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北大學霸兩年看1000本書,速成騙局坑了多少人

北大學霸兩年看1000本書,速成騙局坑了多少人




快速閱讀會帶來諸多問題,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求精而不可求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並非難事,而萬卷書?對於大多數人,可能要在後面減去一個零。


 


有人

最近在微博公布了一份自己受邀給明星開的書單,張雨綺、陳數、馬伊琍等明星都在列。




書單節選




他就是「北大書神」張雪健

,曾在節目中放豪言:

「兩年讀了一千本書」

。並在網路上列出自己的書單。




張雪健在節目中表示兩年讀了一千餘本書 | 《一站到底》




而認真讀完這份書單,我就花了半個小時。



兩年千本翻完而已




人的平均默讀速度為592.3字/分鐘

,拿豆瓣top10的書籍為例,平均字數23萬字,讀完這樣的一本書需要多長時間呢?388分鐘。


 

一千本就需要388000分鐘,也就是6467小時。

這意味著24小時不吃不喝、晝夜不停的狀態下,讀完這一千本書也需要269天。




如果你想好好活著讀完這一千本書呢?


 


中央財經頻道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顯示,

中國人日均休閑時間2.27小時,假如將這些時間全部用來閱讀,讀完這一千本書約需要2849天,接近8年。





2018年2月18日,讀者在北京國家圖書館閱覽大廳看書學習 | 視覺中國




而張雪健的書單里,所列大多是比豆瓣top10的小說艱深N倍的文史哲類書籍,其中不乏《中國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這種63萬字的長篇巨著,讀起來更耗費時間。


 


雖然普通人要花費接近8年才能讀完一千本書,但也不能說張雪健在這件事上撒了謊。


 


事實上,問題出在「讀」這個概念上,張雪健本人所言的「讀一千本書」並非常規概念中的「逐字逐句讀」,而是他有重點地「翻完而已」。


 


更多的時候,是把書翻一遍,掌握大致內容即可。


 


這樣的讀書實為「翻」,並不需要一字一句的通讀完整本。


 


2017年,「浙大書神」胡嘯宇以296次的借閱次數排名浙大借閱達人榜首。他微信只有31個好友,還被父母規勸「多打遊戲少看書」。





胡嘯宇在圖書館借閱圖書 | 錢江晚報




很多人覺得他有快速閱讀的技巧,然而衚衕學唯一的讀書竅門就是:一直看。


 


早上五六點起床,凌晨一兩點睡覺,洗臉看、走路看、吃飯看、騎車還要把書攤在車把上看。


 


但在這種讀書狀態下,衚衕學也表示不是每本都讀完,有時是為了寫論文借書,實際讀完的有150-200本。

按照他的讀書速度,讀完一千本書大概需要5年。


 


電子科技大學的特聘教授周濤也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


 


「我所有的空閑時間都在讀書,上廁所的時候讀書,洗衣服的時候讀書,洗澡的時候也在讀書……」


 


有人問周濤洗澡時怎麼讀書,周濤回:「洗澡分淋浴和泡澡嘛,我泡浴缸的時候讀書,你看我有些書上會有水印就是洗澡的時候看的。」





四川省最年輕的教授周濤 | 華西都市報




他在自己的博客里總結了2015年的個人年度閱讀書單,一共121本書。


 


依照周濤的讀書速度,想讀完1000本書,也需要大概8年。


 


胡嘯宇和周濤的每日閱讀時間顯然超出一般人,同時,他們又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做基礎,但仍然無法做到兩年一千本書,常人距離這個目標只會更遙遠。




讀書盲目求速危害多




在快餐式的現代環境中,人們越來越追求速度,用最少的時間辦最多的事,連閱讀這種需要時間來沉澱的活動,都被要求速成。


 


速讀的概念越炒越熱,成為了大家在學習和工作時不斷追求的技能。


 


然而,如果未經專業訓練,普通人看書時一味求速並不合理。


 


1、盲目速讀會加重大腦負荷


 


一般情況下,學術界通常將閱讀分作四步:




(1)接受信息(眼睛感知)




(2)處理信息(視網膜和神經興奮)




(3)大腦吸收(大腦思維中樞和語言中樞)




(4)信息加工


 


「看」書其實只是完成了閱讀中接受信息的部分,真正的閱讀需要在大腦內進行複雜的處理加工,

這時,大腦將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認知負荷。





2018年1月23日,廣州,讀者在書店翻閱書籍 | 視覺中國




這一概念由澳大利亞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斯威勒(John Sweller)在1988年提出。




人類的認知結構分為兩部分: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

。信息經過工作記憶加工,就會儲存在長時記憶中。只有經過工作記憶的處理,信息才會被記住。


 


個體從事複雜的認知任務時,由於需要在工作記憶中同時加工多個信息元素,這可能使得容量有限的工作記憶出現超負荷,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加工。


 


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面對多個知識點,工作記憶處理不過來,你很難記住看過的內容。


 


2、造成知識遺漏




羅格斯大學提出閱讀效率概念的Fry博士說,「閱

讀速度快的人,往往理解率低,是個歷來令人迷惑不解的問題。」 




科學家使用眼動儀(eye tracker)對閱讀中眼睛移動的軌跡進行觀察後發現,由於眼可視範圍有限,「一目十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夢想中的「超能力」。





