而不是本人。

老北京喜歡麵食,這第三種就是著名的炸醬麵了。說起北京人吃的面,現在好像都知道有個炸醬麵,以至於滿大街到處都是所謂老北京炸醬麵館兒。至於這些麵館兒里的面是否地道,就另當別論了。炸醬也可以不僅僅用黃醬,而是甜麵醬和黃醬各一半兒,炸出的醬甜絲絲的,口感很好。盛上多半碗鍋挑兒,上兩勺子醬,如果就這麼吃,有個不雅的稱呼,叫做「光屁股面」,意思是什麼也麵碼兒也沒有的面。一般來說是不這麼吃的。對於善於享受的北京人,在吃上是從不馬虎的。

只要條件允許,可以根據季節的不同加上許多樣兒的麵碼兒,比如最基本的:開春兒要放的是小蘿蔔絲或是小蘿蔔的嫩纓兒,到了端午要放新蒜,伏天的麵碼兒除了黃瓜絲還有焯過的鮮豌豆,立秋以後放剛下來的水蘿蔔絲,入冬以後最好吃的面碼就是焯好的大白菜頭切成絲………除了麵碼兒,還要再澆上點兒熏醋,再啃上兩瓣爽口的大蒜,就更爽了。

吃說過了,下面說說喝。現在人喝的東西太多了,可老北京人喝什麼?茶、酒、涼白開。

涼白開沒什麼說的,一般上班時候都帶個帶把的白瓷缸子,拎著暖壺去鍋爐房打水,打來的開水倒在白瓷缸子里晾涼了,就是所謂的涼白開,至今有人還用涼白開敗敗火。

至於,北京人對56°二鍋頭情有獨鍾。有時候北京人把二鍋頭叫「二雷子」,意思是度數高酒勁烈一口下去像打兩個響雷,能把人砸倒。「二雷子」也是「二踢腳」的別名。

二鍋頭分三種,叫「紅二」的,是指紅星牌二鍋頭,叫「牛二」的,指牛欄山二鍋頭,叫「小二」的,是指小包裝的二兩一瓶的二鍋頭,包括紅二和牛二。擱在十年前,市場絕對是紅二的天下,拎著幾箱紅二,就能上中俄邊境換皮草。後來有一段興喝小二,二兩一個看一口氣能喝幾個。

冬日大雪,大家圍爐涮羊肉,你看那些不修邊幅,喝牛二的多數都是北京人。

最後說說這「茶」:中國人歷來就有飲茶習慣,當然北京人也不例外,北京人用「喝」比用「飲」更恰當。茶品種包括「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黑茶」和「花茶」。如果你是老北京,那「茉莉花茶高碎」就是首選!聽過杭天琪唱的《前門情思大碗茶》就知道了,這「大碗茶」就是拿吃飯的大飯碗倒上茶葉末子,用沸水一沏。老舍的《駱駝祥子》節選《烈日暴雨下》就描寫了祥子頂著烈日拉車,拉不動了就去茶鋪喝碗茶的情節。

下面說說玩樂之事。

「玩」一個字包含內容太多了,包括:「玩物」、「逛廟會、公園」、「遛衚衕」...

先說遛衚衕:現在衚衕越來越少,遛衚衕遛的是老人的腿還有老人的鳥。那時候北京不興遛狗,真正北京人玩的是花鳥魚蟲。有人說「衚衕」有什麼可遛的?現在有公交車,禮拜一去北海、禮拜二去香山、禮拜三陶然亭...可以前交通並不是這麼方便,70年代結婚的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到了80年代變成「冰箱、彩電、洗衣機」而現在更簡單了「錢、車、房」。那時候自行車還是普遍交通工具,老年人腿腳不好,只能靠遛遛附近的衚衕、和老街坊聊聊天來解悶兒。很多旅遊者進了「衚衕」就跟走迷宮一樣,其實北京的衚衕四面八方全是通的,死胡同少。不管你從哪兒進去都能走出去,不用擔心迷了路走不出去。不信可以從什剎海後海的煙袋斜街進去,如果走得順,可一氣兒走到護國寺.

