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適、俞平伯與大覺寺

胡適、俞平伯與大覺寺

胡適(1891—1962年)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

俞平伯(1900—1990年)原名俞銘衡,字平伯,著名散文家、紅學家,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中國白話詩創作的先驅者之一。清代樸學大師俞曲園之曾孫。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

1934年4月15日,星期六,正是清明之後、穀雨之前踏青的好日子,胡適偕夫人江冬秀、兒子胡思杜、學生羅爾綱、老鄉章希呂等同坐自己的汽車前往北平西郊秀峰寺、大覺寺、黑龍潭看杏花。在大覺寺,胡適遇到了前來遊玩的舊友。兩人站在玉蘭樹下,談起了這棵玉蘭樹。玉蘭樹枝條短曲,一枝梢上一朵花,花開9瓣,幾百朵玉白的花同時開放,清香撲鼻,有「但有一枝堪比玉」的美譽。在玉蘭樹下,朋友還給胡適拍了一張照片以作留念。

1934年4月17日,俞平伯與陳寅恪、朱自清夫婦也同遊了大覺寺,並騎驢上管家嶺觀杏花,又遊覽了七王墳及鷲峰等。出遊的前一天,俞平伯在信中告訴周作人:「明日擬往大覺寺,補看昔年未看之杏,如能無恙歸來,當作小文述之,蓋彼處傳聞不甚平靖耳……春假以後反而添忙,逃學(此二字殊不妙)游陽台亦是一因。」歸來後,俞平伯撰寫了《陽台山大覺寺》遊記一篇,風格平淡,朴趣橫生:「夙聞陽台山大覺寺杏花之勝,以懶迄未往,今歲四月十日往游之,記其梗略雲……」

學者們前後同游大覺寺,曾經是舊時北京西山一道獨特的風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西山大覺寺 的精彩文章:

千年古剎大覺寺

TAG:北京西山大覺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