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濟群法師:圓滿的教育

濟群法師:圓滿的教育


濟群法師:圓滿的教育

寺院供奉的造像有兩大類,一部分是屬於護法,如我們熟悉的四大天王等,相當於現代社會的保安人員,起到維護道場的作用。另一部分就是佛、菩薩、羅漢的造像,屬於教育目標的象徵。

佛教的教育目標是什麼?就是通過佛教特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使凡夫成為聖賢。其中,又包含三級目標。

初級目標,是通過人天乘的教育,造就身心健康、品行高尚的人。

中級目標,是通過聲聞乘的教育,成就解脫的聖者,也就是佛教所說的阿羅漢。所謂解脫,就是徹底擺脫生命內在的迷惑煩惱,證悟涅槃。不少人以為,涅槃是死亡的代名詞,其實不然。涅槃是代表寂靜,是煩惱平息後的內心寂靜。這種寂靜不是無聲的安靜,而是體悟宇宙究竟真理後,由空性散發的強大力量。阿羅漢,就是聲聞乘的最高果位,是證悟涅槃和解脫的聖者。

高級目標,是通過菩薩道的教育,成就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究竟覺者。在很多人感覺中,佛菩薩只是存在於書本和想像中,是脫離現實的。其實,成佛並不是成為行走雲端的神仙,而是代表高尚生命品質的成就。

這種品質包括三部分,分別是斷德、智德和悲德。所謂斷德,即斷除一切煩惱,這也是中級目標所成就的。

所謂智德,即圓滿一切智慧,這種智慧並不是通常所說的知識,而是通達宇宙真相的能力,是超越思維和理性的根本智慧。這種能力是眾生本自具足的,只須通過修行開發出來。

所謂悲德,即成就大慈大悲的品質,對一切眾生都能生起無限的、平等無別的慈悲。這就需要發起菩提心,願為眾生拔苦予樂。具備這種願望並付諸實踐者,就是菩薩。

所以說,學佛就是接受教育,而且是究竟圓滿的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留白的藝術 星雲大師揭示凡事要預留餘地
鼻子的修行 星雲大師:辨別善惡嗅盡人生風味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