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ATH項目測評——95後天才少年的區塊鏈+生產力工具

PATH項目測評——95後天才少年的區塊鏈+生產力工具

PATH——通過區塊鏈重新定義互聯網的可視性,PATH白皮書封面上這句關於項目的總述,讓普通投資者如墮霧中。「互聯網的可視性」,這是什麼鬼?真得令人十分費解。

不過,國外團隊終歸比較實在,不像某些國內團隊的白皮書包裝過度,高大上語彙堆成迷魂陣,白皮書通篇讀完,投資者都弄不明白項目的真實應用場景。PATH在白皮書正文概覽部分就「露了老底」,所謂「互聯網的可視性」原來指的是,用可視化圖表呈現網站的可用性和性能指數。

因此,PATH白皮書封面的準確項目描述應該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網站可用性和性能監測工具。

區塊鏈+生產力工具

上到BAT,中至映客、鬥魚,小至幣圈個人站,網站/APP都離不開可用性和性能監測工具。這類工具利用全球分散式監測網路,為用戶提供網站/APP可用性監控和告警服務,將運維日常巡檢工作自動化,把運維人員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PATH要做的就是這種地地道道的生產力工具。

PATH網站截圖

但網站/APP的運維屬於專業細分領域,市場空間的極大值就是PATH項目想像空間的硬頂。PATH項目CTO Marshal Webb在今日接受烯財經專訪時強調,網站可用性和性能監測工具市場的容量幾乎是無限的,而且行業正處於繁榮期。PATH的競對ThousandEyes,迄今為止通過紅杉資本等頂級風險投資公司募集了超過6000萬美元。Luminati於2017年8月被以2億美金的高價收購。Pingdom預計年營收為800萬美元。

目前,Pingdom、Statuscak、ThousandEyes等公司的監控基礎設施僅限於在數據中心內,因此它們有很大局限性。 Luminati是唯一一家從家庭和移動IP收集信息的公司,但是他們的服務非常昂貴——PATH項目白皮書

MarshalWebb宣稱, PATH的監測節點覆蓋率將是全球最高的。PATH會同時開發瀏覽器插件和APP,用戶在PC端/移動端下載安裝運行插件或APP後,就成為PATH全球網路可用性和性能監測的一個節點。在PATH Token的經濟利益激勵之下,PATH的全球測試節點數預計將達到1萬以上。而據公開信息,擁有國內市場1/5份額的監控雲,全球分散式節點數才120+。PATH上線之後,屆時憑藉節點的低運營成本與合理的市場價格,將極大改寫網路可用性和性能監測工具的市場格局。

鏈克式Token機制

PATH白皮書的技術章節,沒有其它區塊鏈項目白皮書常見的底層架構圖和共識演算法。這並非項目方的失誤,而是因為PATH本身沒有區塊鏈的底層架構,它是按照傳統app設計的,而非DAPP,只不過附加了一個基於算力與帶寬的Token(通證)激勵與分配體系。當然,PATH Token是使用以太坊發行的ERC20標準Token,具有透明、可溯源、不該篡改的去中心化特性。

PATHToken有兩大應用場景:

1、TO C端:用戶可以下載PATH的瀏覽器插件、移動端APP,它們會自動在後台運行。Path平台將發送工作任務給這些挖礦節點,並會獎勵給他們PATH token來完成這些工作。獎勵的token數量會根據工作任務的類型而有所不同。用戶將能夠切換他們希望執行的工作類型以及隨時可以關閉和開啟挖礦服務。

2、TO B端:尋找服務可靠性和性能監控服務的用戶或企業可以通過Path的客戶端面板發布「作業」來請求這些服務。工作範圍可以從簡單的請求(例如,使單個節點驗證服務是否在線)到更複雜的任務(例如全球數百個節點驗證網站的結帳流程)。要訂購這些類型的服務,用戶只需註冊Path的面板並將PATH Token存入其帳戶,然後創建交易token的訂單,最後挖礦節點完成工作。

PATH中心化底層+Token分配激勵體系的機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迅雷的鏈克(曾經的玩客幣)。但兩者有兩點不同:

一、鏈克並非基於ERC20標準發行的Token,鏈克的發行總量與交易數據不具有可驗證性,鏈克現在也無法在場外或者第三方交易所流通交易;

二、迅雷官方至今未公布鏈克的詳細分配演算法,而Marshal Webb在烯財經專訪時公開了PATH Token的分配演算法,並將其開源在Github上

(鏈接如下:https://github.com/path-network-token/chrome-miner)。

PATH的挖礦演算法

天才少年再出發

近期,Marshal Webb因為揭露微軟產品和Valve遊戲《半條命》的關鍵漏洞被致以感謝。他是比特幣2009年誕生以來一直參與加密領域的信息安全專家 ,三次獲得政府資助的漏洞獎勵 ,在路透社、VICE、Ars Technica、Politico、CNBC和許多其他出版物上都有關於他的安全領域的重點報道 。

而他是位95後。

PATH項目 CTO Marshal Webb

這並不是Marshal Webb第一次出任科技公司的CTO,在此之前他是安全網站Back Connect 的CTO。Back Connect是一個基於雲計算的互聯網安全公司,提供CDN、VPN、DDoS保護和安全服務。據烯財經調查,Back Connect和PATH的聯合創始人事實上是同一批人。

Back Connect網站關於兩者關係的答覆

Marshal Webb對自己和PATH充滿信心,在得知中國很多加密貨幣投資者有強烈的去中心化情懷之後,對鏈克式Token體系一律冠之以「偽區塊鏈」,他表示會把Path運營為一個半中心化的公司,「我們認為這樣的機制是最有力的工具,也最符合投資者利益」。

其實,加密貨幣投資圈裡去中心化=價值的投資邏輯的確需要反思。2017年XRP(瑞波)巨額漲幅顛覆很多老加密貨幣投資者的三觀,因為在他們眼中XRP壓根就該被踢出加密貨幣陣營。然而,因其具有真實應用場景(國際支付清算),而受到傳統機構投資者的追捧。堅持去中心化的情懷陷在低效泥潭中,還是將區塊鏈的特性與中心化結合實現現實應用,兩者誰對誰錯現在不好定論,但後者也許是一個更聰明和符合商業理性的選擇。

Marshal Web最後向我們透露,現階段已經聯繫PATH的客戶包括領英,Qrator-Labs,PhoenixNap 和HostD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烯財經 的精彩文章:

幣圈大神李笑來談大勢 區塊鏈不可能被錯過

TAG:烯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