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吃土成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吃土成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原標題:吃土成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吃土成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吃土成癮的人


The people who can』t stop eating dirt


原文作者:Josh Gabbatiss

希拉最初迷戀上高嶺土,是在喀麥隆,那時候,她還只是小孩。


「那時我還在上小學,」她回憶道:「常常是,姑姑要吃高嶺土,就使喚我去給她跑腿,」目前,希拉正就讀於法國的大學。她指出,在自己的家鄉,如今依然有許多人每天都在攝入土這種物質,而有些人甚至對此成癮。



鑒於人們在喀麥隆的大部分市場上,都可以買到高嶺土,所以,它算不上有多難得。


在喀麥隆,吃泥土的習俗由來已久。對於這種行為,有關該地區殖民地時代的文獻中就有詳細的記載。


《巴坦加人研究札記》中寫道:「我聽說,所有的孩子都吃它,甚至連那些來自駐外使團的孩子們都不例外,後者可從未經歷過飢餓感的折磨」。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塞拉·楊指出,食土癖遍及世界各地,且歷史悠久。


研究表明,食土癖已出現在阿根廷、伊朗、納米比亞等多個國家,熱帶地區的黏土食用量看起來更高;而且,黏土對小孩和孕婦兩個群體的吸引力尤其顯著。


當然,見於其他國家的較低食用率,也可能是當地人迫於文化禁忌而少報漏報的結果。


楊指出:「對這些非食品類物質的癖好層出不窮,並且就發生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


對此,楊援引了一個親身聽聞的實例。


在紐約,有位著名歌劇演唱家隱藏了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她懷孕的那段時間,非常想吃土。


「那會兒,我正在訪談孕婦們有關缺鐵性貧血的問題。當時,我就坐在這名女子家的地板上,問她懷孕期間都喜歡吃些啥,她說:『我從自家的牆壁上扒土下來吃,一天吃兩次。』」


可想而知,楊當時就震驚了。她表示:「吃黏土這種做法,與我們平時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相反的。」


的確,西醫一向認為,食土癖是病態的,屬於異食癖的一種癥狀。除此之外,有意識地往體內攝入諸如玻璃、漂白劑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也屬於異食癖的癥狀。


但顯而易見,在喀麥隆,吃土並不是什麼禁忌行為。


楊補充說,同樣令自己大吃一驚的是,在肯亞工作期間,她發現竟可以買到一包包口味各異的黏土,其中包括黑胡椒味和豆蔻味。而在美國,喬治亞州也因其出產優質的白色泥土而遠近馳名。



儘管這些白土的包裝上都註明了「新奇的小玩意兒:不適宜人類食用」,但它們真正的用途,人盡皆知。

塞拉·楊詢問在居所附近是否有非洲人開的雜貨店,我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你只管走進其中一家,說要買『孕期黏土』。想都不用想,他們絕對有賣。」


果然,半個鐘頭以後,我懷揣著一塊耗資99便士的泥土,從一家號稱售賣「非洲食品雜貨」的鋪子里邁步走出。


隨後,我輕手輕腳地掰開一小塊放到嘴裡。霎時間,土裡的沙礫吸幹了我舌頭上的全部水分,那質感有點像花生醬。



剎那間,我甚至萌生出一個念頭,感覺它嘗起來有一點兒像煙熏肉。但馬上,我就槍斃了這個想法,說實在的,它嘗起來真的就是泥土的味道。


所以,我特別納悶,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吃土上癮。


來自喀麥隆的學生莫妮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有些人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吃土,還有些人是為了治療反胃噁心和胃痛而吃土。黏土到了胃裡,會形成一層保護膜,進而緩解胃的疼痛。」


果真如此嗎?難道食土癖非但不是一種怪病,反而還是一種治病的療法?


