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曇花一現的大明寶鈔

曇花一現的大明寶鈔

明朝的政治是公認黑暗,連帶明朝的財政經濟情況也極度混亂。明朝的經濟崩壞,跟其貨幣制度朝令夕改,有一定關係。

大致上,明朝出現過三種形式的貨幣:銅幣、紙鈔以及白銀。明代稱銅錢為制錢,在元末明初社會動蕩時期盛行,每一個割據軍閥都有其銅幣代表,陳友諒鑄有天啟通寶、天定通寶和大義通寶 ;張士誠鑄有天佑通寶等。朱元璋在平定陳友諒後,在江西置寶泉局,鑄大中通寶,其後在洪武七年,大明寶鈔作為明朝官方發行的唯一紙幣,慢慢取代了銅幣的地位。

根據《明史 食貨五》所載,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以桑穰為料,其制方,高一尺,廣六寸,質青色,外為龍文花欄。橫題其額曰大明通行寶鈔。洪武七年,朱元璋設立寶鈔提舉司,即系發鈔銀行的替身,次年就下詔書印大明寶鈔。

大明寶鈔在明朝只屬曇花一現,一如所有古今中外的貨幣爆煲情況,因為中央過度發鈔,然後引發了通貨膨脹,紙幣貶值所致。大明寶鈔被濫發的原因,是因為軍費開支,用來平定內亂,攻打韃靼可汗,另一原因則在於鄭和多次下西洋的航運費開支。後來大明寶鈔崩壞,民間用白銀作交易媒介,在英宗正統元年收取金花銀作繳納田賦安排。

在大明寶鈔過渡至金花銀,明朝政府曾經力挽狂攔,例如擴大紙鈔的使用率,像戶口食鹽稅,永樂二年,明朝命全國成年人每月逢食鹽一斤納鈔一貫。原理在於強制逼民間以大明寶鈔交稅,用行政方式減少大明寶鈔流通,從而減少通貨膨脹;也像贓罰輸鈔,所有刑責罰金,可以比折頭以大明寶鈔付錢處理,原理同出一轍。

大明寶鈔之所以值得研究,因為當時歐洲尚未廣泛使用紙幣作為法定貨幣,而明朝已有雛型。二來,大明寶鈔比宋、元的貨幣使用更進步,因為單一大明寶鈔的使用已長達了270 多年,而且大明寶鈔也見證了政治在控制貨幣供應的進步。洪武七年間,大明寶鈔幾乎是國內單一貨幣,當時因為元末明初的歷史因素,銅幣可以跟大明寶鈔並行流通,但嚴禁民間的金銀買賣,金銀只容許向政府換鈔,政府的中央銀行功能在明朝已慢慢成型,相對先進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倭急拿」冒充「流求」,朱元璋沒發臭脾氣,琉球秒變帝國前哨!
永樂大帝開疆拓土 疆域廣大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