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春捂」 你「捂」對了嗎

寶寶「春捂」 你「捂」對了嗎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俗話說「春天孩子臉兒,一天變三變」。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降低,給寶寶的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來個突然襲擊,會使其措手不及,難於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同時進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寶寶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春捂」寶寶呢?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走訪了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楊光路。他表示,由於早春氣候多變,冷暖莫測,晝夜溫差大,適當給寶寶「捂」著點,可以使稚嫩的身體適應氣候的變化,抵禦春寒的侵襲。如何正確做到「春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穿衣下厚上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因此應當注意寶寶下半身,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受寒。

二、把握好時機

春季變化多變,時有寒潮過境,在冷空氣來臨的一到兩天,要適當給寶寶添衣,恰到好處的「捂」可將感冒,消化不良拒之門外。

三、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加減衣物

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以免受寒。隨著氣溫回升,不能減衣太快,待氣溫回升後需再多「捂」7天,體弱寶寶需14天。

四、「三暖二涼」

1、背暖:背部保持溫暖利於孩子體內陽氣生髮,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機會。

2、肚暖:腹部保暖既能維護孩子腸胃道的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防止肚子受涼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癥狀。

3、腳暖: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差,遠離心臟,血液循環差。雙腳受寒後,就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二涼是指頭部和心胸要涼:孩子由體表散發熱量,有三分之一是由頭部散發,要保持頭部涼寶寶才會精神清爽。心胸涼是指給寶寶上身衣著不要臃腫,以免胸部受壓,影響呼吸與心臟功能。

五、脫穿衣服看情況

春季早晨天氣較冷,中午氣溫升高時,不能馬上將寶寶衣服脫掉。應用毛巾把背部汗擦乾,讓寶寶安靜下來再脫外衣。

當然,對嬰幼兒來說,過度「春捂」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暖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高熱、抽搐、吐奶,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楊光路表示,這是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量高,如果「捂」過了頭,就易誘發中暑。一般寶寶穿衣與父母穿衣程度差不多,以手心溫熱,頭頸無汗為度。其次,要想健康,還應提高寶寶的抵抗力,每天鍛煉身體、曬太陽,同時,還要講究科學飲食和起居。飲食上要注意調養肝氣去春火,應該多吃如黑米、豆類及豆製品;蔬菜有菠菜、韭菜、芹菜、油菜和胡蘿蔔等;果品有紅棗、枸杞和菠蘿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冬季踢被子?看看是不是這4個原因造成的
寶寶放屁暗藏疾病信號,別把「屁事」當小事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