逛公園、廟會:現在到處都是廟會,沒廟也辦廟會,商家就想打著節日喜慶招牌賺的盆滿缽滿,這個變了味的廟會就不說了。至於哪個公園有玩頭是外地來北京旅遊最關心的。現在的景點非常多,有些景點老北京人都不去,純是為了坑人!我以前盤點過十個坑人景點,像「長城」「恭王府」「故宮」...為什麼坑人?因為收費高、裡面東西貴、沒有玩頭。就拿「長城」來說,北京有「八達嶺」「慕田峪」和「居庸關」、「司馬台」「野長城」。除了野長城,其他都是收費的。爬長城就是沒完沒了的登台階,你說有勁嗎?爬上去什麼也沒有,只能看看周圍風景還得下來,還不如爬免費的中央電視塔呢?為什麼一個破長城都要幾十塊錢?那是奸商炒作行為,誰是長城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我說說老北京真正喜歡去的地方(天壇、北海這樣知名度的就不說了):景山公園(50-60歲的知青們聯誼的地方)、紫竹院公園(為數不多的免費公園)、東單公園、龍潭西湖(在原北京遊樂園的西邊,挨著鐵路,以前是花鳥魚蟲市場,後來搬到「玉蜓橋」)、玉淵潭公園、團結湖公園、光彩體育館(90年亞運會後一直是菜市場,直到把菜市場搬走才重新利用)、安樂林公園(現在已經拆了,公園邊是早市,旁邊還一個磁器口豆汁店非常地道)、官園花鳥市場(現在搬到紫竹橋和北窪路了)、玉蜓橋花鳥市場(十里河天嬌的前身)、隆福寺...

玩物:大部分人認為北京人「玩物喪志」,我認為是事在人為,喪志的人心理有疾病,不能把它歸罪給「玩物」。至於玩物:包括花鳥魚蟲、文玩、古董...我認為現在人玩物實在是「燒包」!比如10塊買只蟈蟈,用三五千的葫蘆裝;還有花幾千近萬元買對破核桃。老北京的「玩」目的是為了讓自己高興,樂在其中。而現在冠以「收藏」為名,相互攀比「萬禮張」的過籠、「趙子玉」的罐、「三河劉」的葫蘆...全民爭做「升值器」!已經遠遠違背了「玩」的本意!

「花鳥魚蟲」是老北京的首選,我分別介紹。

花:花的種類太多了,老北京人養的主要有:菊花、紫茉莉、牽牛、牡丹、月季、芍藥、杜鵑、山茶花、串兒紅、玻璃翠、蟹爪蘭、水仙...

鳥:品種很多,最受寵愛的還是這幾種「畫眉」「鷯哥」「八哥」「百靈」「相思」「紅子」「貝兒」「黃雀」「點頦」「玉鳥」……

魚:肯定就是金魚了,街邊叫賣的「小金魚兒」更是深入人心。

至於:老北京人最早都是自己逮,過去出了左安門就是菜地,或沿著天壇牆邊夜裡拿著手電筒逮。「鐵皮蟈蟈」、「油葫蘆」、「蛐蛐兒」非常惹人愛。不過孩子們更喜歡逮「老乾兒」「螞蚱」「季鳥」「老牛」「水牛兒」有的可以玩也可以炸了吃。

至於「文玩」,中老年好這口,老北京最正宗的就是核桃還有木製手串。其他的像「橄欖核」、「象牙果」...都是近年來流行的。過去手串主要是佩戴,悶了、無聊時候就拿出來解悶兒。對於手串的木料並不講究,而是純是盤出包漿來欣賞。至於核桃,講種類和品相的少,主要是上得手就行,哪怕拿對兒皮厚的吃的核桃都無所謂,關鍵是活動手。可現在人心浮氣躁,滿眼都是錢,所以現在應該說「核桃玩兒人」更為貼切。

至於「古董」沒什麼可說的,現在能在「十里河」「潘家園」撿到漏兒,比你從20層樓往下跳、正常落地摔不死的幾率還低。正品的古玩都在故宮博物院、富豪高官家裡呢。

文|玉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九城 的精彩文章:

我可能再也等不到二踢腳的那第二響兒了
用「地溝油」的紫光閣,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TAG:四九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