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歸來,一進家門就跪下磕了三個頭,說了一句蔣介石最愛聽的話

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歸來,一進家門就跪下磕了三個頭,說了一句蔣介石最愛聽的話


商務合作QQ:

3438229530、3517046736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他是舊時代的維護者,也是舊時代的終結者。他曾代表著最頑固的保守勢力,卻親手打開了一座島嶼民主政治的大門。至今,他仍舊是島嶼上民眾心目中地位最崇高的領導人。


他糾葛矛盾的身世一如這個民族那段糾葛矛盾的歷史,千秋功過,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人民敬重他,是因為他把屬於人民的,最終交還給人民。


1988年年初的某一天,年幼的我突然在電視屏幕下方看到一行字幕划過:

「中共中央委員會致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驚悉中國國民黨主席蔣經國不幸逝世,深表哀悼,並向蔣經國先生的親屬表示慰問』」


這些字眼讓我吃了一驚,一是蔣經國居然去世了,我雖然少不更事,也知道此人是蔣介石的兒子,當時的台灣領導人;二是這唁電口吻跟一貫聽到看到的口徑不大一樣,對蔣經國和對岸那個「敵對陣營」表露出某種善意和肯定。


如今,我和許多人知道,蔣經國是在當年1月13日去世的。在這一天,一個人在一座島上的瞑目,牽動了遠超出這範圍的人心,牽動了遠超一時一地的歷史。


我在台灣工作期間,仍能聽到關於蔣經國的各種說法,有的近乎傳說。有人談到他的死,說是因為遍訪民間,人家給東西他就吃,不顧「國家領導人」應有的衛生和食品安全,吃出了重病。


蔣經國一生歷任要職,如今流傳最廣的兩個稱謂卻都不是職銜,

一個是「小蔣」,一個是「經國先生」。


「經國先生」本不是全稱,按照國民黨當局的習慣,蔣經國主政期間,正式稱呼是「蔣總統經國先生」。不知不覺,尤其是他離世後,前面的「蔣總統」三個字被去掉了。「經國先生」這稱謂里既包含深深的尊崇,又有平等的親切感,其感情色彩猶如大陸的「周總理」或「小平同志」。


「小蔣」則不同,首先表明了一種關係,甚至是一種依附關係,之所以叫小蔣,是因為有老蔣。

總有一種永不消逝的談論:

不是老蔣,小蔣會怎麼樣,會不會有如此的地位和成就?

但小蔣終究超出了老蔣的預估,跳出了框框,終於成為老蔣想不到的「經國先生」。

超出的方面很多,最明顯的一條,是他沒像老蔣一樣,將「總統」之位傳給兒子。


「老蔣」身邊的「小蔣」


小蔣的機會是老蔣給的,總半途而廢的結果,也是老蔣給的。


在老蔣生前,小蔣對父親是絕對尊崇絕對服從的,這是指一生大部分時期,不是全部,他曾經言辭激烈地指摘父親為「反 革 命」。


蔣經國指摘蔣介石,表示要劃清界限,使他在中外政壇首次引起廣泛關注,算是個人生的重要節點。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 二反革命政變」,另一種叫法是「清 黨」,叫法不同代表立場不同。正在蘇聯留學的十七歲少年蔣經國立場堅定,主張第一種叫法。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集會上,他高喊「打倒反 革命蔣介石」,並在蘇聯《消息報》上發表聲明:

「蔣介石曾經是我的父親和革命的朋友,他已走向反革命陣營,現在他已經是我的敵人了。」

今天讀這聲明會啞然失笑,父親哪有曾經是的?無論如何,在蘇聯,蔣經國的舉動讓他擺脫身為蔣介石之子的尷尬,一度成為政治明星。


其實,小蔣在這一年起就一直申請回國,直到1937年國 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才獲得蘇聯方面批准,

