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營銀行四周年:籌建進入冷靜期

民營銀行四周年:籌建進入冷靜期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朱丹丹 北京報道

轉眼間,距離啟動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已有4年時間。

日前,銀監會城市銀行部主任凌敢透露,截至2017年末,民營銀行總資產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盈利狀況良好,2017年民營銀行總計實現凈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

「民營銀行服務人民群眾有亮點,有不少意外收穫。」凌敢進一步指出。

不過,《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民營銀行的申籌熱度有所下降。

根據民營銀行籌建申請輔導諮詢機構中商產業研究院獲悉的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全國民營銀行核名總數共141家,與2016年的178家核名相比減少不少。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熱度下降主要是因為民營銀行設立要求提高以及一些民營企業對這事趨於理性。不過,由於銀行牌照含金量比較高等,所以仍看好民營銀行未來的發展。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南存輝在兩會期間還建議,允許線下民營銀行進行互聯網貸款試點。

2017年實現凈利潤19.67億元

一直以來,民營銀行的運營情況備受外界關注。

日前,來自銀監會方面的數據顯示,民營銀行運行總體較為穩健,2017年民營銀行總計實現凈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

凌敢分析指出,民營銀行積極踐行普惠金融。一是有效降低融資門檻;二是創新風控手段實現「提速降本」;三是豐富金融產品拓寬融資渠道。

藍海銀行董事長陳彥也分析指出,作為傳統金融的補位者,服務小微和C端長尾用戶,直擊用戶「痛點」,真正解決用戶需求。

談及對今年利潤方面的期待,陳彥表示,「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單純利潤多少並非藍海銀行的主要考核目標,服務的用戶數量才是藍海銀行關注的核心。」

另一家民營銀行人士則告訴本報記者,一般來說,民營銀行第一年肯定都是虧的,因為新的金融機構需要投入風控技術、科技技術系統、人力以及具體撥備等等。「我們行今年盈利可期。」

不過,《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注意到,在民營銀行申請和審批方面,相比於前兩年的轟轟烈烈,這兩年來態勢有所放緩,籌建熱度已經有所降低。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獲悉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民營銀行核名總數共141家,相比2016年的178家核名減少了37家。

凌敢日前分析指出,目前來看,不少民營企業主動轉變經營理念,突出核心主業,發展實體經濟,強化合規意識,健全風險治理,對參與設立民營銀行更加理性。

除了申請企業趨於理性之外,其實設立門檻的提高也將許多申請企業攔在門外。

比如2016年7月26日,朗瑪信息和益佰製藥雙雙發布公告稱,擬不作為主發起人籌建貴安科技銀行。「在推進民營銀行的籌建過程中,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民營銀行籌建細則進一步細化,民營銀行最低註冊資本提高至20億元人民幣。」公告表示。

中商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楊雲分析指出,民營銀行發起人自身的要求較高,不僅對企業總資產、凈資產要求高,而且對企業的主營業務、社會信譽等多方面亦有要求,並且還需要評估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的情況,因此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經濟實力、發展需要,理性對待民營銀行的申報。

不過,楊雲也同時表示,雖然申籌熱度有所降低,但是仍將看好民營銀行未來的發展。

凌敢亦坦言,當前,符合條件的境內純中資民營企業參與設立民營銀行的意願依然較高,政策宣講、設立輔導、盡職調查等相關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細緻深入的持續開展。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按照《民營銀行准入工作操作規程(試行)》,堅持「穿透原則」要求,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的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民營銀行相關工作。

建議進行互聯網貸款試點

與此同時,《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也注意到,民營銀行線上借貸業務的問題亦備受關注。

早在去年底,就有媒體報道稱,有民營銀行接到口頭通知,「除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之外,其餘民營銀行線上借貸業務將暫停。」

對此,有民營銀行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了此消息。他表示,「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和新網銀行是全國拿到在線信貸業務試點資格備案的3家銀行。」

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今年兩會期間則提交了《關於允許線下民營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建議允許線下民營銀行進行互聯網貸款試點,以准入清單管理模式實施監管,根據民營銀行市場定位與服務對象的差異,具體規定民營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品種、範圍與合作機構等。

「受到『一行一店』的設點限制,難以有效適應小微企業分散、業務金額小、信息不對稱等特點,導致貸款投放過慢、營銷成本過高、管理半徑過大等一系列問題。」上述《提案》亦進一步指出,通過互聯網貸款業務,民營銀行得以在自身實際與上述客戶之間找到更佳契合點,緩解物理網點單一、金融服務手段有限所帶來的種種不足,有效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切實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實際上,除此之外,還處在初期的民營銀行,自身模式與發展環境等問題亦不容忽視。

「一些沒有找准自己的定位,進行差異化的經營,還是在做傳統銀行做過的事情,同質化現象嚴重。」上述民營銀行人士向記者分析指出,另外,也還沒有適配的民營銀行監管體系。

對此,陳彥則表示,「我們不可能和傳統銀行拼網點、拼規模,這都不是我們的優勢。」

談及如何克服這些問題,他進一步分析指出,「風控能力解決的是生存,獲客能力解決的是發展,二者是根本。」比如在獲客方面,該行提出打造交易型、平台型、輕資本型的O2O類互聯網銀行,充分發揮線上線下融合的優勢,通過差異化經營打破物理網點的時間和空間局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趣店砸錢一億備戰汽車金融 大撒幣節目引發流量之爭
含著金鑰匙出生沙特王子一不缺錢,二不缺石油,五千個王子如何形成的呢?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