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陝西涼皮製作工藝技術解析,還有調料配方大公開!

陝西涼皮製作工藝技術解析,還有調料配方大公開!

直接點擊

小時候我經常吃奶奶做的涼皮

那時的味蕾就是一張白紙

因此定格了對涼皮最初的記憶

蒸涼皮的工序早已不記得

只記得奶奶蒸的每一張涼皮上

那刷得黃亮黃亮的生清油

就像三月里的菜籽花一般金黃

那種濃濃的清香,在物質匱乏的年代

給我沁滿心脾的滿足感

家裡的味道

奶奶調製涼皮汁水的情景,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取自家地里種出來的線辣子,將其炕香後,舂碎成辣子面。

大蒜加鹽搗成茸,裝入盆中並放入辣子面。鍋里倒入菜籽油,燒得冒青煙時,起鍋潑在盆中辣子面上。伴隨著「滋溜」一聲響,和著被菜油激香的蒜香,香味瀰漫滿屋。然後添入涼開水、鹽巴、自家釀的柿子醋,便調好了汁水。

另將蒸好的涼皮晾涼,切成1厘米寬的條,盛碗里,澆上汁水,放入焯好的時蔬、胡蘿蔔絲或豆芽,加上最後一樣輔料 — —炕熟後擀碎的白芝麻。

奶奶做的涼皮吃起來香辣酸爽,尤其在北方漫長的夏季,這涼皮在我心中的地位簡直沒有什麼可以代替。稍大的時候,吃得更多的是媽媽做的涼皮。

由於家裡兄弟姊妹多,家境不寬裕,媽媽小時候沒念過多少書,但她性子要強,甚至干體力活也要與男人爭鋒,16歲時已入了黨,並成為生產隊隊長。

每次和爸爸一起下地幹活,干到中午回來,她用半小時就能讓家人都端上飯碗,就連蒸涼皮這麼麻煩的麵食,她最多提前半小時回來,也能讓大家按時吃上。

「懶涼皮」

媽媽做的涼皮和奶奶做的略有不同,叫作「懶涼皮」,沒有麵筋,做法簡單。那時,我已記事,她做涼皮大致的工藝是:將麵粉納盆,加入涼水,調成稀稠適度的漿待用。蒸鍋入水燒沸,在涼皮籮籮面上刷油,舀入麵漿攤勻後,漂水鍋內蒸2分鐘,至起大氣泡即可。出鍋晾在篦子上,並在其面上刷油(防止粘連)。待其完全晾涼後,切條裝碗。

媽媽在調味上除了繼承奶奶的做法,也有一些改進。

首先:

取大蒜加鹽搗碎後,盛入盆中,添入涼開水調成蒜水。

其次:

在製作油潑辣子時有小改良:鍋里倒入菜油燒熱,投入薑片、花椒粒炒香後,起鍋沖入盆中的辣子面上。涼皮在調味時,加入適量鹽、味精、蒜水、醋水、油潑辣子,最後撒些熟芝麻面,一碗香噴噴的涼皮就做好了。

難忘學做涼皮經歷

十年前,我在成都市區四川烹專附近的牧電路,發現了一家涼皮攤,中午飯點一過,兩口子就已經賣完收攤。對於吃著涼皮長大的我,吃涼皮也許是出於思鄉的情懷,但對於我的山西籍同學偉明,這碗涼皮卻足以讓他勾魂攝魄。

他經過旁敲側擊,終於從賣涼皮的老闆嘴裡套出 — —這涼皮是從陝西交學費拜師學成的。於是2015年暑假,偉明決定跟我一道去我的老家陝西,拜師學做涼皮。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到達目的地陝西韓城。經過幾天反覆在一個熟人攤販前套近乎、軟磨硬泡,老闆終於答應教偉明做涼皮。老闆一再叮囑我們:做涼皮是件苦差事。為考驗我們能否吃苦,他要求在學之前做「吃苦測驗」。那一次,是我終身難忘的一次苦力體驗。

七月驕陽似火,那個中午,知了在樹上熱得直叫:熱死了、熱死了。河裡的鴨子浮在水面上靜靜地歇涼。

老闆將我們帶到他家的苞谷地,安排我們去給苞谷施肥。苞谷地里沒有一絲風,周圍環境濕熱得如同蒸涼皮的蒸籠。

雖然以前讀書不攢勁,但父母何曾這樣使喚過我們?但為了同學能夠順利通過測驗,學到手藝,我們咬牙頂著日頭,終於像個真正的男子漢一樣堅持到太陽落山施完肥 — —最終通過了老闆的考驗。

那一次經歷,偉明涼皮手藝學得如何不是最主要的,我們最大的收穫是:無論何時,頂住了,一切都會過去!

