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體有趣的知識

人體有趣的知識

下列哪種動物的基因與人類的基因最相似: 豬

下列器官具備造血功能的是: 紅骨髓

下列人種的分布中,純屬人口遷移造成的是: 美洲黑色人種

痰是在人體的哪部分產生的: 氣管和支氣管

膽汁是由哪個器官分泌的: 肝臟

打嗝是由人體哪個器官發生痙攣引起的: 隔膜

身體什麼部分提醒你口渴: 喉嚨

胰島素是一種什麼: 蛋白質類

DNA分子是什麼結構: 雙螺旋結構

哪種維生素可促進鈣的吸收: 維生素B2

構成牙齒和骨骼的主要礦物質是什麼: 鈣質

大牙其實是什麼齒:大臼齒

肌肉本身只能完成: 收縮動作

當肌肉收縮,肌肉會有什麼變化: 變短

「二頭肌」名稱的根據是: 它有兩個起點

最多功用的器官是什麼: 肝

最大面積的器官是什麼: 皮膚

眼球是什麼形狀的: 圓球體

眼睫毛有什麼功用: 阻止塵埃進入眼睛

眼珠子怕冷嗎:不怕

強光下,瞳孔會有什麼變化:變小

大部分人的心臟是偏向哪一邊: 左

聲帶怎樣產生聲波: 振動

五臟中的肝屬於五行中哪一項屬性:木

哪根手指的指甲長得最快: 中指

指甲不停地長是因為指甲的組成部分硬角質蛋白:由表皮細胞演變而來

咳嗽時噴出氣體的速度很快,這個速度相當於光號列車速度的幾倍: 2倍

女性的性染色體表示為: XX

如果把人體內所有的染色體首尾相接,其長度等同從地球到太陽來回距離的多少倍: 600多倍

眉毛的生長周期有多久:二個月

闌尾的作用是: 沒用

公認的遺傳物質DNA是怎樣的空間結構: 雙螺旋結構

DNA的中文名稱是:脫氧核糖核酸

DNA物質主要存在於:染色體中

物像經過眼球的水晶體折射後,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的影像:倒立的、左右對調的

自己呵癢不會笑是因為:思想預先準備

聲音的高低各人不同,這是因為由聲帶的什麼決定的: 長度

如果長時間不除耳垢,那麼耳垢就象丸子一樣塞住耳朵,

聽不到聲音還可能導致什麼結果:長腫瘡

骨齡用以衡量:兒童的發育情況

頭髮為什麼會變白:黑色素減少

「酸、甜、咸、苦、辣」五味中,舌根對什麼味道最敏感:苦

把人類血液分為A型、B型、O型或AB型的依據是:紅細胞具有不同抗原

組成人類細胞基因的30億對核苷酸分子有幾種不同的鹼基類型: 4種

黃褐斑和雀斑都多見於: 女性

一個孩子智商為100表明他和同齡人相比: 智力平平

一個健全的心臟,每天泵出的血液是多少噸: 6-8噸

腳趾前端的紋理: 可以用來識別個人

有人什麼也不吃而只飲水能活幾天: 75天

血管破裂時,血液中的什麼物質會凝結成塊,堵住破裂部分以止血:血小板

眉毛的生長周期有多久: 二個月

男性荷爾蒙會抑制什麼生長: 頭髮

哪種腺體導致武松和武大郎的身高產生巨大差異:腦垂體

眼肌是整個身體肌肉中反應最快的肌肉,反應速度超過每秒100次。

接近20萬次的皺眉就會產生一道固定的皺眉紋。

你的視力在中午的時候最敏銳

你身體里超過一半的骨頭數量集中在你的手掌和腳掌。

一個人身體內所含的鐵元素足夠打造一顆小釘子。

女人的眨眼次數幾乎是男人的兩倍。

打噴嚏時氣流的時速超過100英里/小時。

一個人一生中平均要喝掉接近16,000加侖的水。

鬍子是生長最快的毛髮,如果一個男人從來都不修剪他的鬍鬚,那麼他留了一輩子的鬍鬚將有30英尺之長

每個人有自己唯一的舌印。

手指甲比腳趾的指甲長的快,同時中指是之中長得最快的。大約150天的時間就可以長一個完整的指甲出來。

大腦在死後近37個小時還將持續發出電波信號。

神經系統把消息傳送給大腦的速度達到180英里/小時。

人類的鼻子可以記憶50,000種不同的氣味。

人類的眼睛可以分辨超過10,000,000種不同的顏色。

你的下頜骨是身體里最堅硬的骨頭。

你出生的時候,身體里有350塊骨頭,但在你的孩童期過了之後,因為骨頭之間的相互合併生長,骨頭的數量減少了144塊。

每個人15歲左右的時候,大腦就停止生長了。

大笑和咳嗽會比走路和站立給脊椎施加更大的壓力。

你的胃每三天就會生長一個新的胃粘膜出來,以避免它被胃酸溶解掉。

每七年,你的身體就會有一個完整的新骨架生長出來。

脊髓只有不到兩英尺長,它的直徑也只相當於你的食指粗細,但是在它之中有超過一百億的神經元細胞。

一般而言,男性與女性相比,誰的抗寒能力較強:男性

一般來講,男性的聲帶比女性的:長

一般情況下,嬰兒在哪個時期長出乳牙: 6-8個月一個正常的成年人身上,大約有多少個細胞: 1800億

構成頭髮的細胞是: 死細胞減數分裂是生成什麼細胞的分裂過程:生殖細胞

同樣碰撞後為什麼頭上會起包,別的地方不起包:頭部沒有足夠脂肪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心的科普君 的精彩文章:

TAG:好心的科普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