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一「點"的解析,讓你茅塞頓開——《寒食帖》的細節欣賞

這一「點"的解析,讓你茅塞頓開——《寒食帖》的細節欣賞

■張天弓

蘇軾《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大行書」。

這一「點

1

帖中第二行中「年」字下面有一「點」,是重複號,「年」加「點」就是「年年」。看筆法,就覺得是「年」字末筆懸針,豎下出鋒後順勢右下點。懸針稍細,順勢「點」精彩(圖1)。多少年都是這樣讀帖、臨寫。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也是說這一「點」是「順勢點」。如果細看筆勢,發現這一「點」與上面「年」字懸針針尖有點距離,是提鋒稍左移再落筆一「點」,也精彩。但看原作發現,這不是「順勢點」,而是另一種筆勢。

這一「點

2

這一「點

3

這一「點

4

「年」字末筆懸針出鋒,提筆凌空取勢,先左下逆入,再右下頓回鋒,再輕提向左挑出,這是有點晉人韻味的絞轉「點」(圖2),絕妙!為什麼絕妙?是絞轉「點」,「點」的位置,起筆剛好與懸針針尖齊平,並留下一點間隔,恰到好處。因為起筆露鋒尖入很輕,再右側絞轉自然,所以不顯人工造作痕迹。這一「點」與「年」字構成一個典型的字組整體(圖3)。還要特別說明一下,這一「點」不是常見的顧右頓筆回鋒,請細看,右下回鋒的地方有一個小缺口,與這一行「年年」下面的「春春」那一點對比一下(圖4),就一目了然。「春」字「點」顧右頓筆,似乎可見蘇軾散卓筆偃卧的影子,「年」字「點」這個小缺口,是顧右頓筆回鋒中加了一個小動作,再輕提頓筆左挑出。為什麼要加一個動作?律動的需要,重新發力,豐富了筆勢過程的表現性。暫不細說。

再回頭看「年年」字組,這一「點」凌空取勢轉一圈,點到這個位置,太絕妙了,曲終奏雅,境界全出!這是凌空取勢的「畫龍點睛」。在古代名家法帖中,筆者所見,這是唯一的一例,堪稱千古絕唱。這一「點」支撐起書法審美的高度。

這一「點

5

怎麼理解這一「點」的審美意義呢?這一「點」恰到好處,的確不可移動毫釐,「年」與「點」成為一個完美的字組整體。採用移位法比較一下,把這一「點」下移,與懸針拉開距離,置於左中右三個地方,意義完全改觀(圖5)。原作的「點」拓展了「年」字字勢的審美意義,這是字組特殊的審美價值之所在。

這一「點

6

這一「點

7

再看「春」字重複號之「點」,也很精彩,使上下字勢構成一個字組(圖6),但這種藝術手法不能說是罕見,遠比不上「年」字「點」的高難度。一個字行里有兩個重複號的「點」,都很精彩,成就了兩個精美的字組(圖7),東坡先生不愧是書法藝術的奇才。

這一「點」是「做」出來的。寫「年」字自然順手,收筆懸針鋒尖愜意委婉下行,驀然起興,出鋒後凌空取勢轉圈,這是有「意」,是「做」,但不是「畫」,不是先有「設計安排」。所以,不細心看則感覺不出來,形狀太像「順勢點」了。

這是宋人書法「寫意」中的理性,是書法創作「臨時從宜」中的理性,是書法靈感一剎那中的理性。觀賞書法作品,既要致廣大,又要盡精微。觀賞細節,才能細細品嘗書法藝術的美味。

「書法大家」常有,精彩細節鮮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