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愛看電視玩電子產品讓你焦慮抓狂?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

寶寶愛看電視玩電子產品讓你焦慮抓狂?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

在互聯網用戶10億+的今天,關於寶寶看電視玩電子產品,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是當我閱讀了很多資料,還是對這個問題充滿困惑與焦慮,當我通過一些育兒大V的親身經歷分享感受到他們躍然紙上的焦慮

我還是想結合自身經歷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寶寶究竟幾歲可以看電視玩電子產品?

看電視玩電子產品究竟對寶寶有什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感覺寶寶對電視和電子產品的熱愛都要趕超對爸媽了?

如果寶寶已經沉迷於電視和電子產品該怎麼辦?

關於第一個問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兒科學會已經給出了答案,2歲以前的寶寶不應該看電視玩手機。2歲以上的寶寶可在大人陪同下進行觀看,但每天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在此不再贅述。

今天想跟大家探討的是後面3個問題。

*提前需要申明的是,下文所述「看電視玩手機」的定義,均是指超出正常建議範圍的「看電視玩手機」,即2歲以內開始「看電視玩手機」,或2歲以上沒有大人陪同或無限制地看電視玩手機。

首先,關於看電視玩手機究竟對寶寶有什麼樣的影響。

對視力的影響是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在此也不做討論。今天我主要想從大腦發育的角度跟大家探討一下看電視玩手機對寶寶的影響

大腦組成的最基本單位是神經元,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靠「突觸」進行連接,大腦整體呈現為一個神經元之間互相連接的網狀結構。而人類大腦的「質量」高低正是取決於這個網狀結構的複雜程度。

換而言之,突觸的數量直接決定了神經元之間連接的複雜程度,從而決定了大腦發育的質量

嬰兒的神經元數量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即可達到成人水平,而且終生不再增加。但突觸,也就是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還沒有完全形成。

突觸的增長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0-4歲是突觸生長最快的時期,4-6歲兒童腦細胞間突觸總數達到成人的150%左右。

突觸數量的增加,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取決於外界環境刺激的多樣性。環境刺激越豐富,突觸數量越多。

1999年,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的楊雄里院士、李葆明、周嘉偉等研究員為教育部所作的「腦科學與兒童智力發展」的諮詢報告中,引用他們在實驗室里的一幅幅表現細胞生長過程的照片,令人信服地說明了沒有接受到刺激的細胞長得很單調,就像一棵光禿禿的豆芽,而受到較多刺激的細胞周圍則長出很多分支 (學名叫「樹突」)。

突觸的形成也是一樣,那些沒有接受刺激的突觸和腦神經細胞就會慢慢地「慘遭淘汰」,永無「捲土重來」的機會。

所以,0~6歲是人的一生中最關鍵的階段,就像一座大樓的地基一樣重要。孩子在這段時期的發展及體驗,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其實正為蒙特梭利所堅稱的孩子在6歲前是「吸收性心智「的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

這個階段的兒童,對周遭的人、事、物充滿了驚嘆、好奇、欣賞和喜愛。他們如饑似渴地觀察周圍的環境,自發地去探求周圍的事物,然後在對環境的不斷吸收中完善大腦發育,奠定運動、語言、性格、想像力、創造力等的發育基礎。

而過早接觸電視或其他電子產品的兒童,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想像,只需要被動接受那些轉瞬即逝的聲音、圖像和節奏,這種過於單一的刺激對突觸生長的危害無疑是致命的,也就從根本上影響了處於發育關鍵期的兒童的大腦發育,從而影響他們的一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上面的圖片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專家堅稱,過早無節制地看電視及其他電子產品會影響兒童的閱讀及思維能力,從而影響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等整體發育。

接下來,是關於「為什麼感覺寶寶對電視和電子產品的熱愛都要趕超對爸媽了?「。

我相信,所有的寶寶一定是更愛爸爸媽媽的,

而如果你的寶寶在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仍然更傾向於選擇電視/電子產品,

那一定是你們並沒有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是的,就是這種父母健在卻在卻讓孩子淪為「孤兒」的行為,將孩子推向了電視/電子產品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並不是分隔兩地無法相見,而是你就在我身邊,心思卻完全不在我身上。