而閱讀過程中的主要眼動模式又分為四種:注視(

fixation

)、眼跳(

saccade

)、回視(

regressive eye movement

)、回掃(

return sweep

)。




人們在閱讀時,只有在注視的情況下才可以有效獲取信息。

過度追求速度意味著對書籍部分內容會出現閱讀遺漏。





2016年3月,山東省青島市,一家美食書店開業,推行在快步行走的都市中,享受慢慢看書的愜意 | 視覺中國




3、影響閱讀能力的提升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大多數人在閱讀時如果過度追求速度,就會犧牲閱讀的深度,造成淺閱讀。




淺閱讀直接經由視覺感受完成,讀者大腦參與程度並不高,所謂囫圇吞棗、一目十行、不求甚解,都屬於淺閱讀的一種表現。淺閱讀所追求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


 


如果閱讀者在長期淺閱讀後,產生了不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化加工的認知習慣,就會形成「慣性淺閱讀」。


 


「慣性淺閱讀」除了具有淺閱讀的跳讀、速讀等外部特徵外,還具有不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意義加工,不受閱讀主體控制的內部特徵。


 


一旦一個人產生了「慣性淺閱讀」的習慣,會影響深度閱讀能力的提升。




如何正確閱讀




1、線性閱讀,構建思維框架。


 


按照紙質書的章節、頁碼逐頁進行線性閱讀,有利於思維框架的搭建和知識網路的形成。


 


此外,分科閱讀也是構建知識網路的好方法。





2018年2月20日,青島市民們在書店選購圖書 | 視覺中國




讀書前對書籍的學科進行大致歸類,找出自己的興趣點,先從一本書開始,看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對作者的其他作品產生興趣,又可能會對書中提到的其他書籍產生好奇。


 


關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不同作者的同類作品,找到其中的關聯,都有助於形成自己的知識網,並將這個網越撒越廣。


 


2、閱讀要「常讀常新」


 


之前提到長時記憶的形成需要工作記憶的加工,然而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並不會一勞永逸的被記住。


 


它需要不斷的複習鞏固。


 


哪怕是小學生入門級必背古詩《靜夜思》,如果只背過一次,最終也會被遺忘。





2010年10月,福建省晉江市某小學的操場上,學生們每天都會做「詩詞操」,以肢體的動作來理解詩詞,鍛練了身體又熟記了古詩 | 視覺中國




長時記憶有自己的叛逆期,如果在此期間對知識進行了複習,原有的記憶就會被加深;如果你沒有複習,原有記憶則會出現變化甚至消除。


 


3、不同書籍採取不同閱讀方式


 


閱讀方法一般分為:

通讀、選讀、精讀。


 


通讀並非拿到一本書就從頭到尾胡亂翻一遍,而是第一時間瀏覽書籍的總體內容,包括閱讀目錄、摘要、序言、後記,這些簡短的文字,可以讓你快速對圖書有個大體的了解,梳理出這本書的邏輯,對理解全書來說事半功倍。


 


而選讀,就是選擇書籍的優秀章節進行閱讀,這也是張雪健兩年內「讀」完一千本書的方法。


 


正如他自己所介紹的讀書步驟,先通讀了解內容,再將不懂的和優秀的地方作標註,這一步,其實就是選讀。





2018年2月20日,青島,市民在書店選購圖書 | 視覺中國




至於精讀,則是對讀物全面、細緻、透徹的閱讀,「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梁與津」。


 


精讀時應該沉下來斟字酌句,深入文字深層,嚼出文字真味,而不是走馬觀花,在文本外圍打轉,這也有利於培養出細讀深思的習慣。


 


讀書是人一生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求精而不可求快。選一本好書,慢慢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Moray M. MentalWorkload, Its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ew York: Plenum, 1979.


[2] Sweller J. Cognitiveload theory, learning difficult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Learning andInstruction, 1994, 4:295-312.


[3] DiMaggio, P."Culture and cogni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7,23:263–287.


[4] Baddeley Alan D.Is Working Memory Still Working ? European Psychologist ,2002, 7(2):85-97.


[5] 廖建橋, 張萬山. 論中文的閱讀速度[J]. 人類工效學, 1996(1):38-41.


[6] 李源記憶心理研究室,李源.《超級快速「閱讀」》[M].延吉市: 延邊大學出版社,2004.5.


[7] 弗蘭西斯·培根,翻譯:何新.《論求知》[M].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06.


[8] 陳洪友. 當代傳媒生態中淺閱讀現象的重新審視[J].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08, 23(11):83-88.


[9] 吳艷, 李勇輝, 隋南. 記憶再鞏固現象及其生物學機制[J]. 心理科學進展, 2009, 17(4):699-705.


[10] 任福兵. 微時代淺閱讀對網路危機信息生成的影響機制[C].情報理論與實踐, 2012.


[11] 鄭敏. 試論閱讀意識及閱讀能力的培養[J].新西部旬刊,2017(10).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編輯 | 譚臻


關注網易噠噠 聚焦科普話題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 的精彩文章:

流感兇猛!這些自我防護措施,你必須要知道
這在國外絕對是觀賞魚,在國內主要用來干炸

TAG:噠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