事實上,關於人們吃土的原因,已有三種主要的解釋性論述,而莫妮克的回答便涉及到了其中之一。

1


不同泥土形成的方式有所不同。高嶺土屬於一種特別的礦物質黏土類型,而這些礦物質黏土似乎也是最受食土族群喜愛的黏土。


黏土是非常好的粘合材料。所以,當莫妮克提到吃土緩解胃痛時,它的作用原理應該就是:黏土進入消化系統後吸附有害有毒物質、阻礙病原體入侵。


根據動物實驗觀察,專家發現,除了人類,其他動物也會通過攝入非食物類物質來對抗體內的毒素。



而在一些傳統的食物烹制過程中,常有這麼一個步驟:在食物中混合些污泥,進而將食物中的毒素提取出來,同時讓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比如說,橡子其實是味道極澀的一種堅果,但在美國加州和義大利的撒丁島,橡子麵包是一種傳統的食物。為了減少橡子中苦澀的丹寧酸的含量,人們用泥塊將橡子的果仁碾碎,從而使橡子麵包更可口。


2


而第二個猜想或許更為直觀:黏土可以為我們提供別的傳統食物沒有的營養物質。


貧血症常常和食土癖聯繫在一起,而對於同時有貧血症和食土癖的人來說,含鐵量豐富的泥土或許就是他們的福音。

3


另外一個意見則認為,食土癖是在極度飢餓時產生的一種反應,又或許是人體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導致人們對非食物類物質產生食慾。


這一假設認為吃土是生物體與環境表現不適合的非適應性行為。


換言之,這一假設認為吃土是一種負面行為,並不能給人帶來任何好處。


前兩種假設則與之相反,認為食土癖存在適應性原因,而且還解釋了食土習俗在熱帶地區相對盛行的原因。



塞拉·楊指出:「我們判斷,熱帶地區是發生最多食土行為的地區,因為那裡是病原體最集中的地區」。而且,由於兒童和孕婦的免疫力相對較弱,他們是最需要營養和保護以抵抗疾病入侵的兩大群體。


換句話說,懷孕期間的食土癖可以被視為在孕期產生的一種特殊渴望。「女人都會將孕期看作是一段可以縱容自己享受的時光」。


不過美國阿伯尼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茱莉亞·霍爾莫斯說,「向胎兒提供飲食常常成為孕婦食無節制的借口,但實際上這樣的理論並沒有太多的科學支撐。」


她進一步解釋說,女人在懷孕期間產生的各種渴望其實更多地與文化聯繫在一起,與生物學並沒有太大關係。

假如說食土習俗和文化信仰有關,那麼喀麥隆的女人吃土這個行為其實和歐美的女人愛吃巧克力別無二致。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愛吃的東西,愛吃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這種食物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愛吃而已。



我們同時看到,在那些所謂「沒有食土習俗」的國家裡,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吃土現象。通過動物實驗,我們相信適應性和生物學的解釋至少能說明一部分人類吃土的原因。


當大象、靈長類動物、牛、鸚鵡和蝙蝠都存在食土行為時,我們總體上可以認為「吃土」是有實際意義的。然而,儘管一些科學家同意動物吃土是正常行為,他們仍舊認為人類這樣做是反常的。


毋庸置疑,一些吃土案例的確存在精神疾病問題,但如何認定吃土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則是件難事。


美國毒物和疾病登記署於2000年規定,每天500毫克的黏土食用量為判定病態和非病態的標準,即每天服食超過500毫克的黏土則為病態。然而有關部門任性地表示,這個標準只是他們隨便定的。



「許許多多的文獻都表明,食土習俗是一種文化現象,因此我不贊同將其看作一種『不正常』的行為」,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教授瑞麗特·米歇里表示,「假如說這種行為與臨床中所說的異常有任何關聯,那我會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為了完全認識食土這一現象,並充分了解食土帶來的影響是正面、負面,或是兩者皆有,研究者們需要進行各種假說驅動的實驗,將醫學、生物學和文化的因素都考慮在內。


「我不是在建議大家每天都吃三大勺的土」,塞拉·楊說,「但我們現在還沒有充分的科學研究來完整地解釋食土行為。」

版權聲明:本譯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出處,並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鏈接。商業合作請聯繫editor@yeeyan.com 參考原文地址: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60615-the-people-who-cant-stop-eating-dir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譯言 的精彩文章:

單親媽媽給雙胞胎兒子舉辦生日聚會,收取每位小朋友6英鎊,家長們火冒三丈
英國凱特王妃一對兒女:喬治小王子和夏洛特小公主的「特殊嗜好」公主比哥哥厲害

TAG:譯言 |