更糟糕的,是你的心思也在電視/電子產品身上。

我在兒童樂園見過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小朋友。

一個大概有3歲左右,在發現我家爸爸偶然跟她互動了一下後,不斷跟在我家爸爸後面以各種形式求互動求陪玩,甚至最後我家爸爸只能把我女兒交給我一個人去陪她玩。

我覺得好奇,就問她:小朋友,你的媽媽呢?

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世界上最悲涼的表情。

「我的媽媽在那邊玩手機。」

我轉頭,看到了縮在牆角專心玩手機的媽媽。

突然,就很想彎下身抱抱這個孩子。

另外一個也是一個女孩子,大概5歲左右。

開始的時候,這個女孩子在跟自己的爸爸玩扔球遊戲,不時發出興奮的嘰嘰喳喳聲,過了一會,突然傳來一聲:「爸爸,你快把球扔回來呀!」

我心下一緊,轉身一看,果然,小女孩的爸爸在玩手機,只是偶爾把扔過來的球扔回去。

「爸爸,你不要玩手機了,快把球扔過來!「

小女孩的聲音帶著嗔怒。

「爸爸,你快點陪我玩嘛!「

小女孩的聲音已經開始焦躁。

「爸爸,你能不能陪我玩一會?「

至此,小女孩的聲音已經變成哀求。

高質量陪伴對於孩子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個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

我只想請各位捫心自問:如果你是那兩個孩子,你會不會選擇愛上手機?

最可悲的是,一直到最後,那位被女兒哀求的爸爸也沒有放下他的手機陪孩子玩。

也許有人會說,生活壓力大,我沒有辦法。我想說,辦法也許沒有,但人生可以有選擇。

孫瑞雪在《愛與自由》中提到,在自由中的孩子身上我們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時間。成人大多不願把時間放在孩子身上,掙錢重要,看電視重要……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在人的一生中,拿出六年給孩子,並通過孩子發展自己,是最有價值的。

所以,如果你的選擇是孩子以外的其他事情更重要,請停止為自己尋找借口,

至少,請停止以愛的名義去苛責孩子看電視/電子產品這件事。

最後,是關於「如果寶寶已經沉迷於電視和手機該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與上個問題一樣,如果你真心想要解決,

請你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因為,從孩子跟你在一起卻選擇沉迷電視/電子產品開始,你們已經開始疏遠了。

他們接受了跟自己在一起卻心不在焉的父母,甚至可能開始以為這就是正常的親子關係。

至此,很可能,在內心深處,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你們之間的信任紐帶已經斷裂。

而當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斷裂,你所謂作為父母的權威也將逐漸不復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你用盡手段試圖制止ta,ta卻依然我行我素,不為所動,甚至冷冷地扔過來一句:「煩死了,你不要管我!「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想要改變,請你先坐下來認真陪陪你的孩子,陪ta看ta愛看的節目,玩ta喜歡玩的遊戲,了解ta,理解ta,重塑你們之間的信任關係,你才有了重新與ta討論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對ta好的資格。

然後,等你們重塑起親密關係,請參考上面提到的真實案例思考下一階段的高質量陪伴形式。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只要你足夠真誠,孩子一定再次投向你的懷抱,

而不是冷冰冰的電視/電子產品。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每一個孩子都是降落人間的天使,願每一個天使都可以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文中腦發育部分資料參考自:

1.蘇珊?格林菲爾德著,楊雄里等譯:《人腦之謎》,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年。

2.楊雄里著:《視覺的神經機制》,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年。

3.張曙光著:《現代腦科學對學前教育的啟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這幾類小孩零食,早被兒科醫生禁止了,家長們不要再給寶寶吃了
別把試管技術當做寶寶高定,生雙胞胎沒有你想的那麼容易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