還在國內報刊上發表了一篇據說由王明代筆的公開信,再次將老蔣痛斥一番

。但當他終於回國見到父親時,二話不說,跪下磕了三個響頭。


自此,老蔣開始安排小蔣歷練,在這過程里,許多國民黨人反映小蔣有明顯的共產作風,他竟然總將姨父孔祥熙和舅舅宋子文稱為「大資產階級」。

老蔣和手下的人下工夫,希望將小蔣變得更像一個國民黨官員,其實是讓他更懂得官場里的生存之道。

小蔣是什麼時候變過來的,沒有明確的界限,但他確實變了。

1938年4月,蔣經國兼任「三青團」江西支團主任,開始形成自己的勢力。


小蔣當初反 老蔣究竟是真心實意的,還是為了自保而偽裝,兩種觀點都可以找到不少證據。

小蔣後來表示,其實他當年就認為1927年中國的政局動蕩責任在中共,但說這話時已經身份不同,當然可以繼續懷疑。


不管怎麼樣,小蔣在老蔣的庇蔭下,走上一條「太子」式的政治坦途

。不巧的是,小蔣露出崢嶸之際,恰趕上老蔣在大陸的事業江河日下。

小蔣的努力無法挽大廈於將倒,卻為他本人積累了名聲和實力。


小蔣初顯才幹是1940年的贛南「新政」,時值抗戰激烈,蔣經國接任贛南地區專員兼保安司令,

一手向煙、賭、娼開戰;一手減免地租,實行「耕者有其田」

。不到兩年,地方初步安定,農業產量上升20%,小蔣獲得「青天」美譽。


但中國的政壇永遠不會皆大歡喜,「蔣經國在贛南搞赤化」的說法馬上風傳,搞到連老蔣都懷疑起兒子,將其召回重慶,讓贛南「新政」無疾而終。


蔣經國在大陸時期的另一次行動時間更短,被後世提起的頻率更高。

1948年,國民黨政權內外交困,蔣經國奉命到上海「打 老虎」,整頓財經亂象。


他確實有鐵腕,雷厲風行,將囤積物資、控制物價的幾個大商人抓起來,包括杜月笙的兒子和女婿。但接下來他必須面對的,是同樣有這問題的表弟孔令侃。


小蔣「打老虎」最終失敗了,原因在影片《建國大業》體現生動。影片中,宋美齡在蔣經國跟孔令侃發生言語衝突時動情地說:

「今天這裡沒有公事,只有家人」

,中國人只要一提家人,公事當然高高掛起。


在大陸,小蔣的機會是老蔣給的,總半途而廢的結果,也是老蔣給的。如果要進一步總結,小蔣半途而廢的原因,正是國民黨失去江山的原因。



老蔣失去了大陸,只能留給小蔣一個偏安的「小朝廷」。早在沒失去大陸之前,小蔣就羽翼漸豐。從1944年擔任「三青團」組訓處處長起,他逐漸成為國民黨內的「團派」首領。

到台灣後,老蔣先後將位高權重的孫立人、吳國楨廢黜,除了在政爭中剷除異己外,更因為這些人都擋著小蔣的路。


「陸軍司令」孫立人反對在軍隊中實行政工制度,自然跟「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的權力和利益發生激烈衝突。「行政院長」吳國楨號稱「民主先生」,挾美國以自重,犯了老蔣的忌,明顯影響小蔣的接班。在蔣介石生前,蔣經國一步步掌握了國民黨的黨、政、軍和情治系統。


老蔣為小蔣坐江山奠定了基礎,掃除了障礙。他萬萬想不到,一度被稱為「蔣後主」的小蔣會親手終結這個小朝廷。


「經國先生」是怎樣煉成的


意料之外,是身為獨裁者起步掌權的蔣經國,大半生為維護父親和自己的獨裁統治耗盡心力,最後卻親手終結了這種統治。


台灣各項機構在多年來屢次進行民意調查,從蔣介石到馬英九,蔣經國在歷任「總統」中受民眾擁戴的程度永遠排第一。

蔣經國是最佳「總統」,已是台灣人的共識。「經國先生」這種省略式簡稱。


當然,在台灣多元化的社會裡,也有相當多的人不願使用「經國先生」這個稱呼。在他們眼裡,小蔣能主政,是沿襲了老蔣的獨裁統治,父子相傳的世襲作為,表明小蔣其實是個封建小朝廷的當家人,起碼一開始是這樣的。

尤其是考察小蔣的作為,也多有瑕疵。在這個階段,主導軍警情治系統的,正是蔣經國。每起對無辜者的迫害和殺戮,追根溯源,小蔣都難辭其咎。


到了小蔣當政,形勢有變化,但這情形仍有一定延續。

小蔣主政前期,對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採取鎮壓態度。

另有著名的案件,成為小蔣生前死後都丟不掉的政治包袱。


1984年,寫作了《蔣經國傳》的

作家江南

在美國遇刺身亡,種種跡象表明這是台灣情治機構僱傭幫派分子所為,雖然無法直接證明此事跟蔣經國之子蔣孝武有關,但江南在著作中對蔣氏父子的劣跡多有披露。


輿論普遍認為,此事即便不出自蔣經國本意,也跟他有莫大幹系。

「江南案」讓台灣當局在國際上聲望掃地,陷入被動,蔣經國下令將幫派分子和情治機構負責人抓的抓,撤的撤,仍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跡。


有這麼重的包袱,蔣經國仍然衝出了「小蔣」的框架,終於成為「經國先生」,他一生的功業最後被局限在一個島上,他的影響卻遠超這個範圍,在全球華人圈,他獲得了其父無法比擬的正面評價。


