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與大學心法

太極與大學心法

經 典 傳 承

「欲讀經典,關注青盟

太極傳習 | 靜觀心法 | 經典教育

《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世間一切皆陰陽所生。陰陽來自太極。太極是一切的源頭,修鍊太極其實是修鍊一種狀態,一種與源頭合一的狀態。學習太極就是走回歸的路線,是一個由末端回到源頭的過程。身體由後天力量返回先天內勁,心態由後天紛雜返回先天純粹。

何為太極態

此為太極入門。找到這樣的感覺,行站坐卧都是太極。離開這個感覺,只能是門外漢。太極態指的是本來的一種狀態。一個人進入空明,虛無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中,思維幾乎是停頓,心裏面也沒有情緒的升起和消落。身體完全地放鬆。佛家講叫真空狀態。這種狀態下,我們清清靜靜地覺察到周圍的一切。樹葉飄落,微風吹過,他人細語。我們只是像一面鏡子,反應周圍發生的一切。

楊澄浦的弟子鄭曼青有一個比喻:打太極拳就像在陸地游泳。背後的意思是,在水中動作自然就緩慢了。動作因為外在阻力存在,變緩變慢。延伸到陸地上,就像在陸地游泳。

身體放鬆,心靈放空,達到空靈狀態。飛花落葉,清風細雨。所有動作在空氣中輕輕撩起一陣波瀾。整個身體沉靜在虛靈的氣中。足夠放鬆的狀態能感受到空氣的阻力。

拳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外在觸覺敏感、靈敏,能夠感受到周圍發生的一切。是一種非常虛靈,反應非常靈敏的狀態。太極裡面叫做聽勁的狀態。

上大學時這種感覺的出現:宿舍練拳時,有一次腦袋突然放空。沉浸在身體周圍行程的氣圈中。這是一次質的轉變。堅持變成享受。以前很刻意、努力。

當我們不斷深入去感知太極時,太極會給我們一個反饋。不再是很努力的修鍊。沉浸在太極狀態中,每個動作都是恰到好處,伸縮自如,自然呈現。不需要刻意,不需要努力和堅持。

太極拳家所說:太極練你的狀態。開始時自己還在用力。但是慢慢地,能進入這種狀態。好像打開一扇門。以後不需要費力。太極帶著你在修鍊。把你從此處帶到另外一個地方。僵硬到放鬆,雜念到空靈空無,身體由阻滯到流淌。

這叫做功夫上身。算是入門了。打太極變成順手的事情。我們只是陪伴它。自然而然的進步,並不斷有更深領悟出現。每天進步不一樣。這是人機不動,天機自動的狀態。

從此,太極是一種狀態,它與儒釋道各家法門有貫通連接之處。打太極拳不只是形式,而要上升到心法。若一件事情能升級到心法,它就與萬事萬物都能連接。所有心法都是講一種狀態,只是名字不同。

大學講什麼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三達德: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何為大,何為學?

古時大學的概念:人得一為大。什麼是一:根本,宇宙本源,本質。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道德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這個詞非常重要,一切生髮的根本。宇宙非常原本的原理、原則。心法的一:以本心面對一切的狀態。這個狀態,心不起波瀾。雖然心情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和念頭。但是真心不動。不變應萬變的狀態。以不動應萬動。恆常不變的狀態。

在這個狀態下,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的困惑、疑惑、失落、迷茫等。但在這些感覺背後,我們能夠感受到悲傷的本我、迷茫的本我……始終保持平靜,安定。有淡淡的喜悅。

真心面對一切即為一。這就是已經回到生命的本源。

陽明一生只傳兩個字:良知。良知本有,為何還要講?

《易傳·繫辭上傳》:「百姓日用而不知。「良知放光芒,我們不知道;其被塵埃遮住,我們也不知道。良知不需要修,只需要回歸。真心不需要修,只需要相應。

我們不能反回先天的良知,是因為我們後天粘著的「我的「知見,我的」成見「,我的」名望「,我的」經驗「,我的」感覺「。後天一切我的東西,在本心上面覆蓋厚厚的灰塵,使得智慧不能流淌,各種煩惱從中而生。

佛法:空門。若不捨得放棄各種念頭,不捨得放棄小我,就沒有辦法見到大我,進入空門。

後天慢慢把一切知見、我執等,放鬆、放掉、淡化。進入空空的狀態。就是太極狀態。帶著這個狀態打拳、走路、吃飯、穿衣睡覺等。工作生活無不如此。工作就是太極,生活就是太極。

源頭搞明白後,一變成三就懂了。明明德:明白真心本心。親民以這種狀態面對一切人和事。到最後止於至善:所有人都喜歡靠近,接近你。所有人接近你都有喜悅,安定。

內在自修,外在啟用。內聖外王。更具體內在的五步功夫:止、定、靜、安、慮。

:安歇的地方、依靠、安穩的家。有,心定下來。寧的狀態。心不斷往下沉。有些人說話,氣是提著的。心的人心在丹田。而不是在腦的思維,胸的中氣。始終是一種安定的狀態。心沉入丹田,沉入虛空。這是安。這四步做到,心上的、內在功夫就自在而了脫

但是又不能完空、變傻。所以要妙用思維,思想,知見,經驗。做一切事,不沾,不住,不著,這是。真心面對一切事情。自然智慧流淌,然後會有一些外在的成就。稱為內聖外王

禪宗:如如不動(本心),應對萬機。本心呈現。體和用的關係。一個不變,一個隨機應變。本身又是一體,一體兩面。所有學問在心上都是這八個字。妙用一切的事物成就一切。聖賢代代相傳的骨血。人人心中有聖賢,本心,成就的本心。需要好好發現和修持。

總論

各家心法講的都是一顆真心。一個不動面對一切,一個方便地動。不斷強調這個事情: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懂的人一句話就懂。立馬進入這種狀態,生活中各方各面觀心、觀照。慢慢與本源進行一種連接。當我們意識到本自具足,一切都是圓滿、美好時,新的感受會升起,生命會發生質的轉變。內心有新的力量在生髮。這是非常好的體驗和感受。

心即一切,一切在心。用心去體會生命、體會太極。用本心看待周圍一切,美好的心看待周圍。一切都會變得美好。

作者

王陽,青年修行聯盟聯合創始人

加入青盟可聯繫以下微信

有一種愛叫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功夫練太極是必須的,但關鍵還是得看一個字
太極拳運動是如何使男人更加強壯的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