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是第一個取洋名的中國人?

誰是第一個取洋名的中國人?

如今的中國職場,尤其是在外企里混的,很多人都有個洋名,老外念起來方便,有利於溝通。可是,你知道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取洋名的人嗎?或者說,誰是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取洋名的人?

據東山鄰不負責任的考證,他就是400年前的徐光啟。

徐光啟是松江府上海縣人,生於現在的黃浦區喬家弄。他從小就是個學霸,長大後考上了進士,做官一路順風順水,最大做到了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內閣輔臣,禮部尚書。這官基本就相當於今天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外交部長,文化部長,教育部長,科技部長,副國級。那年頭沒正國級,正國級就是皇帝。

徐閣老作為一個朝廷重臣,為啥要起個洋名呢?原來,他在考上進士之前基本都在廣東打工,工作就是教書。當年的廣東就已經是中國最開放的地區,從歐洲來的基督教傳教士都是先到廣東。在那裡,徐光啟認識了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這個利瑪竇可不簡單,他帶來了很多歐洲的科學書籍,本身也是一個學者。徐光啟跟利瑪竇成了好朋友,一邊如饑似渴地學習,一邊就入了基督教。受洗之後他有了一個正式的教名:「Paulus」,中文翻譯為保祿或保羅。Paulus是拉丁文寫法,相當於現代的英文名Paul。

所以,你也可以叫他Paul Xu。

話說這位Paul同學,沒有白白跟洋人混了半輩子,他翻譯了很多洋人的科學書,最有名的就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他首創的名詞,比如點,直線,曲線,平行線,平面,四邊形,直角,鈍角,銳角一直沿用至今。這本書本身當然非常非常的牛逼,在西方做了兩千多年的教科書。在徐光啟翻譯之後,它又在中國的初中做了四百年的教科書。各位平面幾何學不好的同學,建議去拜一拜Paul Xu。

上海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海派文化的發源,其實就始於400年前的Paul。

對了,你知道John Knight是誰的洋名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山鄰 的精彩文章:

TAG:東山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