「經國先生」煉成的過程,有的在意料之內,有的大大出乎意料。


意料之內,

是小蔣必然會是個「有為之君」,他早早顯示了才幹,沒人覺得他會無所作為。


意料之外,

是身為獨裁者起步掌權的蔣經國,大半生為維護父親和自己的獨裁統治耗盡心力,最後卻親手終結了這種統治。


蔣經國的政績首在推動經濟發展。

在台灣的政治前景曖昧不明的年代裡,「發展才是硬道理」,他心知肚明。蔣經國主政,讓台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6000美元,躋身於亞洲「四小龍」。


獨裁的傳承與終結


無論主動還是被迫,他拿出了讓後人瞠目的勇氣和智慧。

蔣經國去世25年,又發生了許多事情,有的他能想到,有的他想不到。


總被台灣人掛在嘴上的「十大建設」,是經濟起飛的標誌,也成為蔣經國最拿得出手的形象工程。他留下令人動容的名言:

「現在不做,將來就要後悔」

。有評論者認為,「十大建設」帶有蘇聯計劃經濟色彩,作為獻禮工程不計成本和收益,規模過大、向外貸款過多。


當年,「財政部長」李國鼎為籌錢四處舉債,私下也認為「十大建設」有些好大喜功。節骨眼上,老蔣還在世,小蔣就提出拿出「獨裁者」的氣魄和手腕,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證明很快到來。「十大建設」刺激了生產,增大了就業,改變了台灣以農業輕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提高了能源和原材料的自給水平,建立起了現代化物質技術基礎,全面改造了台灣島,開創了台灣發展的黃金時期。


南北高速公路是「十大建設」之一,當年有人非議道,台灣根本沒有多少機動車,用不著花巨資修這麼宏偉的公路。

不出十年,非議者就不得不承認,跟年逾古稀的蔣經國相比,他們是多麼短見。


但實的物質似乎不是蔣經國最寶貴的遺產,與老蔣傳統帝王般的「領袖」派頭不同,「親民」成了小蔣的標籤。他可以在任何場合與任何人握手,永遠滿面笑容,與民同樂,低調樸素,吃穿隨意。


20世紀50年代台灣修築中部橫貫公路,蔣經國與築路的「榮民」同甘苦,一樣嘴對著水龍頭喝生水,隨手抓個饅頭就啃,在架在絕壁上的竹梯上爬上爬下,乘坐繩索加籮筐的簡易纜車來來往往。

就任「總統」後他年逾古稀,外出視察,餓了直接從小飯館買個盒飯就吃。

蔣經國是真正在台灣「全省走透透」的領導人,這成了以後台灣政治人物競選的一個模式。蔣經國習慣穿著的一身夾克,成了體察民間疾苦的標準裝束。


蔣經國的做派後來成為政治人物爭相追隨的模板,比如宋楚瑜,比如馬英九,在蔣經國逝世25周年之際,蔣經國之子蔣孝嚴表態說,馬英九最像蔣經國,算是對現任領導的最大褒揚。


上述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他在生命最後時刻的一系列作為——他真的衝出了看上去沖不出的羅網。


我手頭的一本著作中有個標題——「蔣經國——始料不及的改革支持者」,他是情治系統首領,「青年反共救國團」創始人和「國防部長」,這背景怎麼看都不像個政治改革的支持者。

然而,正是他,上任後逐漸向台籍人士釋放「政府」和國民黨內職務,釋放政治犯,對島內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的「黨 外運動」採取一面鎮壓,一面安撫的曖昧態度。


1986年3月,還有兩年壽命的蔣經國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組」,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9月,表示將要解除實行38年的戒嚴令,開放黨 禁、報 禁。9月28日,黨外人士成立民進黨。

蔣經國在情治人員呈上建議懲處的「反動分子」名單時沒有批准,留下名言:「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麼時候不去用它。」


那短短的日子是蔣經國不斷留下名言的時候,對於一個乾綱獨斷的統治者,言往往就是行。

10月7日,蔣經國接受外媒採訪時,確認「將解除戒嚴、開放組黨」。


1987年7月15日,世界上實施時間最長的戒嚴令宣布解除。1987年12月25日,已不能言語的蔣經國坐輪椅參加「行憲」紀念日大會,平靜面對台下鼓噪、抗議的民進黨代表。

19天後,蔣經國病逝。台灣全島鮮花被銷售一空,為的是獻給一個剛逝去的人。


有史家認為,小蔣也曾像老蔣一樣,為兒子蔣孝武接班布局,是內外局勢和「江南案」等一系列變故,讓他不得不推動政治轉型。無論主動還是被迫,他拿出了讓後人瞠目的勇氣和智慧。


