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來,我們都喜歡言不由衷

後來,我們都喜歡言不由衷

看無問西東的時候,著實的讓我感動了一番,同時我一定也相信會有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全程尷尬沒有觸動。你看,這個世界終究還是有著許許多多不一樣的人。人格一致,而趣味和信仰千差萬別。

古斯塔夫的《烏合之眾》里說,群體的共同行為將不承當任何的責任。當王敏佳被眾人動用私刑的時候,是否你能夠想到自己也曾是那群不明是非的群眾里的一員?我們永遠無法像智者那樣擺脫時代的桎梏,甚至我們都不能使自己免於集體的盲目,更多的是如一個吃瓜群眾夾雜在人群中宣洩原始的憤怒。當一個群體在集體決策時人人覺得自己不負有責任,不負有責任的快感固然酣暢,然生而為人熟讀聖賢,不正是為了擺脫低級快感去追求更偉大的東西嗎,這偉大的東西甚至可以是簡簡單單的活著,真實的活著,是無論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做了什麼,都能夠有一種從心靈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李想為了遠赴邊疆在王敏佳被誤會的事件上懦弱了,導致了王敏佳差點死於眾人的私刑,最終不過是留了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善待眼前人,在非正義的時刻挺身而出卻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多數人後來只留有自己半生的悔恨。對以後的人好吧,陳鵬的這一句卻成了李想的救贖,即便有所救贖,然所辜負的人已被辜負。

最能打動人卻是沈光耀,不是所有富家子弟皆紈絝。有著一種知書達理的剋制與禮節,連家僕都散發著樸素的高貴。尤其是其母,身著黑色是肅穆,白色是哀悼,一言一語中無不飽含著涵養與通情達理,甚至是為人母所有的高貴的品質。飛行訓練的戰友蔑視他是富家子弟,他仍能夠以不憤怒的心氣堅定的訓練,同校的女孩埋怨光耀對她們不理睬,是他所有風景都看在眼裡,奈何國家危亡之際容不得他的懈怠……青春如此美好,母親雖擔憂他未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但直至光耀戰死,母親是理解的,不是整個中國容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而是民族危亡每個人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不是為了貪生怕死者躲在後方的竊笑,不是為了前人追尋過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有人能用力的在這片土地上美好的活著。

後來我想了想,這樣一部單從電影的表達技巧上就算不上優秀的電影究竟是什麼在打動我,或許是華麗的故事本身,是故事本身所含有家國情感與生而為人的態度,是能夠體會到的平和與喜悅,是生在當下踐行的態度,是善待自己的真實。又或者是,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我自己感動了自己。

年少的時候,我就是那種讀到邱少雲黃繼光都會痛哭的人,光明、正義、偉大……用所有美好的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甚至是我幻想過那樣的情景,那時候的我相信在那樣的情景里我肯定會有勇氣做出他們一般的大義壯舉。我如今仍能體會到,當一個人有著信仰,堅定的認可某一樣東西的時候,他會覺得內心巨大的踏實。踏實就是我這麼做,一定不會有錯,那是一種真實,是不懊悔的從容篤定,經年之後我雖不似當年,但那種崇高感依稀在身。後來的我倒是喜歡尋求另一種真實,一種自己喜歡說的話,喜歡做的事,喜歡見的人,喜歡的思考,喜歡的一切……突然人就變得不食煙火與世無爭。不喜歡的事不爭,不喜歡的人不爭,不喜歡的話不爭,隨性而為,變得一點兒也不剋制。這個世界終歸還是自己的,我在即世界在,我湮滅則世界湮滅。對比先前與後來,不是誰變了,而是我尋得了一種當下的真實的方式。

十幾歲的時候或許我們很多人都是喜歡讀文學作品的,遇見自己喜歡的詞句不用背都能記得,若是美到能打動自己的詩句,讀起來那種真真切切的滿足感能給人巨大的幸福,恨不得能有一本美麗的書里都是那些美麗的東西,然後起床的時候,午間,晚睡前一字一句的念一念。所以喜歡去書店,喜歡去圖書館,喜歡讓指尖拂過書脊,喜歡滿眼都是書的感覺,喜歡一人慢慢的走在雨後的小徑上,心裡想著的就是走好簡簡單單的每一步。弗洛伊德說每個人後來的樣子都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我的童年是怎樣的,或許是一片隨四季而漸變的田野,或許是斷了線般的屋檐落雨,或許我一點也不記得了,或許就是這模糊的童年,為後來的一切埋下了伏筆。

花未開時你就計劃好了要去看花,等花真的開了,你未必去。不是不喜歡了這花,只是這對花的喜歡自始至終都不過是你腦海里的一時念頭。不忘初心的話不說,尚不知自己初心何在,何必提不忘,更多的是在躊躇滿志與萬念俱灰的悲劇中輾轉。

從前的萬里江山,後來的孤墳野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泠淺綠 的精彩文章:

TAG:清泠淺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