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閃亮古詩詞:大學士張英:讓他三尺又何妨!《家書》

閃亮古詩詞:大學士張英:讓他三尺又何妨!《家書》

家書

清·張英

千里修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從千里之外寄這封家書,僅僅是因為修一堵牆這件小事,不要把物質利益看得太重,即便是讓給人家三尺的地方又有什麼妨礙呢。飽經滄桑的萬里長城依然堅固壯觀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然而,當年為修築長城而不惜任何代價的秦始皇卻早已離開了人世,他因此留下的罵名卻永世長存。

張英的《家書》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張英在他的家鄉很有名望。雖然他在京城位高權重,可是他依然感懷自己的家鄉,保留著家鄉的舊宅院。一次,張家人想要擴充府邸,蓋院牆的時候與鄰居葉秀才起了衝突。葉秀才認為張家擴建至少也要在兩宅之間留一條小路。宅院擴建的事是由張英的老管家一手包辦的,老管家認為葉秀才無理取鬧,因為地契上明明寫著張家的府宅可以建到葉家的牆邊,現在憑什麼只要他一家後退?於是堅持把張宅擴建到葉家的牆根。葉家不服氣,就向衙門告狀。即便有人勸說不應該與張家為敵,葉秀才始終不肯退讓,堅持要個結果。老管家一看這事不是自己能解決的了的,修書一封寄給京城的主子張英。

很快,老管家就收到了張英的家書,信中就寫了這首打油詩,表現出自己的寬容淡泊重鄰里關係的胸懷。老管家趕緊按照主人的吩咐辦事,告訴葉家,張家要自退三尺。為了得到葉秀才的信任,老管家將張英的家書拿給他看。葉秀才看後深受感動,連說:「宰相肚裡好撐船,張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張家的牆就退了三尺。葉秀才也不甘示弱,把自己家的牆又主動退後三尺。從此之後,葉張兩家之間就有了一條六尺寬的小路。這條小路就是世人皆知的六尺巷。當地人已經把它當作名勝古迹保留了下來,現今已成為桐城的一個旅遊景點,供遊客觀賞。目的就是讓人們記住張英不利用職權恃強凌弱,仗勢欺人,而是用謙讓、包容贏得家鄉人民的尊敬。這種「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博大胸懷值得後人敬仰!這封《家書》讓我們懂得:寬容是善意與智慧;寬容是坦蕩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善待別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寬容他人。

這首《家書》的作者張英,曾官至文學殿大學士,同時兼任禮部尚書一職,頗受康熙皇帝的重用。張英自幼聰穎好學,讀書勤奮刻苦。頗具才華的他在康熙六年時高中進士,正式踏入仕途,曾擔任過皇太子胤礽的師傅。他在為官期間,顯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張英一生為人儉樸,熱心善良。一次,在他六十大壽時,他的夫人準備擺設酒宴雇一個戲班子來唱戲,以慶祝他的六十大壽。這個計劃被張英知道後,他堅決回絕,並用那筆錢做成了一百件絲綿衣褲,救濟給路上的窮人。良好的家風得以傳承,父親良好的榜樣形象,使得張英的兒子張廷玉如他一樣優秀。歷史上對張英和張廷玉父子兩的評價都非常高,他們皆是歷史上有名的賢臣良相,兩人都為官清正廉潔,平行端正,為清朝做了不少好事,對當時穩定政治局勢和國家統一、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古至今,良好的家教都對孩子的影響起著積極的作用。

音頻原創 轉載需授權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

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判斷一件事的對錯。

不要苛求別人的觀點與你相同,不要期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覺得別人必須理解自己。

其實,人要看輕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

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後說人,不要在意被說。

一無是處的人沒得可說,越是出色的人越會被人說。

世間沒有不被評論的事,也沒有不被評說的人。

別人的嘴我們無法去控制,但我們可以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

心靜才能聽到萬物的聲音,心清才能看到萬物的本質。

沉澱自己的心,靜觀事態變遷。

與人相處,需要講究方式方法。

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讓,勿究。

嘴上吃些虧又何妨,讓他三分又如何。

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學會淡下性子,學會忍住怒氣面對不滿。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無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無友。

懂得退讓,方顯大氣;知道包容,方顯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長,不可揚,越揚越少。

得意時莫炫,失意時莫餒。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衰。

三分靠運,七分靠己,努力過就好,盡了心就行。

結果不是最終的目的,過程的體會,才是最真的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國學 的精彩文章:

這八首關於新年的古詩你知道嗎?
閃亮古詩詞080

TAG:家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