蔣經國去世25年,又發生了許多事情,有的他能想到,有的他想不到,無論他想到想不到,台灣已經經歷兩次政黨輪替,台灣人已經習慣在他那個年代沒人能想到的環境、氛圍、事情。


凄美與榮耀


蔣經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人知道完整的答案。


這個小標題取自一本蔣方良的傳記,書名叫《凄美榮耀異鄉路》。


蔣方良本是個蘇聯少女,名叫芬娜,1932年她16歲,在烏拉爾河附近的工廠與青年尼古拉相識相戀,1935年3月15日結婚。尼古拉就是蔣經國。


從1937年隨蔣經國抵達中國後,前蘇聯女子──更準確的說是白俄羅斯女子芬娜就成了蔣方良,這名字賦予她一個看上去很榮耀的身份──

蔣經國夫人,這身份也是一道光暈,讓她的一生變得凄美。


蔣方良是蔣經國夫人,但卻永遠不是「蔣夫人」。因為蔣夫人只有一個,就是宋美齡,與宋美齡的高調作風和光彩不同,蔣方良作為的蔣經國夫人,多年都是個沒有聲音的人。


她是白種人,風格卻猶如傳統中國的深閨婦女。蔣經國在台灣繼任「總統」後,蔣方良貴為「第一夫人」,卻鮮少表現,除了在禮儀性場合履行她「總統夫人」的職責外,通常與公眾保持距離,行事低調,深居簡出,外界對她所知甚少。


蔣經國生前,蔣方良充當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只管相夫教子,對政治領域完全不介入。

1988年蔣經國病逝後,蔣方良常到蔣經國房間撫摸丈夫生前用品,常要求隨從帶她去大溪——蔣經國的長眠之地去凝視丈夫的遺容。


接下來的打擊一個接一下,她視為寄託的三個兒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相繼去世,她一次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由於蔣經國生前的清廉作風,她還一度生活拮据。

台灣人一度將蔣方良視為台北最孤獨的女人,因為她沒有朋友,女兒蔣孝章定居美國,只有回憶供她守候。

隨蔣經國到中國後,蔣方良只回過三次故鄉。2004年12月15日蔣方良病逝,享年88歲,帶走了人們猜不透的內心秘密。


如果說蔣方良的生活有榮耀有凄美,蔣經國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女人,其命運便是只有凄美的悲劇。


1939年,蔣經國在江西贛南一展抱負期間,與喪偶的女秘書章亞若結識,墜入愛河。

1941年夏天,章亞若懷孕。1942年1月,章亞若在桂林生下一對雙胞胎男嬰,兩個孩子的名字叫孝嚴、孝慈,據說是蔣介石欽定的。


1942年8月14日,章亞若應約參加一場晚宴,回家後上吐下瀉,次日送到廣西省立醫院治療,在醫師注射一針藥劑後,尖叫一聲昏迷過去,搶救無效死亡。

章亞若後來被安葬在桂林。


即便沒有確鑿的證據,章亞若系被人謀害幾成定論。主謀和兇手究竟是誰?一種說法是蔣介石主使,他不能容忍章亞若公開張揚與蔣經國的特殊關係;一種說法是蔣經國的「死忠者」為維護蔣經國的政治前途,「大局為重」,下手「清理」這顆可能的「定時炸彈」。


蔣經國與章亞若之子蔣孝嚴採信後一種說法,但蔣經國本人是否事前知情,有沒有下令指使,蔣孝嚴沒有明言,也沒人有定論。


蔣孝嚴多年活躍於台灣政壇,歷任要職,多年使用的名字是「章孝嚴」,直到前幾年才改回蔣姓。對於他認祖歸宗的努力,蔣家人一度不滿,指摘他不該在蔣方良在世時就有這樣的刺激性舉動。

對於章亞若,對於她和蔣經國的關係,蔣方良到底知不知道,知道多少,也成了一個永遠的謎。


兩個女子的不同命運共同證明,無論是「小蔣」還是「經國先生」,這個與她們有著生命交集的男人跟所有普通男人一樣,又無奈又心狠,跟所有普通男人不一樣的,是「大人物」需要他身邊的人充當配合他的角色,甚至為了配合他而在世界上消失。


蔣經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人知道完整的答案。普通民眾、親人親信和敵手眼裡一定有不同的蔣經國。

他存在,但每部分真相都像碎片一樣保留在不同人深深的腦海里,最偉大的史學家也無法搜集到所有碎片,還原回一個完整的人,只能讓事實和傳說在歷史深處永遠回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開講了 的精彩文章:

這裡的中國軍魂,如此震撼人心!
特種軍人執行任務誤入「黑店」,因拒絕接受「特殊服務」而被女店員羞辱...

TAG:歷史開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