小鎮夏廟的涼皮

在陝西華縣,我最難忘的除了第一次去岳父家,猜測岳父要對我的N種刁難和考驗外,還有小鎮的一碗涼皮,它可以說是我吃過的涼皮中的No1。

小鎮名叫夏廟,逢三、六、九趕場。我第一次到一個陌生的縣城,一樁婚事能不能成,心裡忐忑不安。一日我去夏廟趕場,已是中午兩點過,小鎮的繁華已早早散去,唯有一家不起眼的涼皮攤前還在排著隊,與周圍冷清的街道形成強烈的反差。我雖是個不好熱鬧的人,也充滿好奇地前往排隊。

正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話,吃了涼皮攤的這碗涼皮,我的味蕾真正被征服,是一種徹底的心服口服,是只要想吃就會在第一時間想起的那種感覺,就像在春天的山谷看見杜鵑,讓人怦然心動。

涼皮中的高大上

前年我在西安吃過一家時尚的涼皮 — —魏家涼皮。

西安魏家涼皮(南門店)

店裡環境優雅、金碧輝煌,柔和的音樂,現代時尚的元素與古樸典雅的氛圍珠聯璧合,加上寬敞舒適的空間,餐桌上白瓷金邊的餐具,讓你無論如何也不會將如此奢華的場所與涼皮聯想起來。

魏家涼皮

但這傳說中的魏家涼皮,其連鎖店都開在西安市車水馬龍的黃金口岸。高昂的房租和轉讓費只有擁有足夠雄厚的資金、過人的膽識和技術的人才敢幹。但魏家涼皮在這樣大的壓力下一家一家經營下去,並存活得相當精彩。

端上桌的涼皮上面加有一圈圈小米椒,辣得我舌頭都麻木了,嘗不出這涼皮究竟有多麼好吃。來消費的大多是年輕人,其中有不少情侶。他們喝著「冰峰」,竊竊私語,至於吃的是什麼,也許早已無關乎涼皮。

西安魏家涼皮(南門店)大堂

說實話,這家餐廳8元至10元一碗涼皮的味道確實比不上夏廟小鎮3元一碗的,但餐廳能夠做到如此強大,不得不佩服商業包裝的力量。

四川涼皮異鄉味

背井離鄉十餘年,奶奶謝世已有七八載春秋,我返鄉的機會太少,媽媽做的涼皮也很少能夠吃到。在成都,我偶爾會到大街小巷尋覓陝西涼皮。

我吃到過打著「陝西涼皮」旗號的四川人做的,加了蒜泥、味精、雞精、白糖、花椒粉、醬油、香醋、蔥花的麻辣味涼皮;也吃到入川尋求發展的正宗陝西人做的不正宗的陝西涼皮,改良不徹底,吃起來不倫不類……儘管如此,我還是偶爾要去外面街上吃異鄉風味的涼皮。

想起一首歌詞寫的:「哥抽的不是煙,抽的是寂寞。」我想說:哥吃的不是涼皮,是一種情懷,是對親人的思念,往事的追憶,更是思鄉遊子的鄉愁。

附:陝西涼皮製作工藝

陝西涼皮分為米皮和麵皮兩大類,米皮又以秦鎮米皮和漢中米皮為代表,以大米為主要原料。

秦鎮米皮是將大米泡漲後打磨成米漿,加入開水攪勻蒸制;漢中米皮則將泡漲的大米直接打成米漿上籠蒸制。因篇幅有限,這裡重點講述麵皮的製作工藝。

(一)麵皮製作過程

1.和面

取高筋麵粉2千克納盆,清水約900毫升倒入盆中(水分次加入),邊加邊攪拌,打成面碎後,和成麵糰。面和好之後,放案板上揉兩三道,10分鐘揉一次,直到麵糰表面光滑不粘手,就可以了。

2.洗面

往盆中舀入2.5升清水,把麵糰放入水中反覆揉洗,直到水中只剩下麵筋,把漿水倒入另外的容器里沉澱。一般沉澱5小時,然後潷掉面上的清水,只剩下粉漿。另把麵筋煮熟留用。

3.蒸制

大蒸鍋燒水,準備兩個籮籮。水燒開後,在籮籮面上刷菜油,漂於開水上。粉漿攪勻後,舀入籮籮里均勻攤平,蓋蓋蒸約2分鐘,起大泡即可。兩個籮籮交替進行。出籠的涼皮面上要刷油,防止粘連。

(二)調料的製作

1.辣子油製作

往熱鍋里舀入菜油5升燒熱,投入蔥片和薑片,炸至焦黃時,撈出來不用。待油溫升至 230℃~250℃時關火,等到油溫降至180℃左右時,把油倒入辣椒面盆中(細辣椒面750克、白酒100毫升、白芝麻100克),邊倒邊攪,並加入鹽40克、雞精5克、香醋2毫升,激出辣椒面的香味,待用。

圖文無關

2.香料水製作

往鍋里舀入開水10升燒開,放入一個調料包 (內含花椒20克、小茴香20克、桂皮10克、八角15克、香草3克、香葉3克),熬3~5分鐘,出鍋搛去調料包,香料水放涼,待用。

3.醋汁製作

往鍋里倒入香醋250毫升、陳醋250毫升燒開後,摻入開水250毫升,燒開後加入白糖50克、鹽50克、雞精25克、味精50克,以及調料包一個(配料同上),煮3~5分鐘,關火放涼。

4.蒜水製作

取蒜瓣適量,加鹽搗成泥後,放入盆中,加入適量的涼開水攪勻,即成。

5.調製麵皮

往盤裡放入切好的麵皮、麵筋,以及事先焯熟的豆芽、時蔬末或黃瓜絲,依次加入適量的辣子油、鹽、味精、蒜水、醋汁、香料水、芝麻醬(用涼水稀釋過),攪勻便好。

韋天賜/文 巴 樵/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烹飪雜誌 的精彩文章:

四星級酒店靠它征服眾多挑剔吃貨!
辣子排骨,糍粑雞,油潑腰花,剁椒蹄花……

TAG:四川烹飪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