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東陽草書《贈廷韶詩軸》 ■李金豹

李東陽草書《贈廷韶詩軸》 ■李金豹

李東陽草書《贈廷韶詩軸》

李東陽草書《贈廷韶詩軸》

規格141.4cm×49.8cm 上海博物館藏

鳳皇台上題詩去,鸚鵡洲前建節行。四海山川佳麗地,六年江漢別離情。悠悠曉夢塵隨馬,漠漠春寒雨帶城。好種甘棠三百樹,他時留詠漢公卿。款署:成化壬辰,予識秦君廷韶於南曹,甚焉不鄙。予既北歸,而君有武昌之命,聲稱翕然。茲報政京師,行且歸治武昌,予舊遊而於君又有夙昔之雅。因以小詩奉贈,且以期諸他日雲。丁酉歲閏二月甲子,賜進士出身,翰林侍講兼修國史,經筵官長沙李東陽書。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今湖南茶陵)人。4歲時能寫徑尺大字,被視為神童。在4歲、6歲、8歲時,先後被明景宗召見過3次。明天順八年(1464年),李東陽殿試取得二甲第一,被選為庶吉士。明弘治七年(1494年),李東陽任職內閣,專管誥敕。後屢任禮部右侍郎,禮部、戶部、吏部尚書及文淵閣、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謚文正。李東陽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文典雅工麗,其詩影響所及形成「茶陵詩派」。著有《懷麓堂集》《詩話》《燕對錄》。

李東陽在政治上幹練圓滑,位極人臣,一輩子不倒,也一輩子周旋,唯唯諾諾,就是不表明態度,極善於保護自己,後人多有詬病,評價不一,此不贅言。

李東陽的學識是要大於才情的。學識是真學識,才情也不差。在書法上,李東陽長於篆書,在當時享有盛譽,號稱「篆聖」。曾自言:「二李(李斯、李陽冰)之後,直至小生。」對自己的篆書相當自負。現在看來,自吹的成分還是多了點,頂多平正典雅而已。不過放在明代早中期,已屬不易。

李東陽的草書用筆方式與明代其他草書家不同,筆法喜纏繞,三五字連屬,比比皆是。但細查每個點畫又異常乾淨,交待分明,圓轉瘦硬。說明此人對筆法非常熟諳,心中也非常有數。結體寬博疏朗,既打得開也收得住,大小對比,左右穿插,但字形總覺複雜,缺乏變化手段。此為才情所限。

此作(如圖)質地為灑金箋,書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其時年剛而立。其早年之作,與常見的「西涯體」又略有不同。因方圓兼備,故少晚年油滑,有一股質樸的英氣撲面而來。正文與題款相得益彰,參差錯落渾然一體,殊為不易。結體上顯得有些拘謹和稚嫩,在圓轉處總覺生硬不暢,如「海」字的末筆。而牽絲縈帶處略顯拖沓,如「山川」「雨帶」等字。此作整體恪守法度,於古人亦步亦趨,還未形成鮮明的個人面貌,但已有一些端倪。在章法的安排上是其長處,能體貼合度,心中甚有大局觀;在筆力上並不沉雄而有纖弱之嫌,畢竟西涯此時尚屬年少,不可苛求。傳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云:「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shuò)也,墨者鍪(móu)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颺(yáng)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蹙(cù)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若以此置之此時西涯書法,有子路未見孔子之態,才氣並不明顯,倒是格局、氣象不俗。

題款的小字與正文相較,更顯熟練。李東陽所處時代尚屬明代早中期,此時社會整體的書法風格正逐漸擺脫元末的影響,從官方館閣體居於主流向個性化發展過渡。李東陽以其聲望、學識的巨大影響,在其間的催化作用有承前啟後的效果。小字行草書的熟練與主流形態相符,乃習慣使然。而大字行草(相對而言)則有自己的慢慢摸索,雖其最終形態遠不足以為典則,但其影響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可能更多地體現在風氣的轉變上,而非對其書體的簡單模仿。風氣的轉變也與政治環境、社會形態、經濟發展、文化寬鬆等社會屬性有關,而不僅僅是藝術屬性那麼單一。

書法在古代是文化的從屬形態,書以人傳是後世篩選的重要標準。李東陽便是如此,將來也大概如此,儘管我們可以評價其優劣、影響、價值、地位,等等。

(李金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劉乃桐作品點評 特約評改人:游義雲

TAG:書法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